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第3课《竹影》教案.doc
5页1第 3 课《竹影》教案文 章来源课件 5 y kCo m 第 3 课《竹影》教案教学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内容; 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教学难点:体会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用儿歌 《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竹影》 2二、简介作者:丰子恺(1898~1975) ,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 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 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 、 《缘缘堂随笔》 、 《丰子恺书法》等 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惬意 qiè 水门汀 tīng 参 差不齐 cēn cī 撇 piě 蘸 zhàn 口头 禅 chán2、整体感知:(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 ,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2) 、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过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31、品味阅读: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了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 ,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五、深入阅读,感悟体会:1、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到很久了。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爸爸是怎样一个人?[来源: 学|科|网]3、丰子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有影响吗?他后来之所以成就卓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六、拓展延伸,比较欣赏:1、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 细读 5、6 自然段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 ,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4(2)颜色方面: 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3)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2、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 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3、师小结 :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 “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七、总结全文: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布置作业: 5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随笔,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 6 自然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板书设计: 18、竹影 丰子恺(画家、散文家)晚饭后, “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内容 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夜深人散, “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中心: 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九、课后反思:文 章来源课件 5 y kCo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