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和知识点.pdf
4页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上下” “前后” “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 “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儿童 6 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 ,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 1 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 ;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1. 上下、前后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 层加上水面共 3 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 前后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让学生充分地说例题、第4 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 2 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 让学生充分地说, 既能调动积极性, 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 ,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 “谁的前(后)面是什么”。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 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 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2.左右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 认识左右手 -感知身体的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 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让老师背对着学生, 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 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再通过“做一做”第1 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 右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 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 7 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
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第二单元位置知识点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2、 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 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 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 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