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
4页苏教版教材六年级十一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单元内容分布及课时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意义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的基本结构如下: 例1、例2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练习三(P10~14)2课时例3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例4、例5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与实际应用练习四(P15~18)3课时例6、例7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练习五(P19~24)2课时例8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例9、例10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六(P25~29)3课时P27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例11体积单位的进率及简单换算练习七(P30~32)2课时整理和练习(P33~35)3课时实践与综合运用表面积的变化(P36~37)1课时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前期学习 本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后续发展时间内容时间内容一年级上册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六年级下册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三年级上册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三年级上册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算法三年级下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有必须)四年级下册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含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三、单元教学建议(1)观察、整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把主要精力放在长方体上这是由于长方体比正方体复杂,发现长方体的特征需要开展许多活动而且,研究长方体的学习活动经验可以迁移到认识正方体中去观察实物,整理特点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主要教学活动例1的教学过程安排成三步:①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认识面、棱和顶点②观察物体,由“量”到“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③观察物体,独立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a.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b.加大自主探索的空间c.突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2)展、折、想象―――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①初步知道“展开图”的含义,加强对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引导学生首次经历立体到展开图的转化过程,从中明白展开图是平面图形,清楚地看到展开图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②自主研究长方体的展开图,加强对长方体的认识③判断哪些图形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或长方体,加强对体的认识3)分解,组合―――有意义地建构表面积的认识①联系已有知识经验,探索表面积的知识例4的问题情境是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在掌握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学生会想到这个问题与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有关,并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求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所想到的各种算法,都应用了“分解-组合”的思想方法,得出的“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既形成了表面积的概念,也总结了计算表面积的方法②联系生活经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例5制作顶面没有玻璃的鱼缸,利用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物图帮助理解这个实际问题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所用玻璃的面积是长方体5个面的面积和,从而主动想出算法4)实验、领悟―――初步建立体积概念①在有限的空间里领悟体积通过演示领悟体积的概念及不同物体占据空间大小的不同②从体积引出容积,初步建立容积概念书的体积是旧知,盒的容积是新知,教学既要以旧引新,也要体现容积与体积的不同意义教材中比较书的体积,是看着两盒书进行的而容积是指着两个书盒子讲的,从而凸现容积的属性,以及它与体积的区别5)认识、应用―――初步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①认识体积单位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测量、计量体积需要体积单位,然后是各个体积单位的具体含义②掌握体积单位有两方面的要求掌握体积单位,要能应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二是为常见的物体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③在语言描述、实物比拟、动作比划中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④在类比推理中认识 1 立方米6)操作、发现―――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探索求积公式从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开始教学新知识没有定长方体的大小,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摆,既调动积极性,又为合作学习营造了氛围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要研究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7)计算、迁移―――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①求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的体积,发现和理解进率②应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8)拼拼、想想―――体验表面积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操作,了解拼法再看着各种拼法的示意图,思考每种拼法减少的面积在体会三种拼法减少的面积不同之后,找出拼成的大长方体中,哪个表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四、本单元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①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②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③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①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建立 ②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措施①在教学中加深直观性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图形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③体积是一个较生疏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个飞跃,要通过认真观察,比较他们的形状、大小来认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通过实物、教具,掌握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形成体积单位的表象④在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通过摆木块,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再利用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体积单位间的⑤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易混淆,要结合实例,利用表格的形式加以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系统化⑥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结合实物教学⑦教学容积时,让学生动手,分组试验,掌握容积的概念要讲清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什么情况下求物体的体积,什么情况下求物体的容积通过动手量,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⑧结合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⑨本单元计算较多,较复杂,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计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