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勇士》中女性人物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docx
7页《女勇士》中女性人物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 范江南摘要:《女勇士》是著名华裔作家汤婷婷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五个篇章为我们描述了性格迥异的四个女性人物的故事在荣格阿尼姆斯原型的分析下,《女勇士》中不同的女性人物的阿尼姆斯有着不同的表现姑姑和姨妈表现为阿尼姆斯的缺乏,从而导致其悲剧的人生母亲的阿尼姆斯比较均衡,所以表现出刚柔并济的性格女主人公则有着较强的阿尼姆斯,所以体现的比较坚强固执这都源自于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因素关键词:女勇士;女性人物;荣格阿尼姆斯原型汤婷婷是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女勇士》为她赢得了不衰的名声对《女勇士》的分析主要有女性主义的反抗与妥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离和回归,华裔形象的研究,民族身份的冲突这些方面本文则尝试使用荣格的阿尼姆斯原型来分析《女勇士》中姑姑,母亲,姨妈和“我”的人物性格根据荣格的观点,阿尼玛指的是男性心中的女性形象,阿尼姆斯指的是女性心中的男性形象,代表着主动,进攻,求知欲,创造和辨知与判断阿尼姆斯预存在女性的情绪,性格和心理反应之中,融化并体现在女性的言行,人际关系里作为世代相传的男性集体形象,阿尼姆斯具有先验性和自发性同时,阿尼姆斯也深受女性后天的周边环境影响,尤其是男性人际环境。
不同的环境会促使阿尼姆斯不同程度地成长,表现为女性不同的性格一、无名女子——姑姑《无名女子》讲述的是“我”的姑姑的悲剧故事小说中的姑姑是一个家人所忌讳的话题,因为姑姑不守妇道,和人私通,产下孩子之后就投井自杀,是家族的耻辱根据荣格的观点,不同的女性会有着不同程度的阿尼姆斯,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男性气质小说里的姑姑接受传统的妇道教育,其阿尼姆斯的发展遭到了抑制,从而体现出懦弱的,逆来顺受的性格并且姑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我”的爷爷疯了,不能很好地充当一个父亲的角色在荣格的观念里,父亲作为女性第一个长时间接触的男性,对于女性的男性形象形成,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姑姑长大后,在传统的无自由的婚姻之后,他的丈夫及其其他的家族男性很快出国姑姑生活在一个缺少男性形象的环境里,所以姑姑的阿尼姆斯的成长一直都不是充分的,这使得姑姑的性格之中男性气质偏少,表现的很软弱,没有主见,最终没有顶住世人的非议,在指责之中选择自杀她缺乏阿尼姆斯的性格导致了她对于打击的无力,造成了悲剧二、西宫门外——姨妈西宫门外讲述了长期留在中国,和丈夫分居的姨妈前来美国寻夫的故事姨妈是缺乏阿尼姆斯的人物,体现在其怯懦,被动,和毫无主见的性格上。
姨妈和姨夫分居两地数十年,一直不主动地提出到自己的丈夫身边,反而期待丈夫“主动开口”,满足于自己的丈夫每个月所寄出的生活费用,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缺乏生活管理能力来到美国之后,姨妈不提出去见丈夫,甚至在母亲劝说时不断声明:“是的,我很软弱噢,我可做不来那个对待丈夫,她惧怕相见,因为那不是丈夫提出的在对于自己妻子权利的争取上,姨妈从来不关心,她认为“我倒不在乎她(小老婆)和我们呆在一起在见到自己的丈夫之后,姨妈基本不说话,只是在自己的丈夫表现出极度的不欢迎之后痛哭不已姨妈把自己的幸福掌控在别人的手里,逆来顺受地接受了丈夫的“命令”:生活费会照旧,再也别找他姨妈的软弱使得她失去了丈夫,在遭遇这种打击之后,不久姨妈就疯掉了姨妈由于阿尼姆斯的成长不健全,所以性格里缺乏男性的气质来支撑,变得软弱无主见,依赖别人,也不能承受巨大的变故,最后走向了疯癫三、坚韧的母亲对于母亲的描写集中在在《乡村医生》这一章里,大致介绍了母亲在中国的求学行医和到美国之后操持洗衣店的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其中的艰辛和危险不言而喻如果母亲不是坚强勇敢的人,阿尼姆斯发展的不够充分,就挺不过来了35岁左右,母亲夭折了两个孩子,父亲依旧在国外,母亲很坚强地挺过丧子之痛,自主决定去读医科。
在当时的中国,丧子的女人是没有地位和自由的,更何况“抛头露面”地去学习医科,但是母亲毅然地去学习了母亲是一个睿智的人,她常常在同学睡着之后偷偷地读书,为得是不被别人耻笑愚笨,所以母亲的成绩也是很好的同时,母亲也是一个极具胆气之人在学校,大家传言有一間屋子闹鬼,避之不及,母亲就敢于独自一人住在那间屋子里,并且在半夜闹鬼的时候和鬼勇敢地搏斗母亲展现的坚强和睿智是阿尼姆斯的重要特性,同时,学识和眼界的增长与开阔又会培育阿尼姆斯的成长,使得母亲更加的睿智,坚韧母亲即将离开大陆的时候,日本人入侵了母亲和很多人一起在山上躲避日本人的轰炸,在这段时间里,母亲的勇敢坚强支撑着她正如荣格所说,阿尼姆斯适度发展,会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其体现的男性特征,会成为女性人格主体的“无价的内在朋友”,“赋予她进取心,勇气,客观性和超凡的智慧”在轰炸之中,母亲冷静地在山洞里开了一个诊所,救治伤员,向人们解释飞机的轰炸规律,减少恐慌那时有一个疯女人,拿着她的镜子跳舞,被大家认定是在给日本人发信号,要杀了她,母亲冷静地制止大家当母亲发现人们已经疯狂,疯女人必死时,她又离开了,因为“她从不给必死无疑的人看病”,这样的冷静,极具男性特性。
