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二职业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4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二职业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铁路在弯道处的内外轨道高低是不同的,已知内外轨道对水平面倾角为θ(如图),弯道处的圆弧半径为R,若质量为m的火车转弯时速度等于 ,则( )A. 内轨对内侧车轮轮缘有挤压B. 外轨对外侧车轮轮缘有挤压C. 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等于mg/cosθD. 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大于mg/cosθ参考答案:C2. 如图为表示三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图象,其异同点是( )A.运动速率相同,3 s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B.运动速率相同,3 s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C.运动速率不同,3 s内经过路程不同,起点位置相同D.无共同点参考答案:B3. 如图所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将你认为正确的有( )A.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D.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参考答案:C【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分析】A球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没有可以参照的物体无法确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所遵循的规律.由于两球在竖直方向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在平抛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也做自由落体运动.【解答】解:由于AB两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开始下落,并且同时到达地面,故在竖直方向两球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即速度加速度总是相同.由于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故A球在平抛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也做自由落体运动,故C正确,D错误.而A球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没有可以参照的物体,故无法确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故AB无法判定.故选:C.4.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向心加速度为 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球的角速度 B. 小球运动的周期C.t时间内小球转过的角度 D. t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 参考答案:C5. (单选)2012年2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若卫星质量为m、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G为引力常量,则地球对卫星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 A. B. C. D.参考答案:D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汽车沿半径为100m的水平圆轨道行驶,路面作用于车的摩擦力的最大值是车重的1/10,要使汽车不致冲出圆轨道,车速最大不能超过 m/s取g=10m/s2)参考答案:7. 一个物体沿x轴的正方向从静止开始运动,在第1、3、5…奇数秒内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方向沿x轴正方向,在第2、4、6…偶数秒内均以前ls末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经_____s位移为10m参考答案:48. (4分)用2 N的水平力拉-个物体沿水平地面运动时,加速度为1m/s2,改为3 N的水平力拉它时加速度将是2 m/s2,那么改用4N的力拉它时,加速度将是 m/s2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参考答案:3;0.19.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1)图中的电源插头应插在 ▲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上;(2)实验前,要将木板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其目的是 ▲ ;(3)设沙桶和沙子的质量为m0,小车质量为m,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它们质量应满足m0 ▲ m;(填“>>”、“<<”或“=”) (4)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交流,平衡摩擦力,〈〈,3.210. 一质点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
若质点只运动了1/4周,则路程是_______,位移大小是_________参考答案:0,2πR,πR/2,R 11.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距离L.则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做的功为________,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参考答案:12. 如图,木块A叠放在木板B上,A左端用轻绳与墙连接已知A与B间动摩擦因数为μ,A的质量为m 现将木板B水平抽出则A受到的B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若第一次慢慢将B抽出,A受到摩擦力f1,第二次快速将B抽出,A受到摩擦力f2,则f1___________f2填>、<或=) 参考答案:水平向右,=13. (3分)汽车刹车前速度为5m/s,刹车后获得加速度大小为0.4m/s2,则汽车刹车开始后20s内滑行的距离为 参考答案:31.25m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组同学制订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且组装完成,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下列哪些说法对此组同学操作的判断是正确的 A.打点计时器不应该固定在长木板的最右端,而应该固定在靠近定滑轮的那端,即左端B.小车初始位置不应该离打点计时器太远,而应该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C.实验中不应该将长木板水平放置,应该在右端垫起合适的高度D.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2)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2,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平衡摩擦力 (选填“不足”或“过度”).(3)沙和沙桶质量m (填字母代号)小车质量M 时,才可以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 的大小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A.远大于 B.大于 C.接近(相差不多) D.远小于.参考答案:(1)BC;(2)过度;(3)D.【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分析】(1)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没有定滑轮的一端,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了电;实验时应平衡摩擦力;开始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2)平衡摩擦力时,如果木板垫起的太高,过平衡摩擦力,小车重力平行于木板方向的分力大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在不施加拉力时,小车已经有加速度,a﹣F图象不过坐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3)砂与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细线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解答】解:(1)A、打点汁时器应该固定在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右端,故A错误;B、小车初始位嚣不应该离打点汁时器太远,而应该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故B正确;C、实验中不应该将长木板水平放置,应该在右端垫起合适的高度,平衡小车的摩擦力,故C正确;D、由图可知,实验中采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故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故D错误;故选:BC.(2)由图2所示a﹣F图象可知,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这说明在不加拉力时,小车已经具有加速度,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垫的过高,木板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过度造成的.(3)因砂桶具有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只有砂和砂桶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时,才可以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的大小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故D正确.故选:D故答案为:(1)BC;(2)过度;(3)D.15.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如下A.把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没有滑轮的另一端,并连好电路C 把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那端垫高,使木板成为一个斜面D.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勾码E.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的后面F.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小车,让小车开始运动,再打开电源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H.拆卸装置,整理器材。
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 ,错误的是 ,遗漏的是 参考答案:C F 重复上面过程三次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一物体以初速度V0=10m/s冲上长度为SAB=5m的粗糙斜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37°,斜面的末端B与传送带用光滑弧形相接,传送带始终保持v=2m/s的速率顺时针运行已知传送带长度SBC=3m,物体与斜面及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5试求:物体在斜面滑动时加速度a1的大小;物体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a2的大小;物体从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t.参考答案:(1)10m/s2 (2)5m/s2 (3)2.7s17. 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P点,以水平速度υ0向斜面下方抛出一小球,落在O点(图).不计空气阻力,试求小球落在O的速度.参考答案:18. 一个小球从80m高处由静止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取g=10m/s2),求(1)小球下落到地面的时间.(2)物体下落到地面的速度大小?参考答案:解:(1)根据h=gt2得:t==s=4s(2)根据v=gt得:v=gt=10×4=40m/s答:(1)经4s落地(2)落地时速度的大为40m/s【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h=gt2求时间.(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v=gt求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