到达美国之后,母亲没有改掉自己的名字,这是很少见的母亲一直和父亲操持着小小的洗衣铺,养活了几个孩子母亲在学堂里和战争里不断成熟的阿尼姆斯支撑着母亲度过了艰辛,成功将子女培养成人母亲年老之后,也没有放弃工作,而是不断地找活干我不能不干活,一不干活我就浑身疼对于子女的关爱,对待病人的照顾,是母亲柔软的一面,同样,对待困难时的坚强和睿智,又是母亲刚性的一面正是母亲在人生中得以充分发展的阿尼姆斯,使得母亲刚柔并济四、偏激的我《女勇士》中对于“我”的描写是在《白虎山学道》和《羌笛野曲》这两章里《白虎山学道》是女主人公幻想的一个女英雄的故事,汤婷婷把很多的中国的传统故事融成一个小女孩的英雄梦的故事,体现出女主人公的与众不同,其他的女孩子都梦想成为公主,唯有女主人公“我”幻想成为英雄,体现了“我”的男子特性 在故事里,当作为师傅的老婆婆和老爷爷让“我”选择过以往的生活还是过侠客的快意恩仇的生活时,“我”毅然选择了过侠客的生活,然而侠客的形象往往是男性化的,很少有女子般的俠客我”接受了男子也难以忍受的武术训练,经历了生死心境考验,八年之后学成归来归来之后寻找被暴君征走的丈夫,于是有了岳飞式的刺字明志,然后参加农民军的起义。
我”在军中和丈夫相遇,孕有一子,但是没有停止征程,而是把丈夫送回家带孩子这虽然是一个小故事,但是却反映出了“我”对于自己生为一个女孩子的不甘心,所以“我”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强烈的男孩个性和大部分的传统家庭一样,“我”的家庭对待女孩子的态度也是不欢迎的正如他们所讲:“养女等于白填,宁养呆鹅不养女仔”,“女大必为别人妻”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尼姆斯受到了恶性的刺激,反而变得更加畸形地增长,表现为对待自身的否定我”开始“使坏”,不做饭,洗碗时打坏碗,这是女人的活,同时“我”认为“坏丫头不是跟男孩子相差咫尺了吗?”在被问及长大要干什么时,回答:“到俄勒冈伐木”,这可是男性主宰的工作在《羌笛野曲》里,女主人公的对女性身份的否认更加明显在传统里,女性要温柔贤淑,有着极大的服从性,对此,女主人公十分不满在学校里,女主人公保持沉默,她却十分讨厌这种怯懦,所以她对一个特别憎恨的女孩施以暴力,强迫她说话,对那个女孩柔弱的训斥,不如说是对自己的训斥她讨厌那个女孩滑嫩的皮肤,雪白的牙齿,这些作为女性的特色,反而希望自己的牙齿又黄又壮,如同男人一般终于,女主人公和父母展开了激烈的争吵在争吵之中,女主人公向父母展示了自己的独立生活的的能力,包括自己独立接受教育的能力,自己的聪明睿智,自己对于父母安排的传统妇女的道路的不满,以及自己不嫁人的呐喊。
这些看起来是对妇女的权利的解放,但其根源是一种偏激的性格上的坚强源自于阿尼姆斯对于外界压迫的反抗,产生的是一种过度的刚强五、总结荣格指出,每个人都是双性的,都有着男女的特质,差异只在于哪一方面多一点而已他还指出,两性特质只有在不断合作中和谐统一,阿尼姆斯和阿尼玛才会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给予我们内在的支持如果女性的阿尼姆斯发展不足,就会体现出软弱,胆小,毫无主见等的性格,在生活之中,造成诸多的不便甚至悲剧比如《女勇士》中的姑姑和姨妈但是如果阿尼姆斯发展的过于强大,那么就会消除女性的特征,表现得像个男性,就像女主人公只有和谐的发展,才会表现出刚柔并济的良好状态,就如同本文中的母亲一样参考文献:[1]毕青.试用荣格“阿尼姆斯”原型理论探究《女扮男装求学记》中燕特尔的行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4).[2]刘雪琪.阿尼姆斯原型视角观照下的《爱玛》主要女性人物[J].长江大学学报,2015(3).[3]卢雅睿.阿尼姆斯理论对《小妇人》中乔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2014(6).[4](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5](瑞士)荣格.荣格文集[M].冯川,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北方文学下旬2016年10期北方文学下旬的其它文章陶瓷造型细节设计之我见基于语料库的“稍微”类副词研究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分析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隐性”之美基于句法语义特征的中文实体关系抽取光的反射实验中关于法线教学的思考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