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价格预警系统研究03.doc
25页中国粮食价格预警系统研究 内容摘要粮食价格预警的目的是为了把握粮食价格的运行态势,以便对其不正常状况及时调控,保证粮食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论文依照明确誓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四个步骤逐步展开研究,确定粮食价格的波动率作为粮食价格的警情指标,并用系统化方法研究了粮食价格的警限,系统分析了粮食价格的警源,把之归纳为八类因素在此基础上,筛选出23个警兆指标: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增长率、粮食播种面积增长率、粮食单产增长率、粮食受灾面积增一长率、粮食净进口量变化率、粮食储备变动率、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城镇人口增长率、食品工业产值增长率、猪年末头数增长率、医药纺织工业产值增长率、粮食市场化程度、以上年为基年的通货膨胀率、国家粮食定购价格增长率、农业科技投入增长率、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增长率、农、林、科技高校大、中专毕业生人数增长率、财政支农资金比重及农业信贷增长率、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增长率、人民币汇率增长率、上期粮食价格增长率、经济作物价格增长率同时论文在预警方法上作了新的尝试,把粮食价格预普问题转换成一个机器学习问题,引进当前国际上机器学习领域中比较热门的统计学习理论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用顺序回归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建立了粮食价格预警模型。
目录第一章导论1.1问题的提出...............................................................................1.2国内外研究综述..............................................................................1.3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粮食价格预警概述.........................................................................2.1粮食价格预警及其逻辑过程…………………………………………………………2.2粮食价格预警方法..............................................................................第三章粮食价格警情分析.....................................................................3.1粮食价格的界定...............................................................................3.2粮食价格的警情和警限………………………………………………………第四章粮食价格警源分析..............................................................4.1生产成本.........................................................................................4.2粮食供求.......................................................................................4.3市场流通......................................................................................4.4货币币值.......................................................................................4.5国家政策.......................................................................................4.6国际因素.....................................................................................4.7其它因素.................................................................................第五章粮食价格预警指标体系研究................................................5.1粮食价格预警指标的分类.........................................................5.2粮食价格预警指标确定原则.......................................................5.3粮食价格警兆指标的选择...........................................................5.4粮食价格预警指标体系...............................................................第六章基于SVM的粮食价格预警模型研究.................................................86.1粮食价格预警与机器学习问题..................................................…286.2支持向量机(sVM)的理论基础........................................................296.3支持向量机(SVM)方法...................................................................326.4基于SVM的粮食价格预警模型......................................................38第七章总结和建议.......................................................................................…427.1总结....................................................................................................427.2几点建议..............................................................................................42\第一章导论1.1问题的提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维系着社梭的安危。
列宁指出:“生活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问题显得更加重要由于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很小;又由于粮食生产过程是一个经济—自然过程,生产周期较长,同时受到土地资源有限性的制约,使得粮食的供给弹性也远远小于一般商品因此粮食供求的微小变动就会引起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在我国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必然引起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从而引起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供给发生变动而农产品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的基础产品,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将不断传递到其它产品的成本与供给之中,从而影响其它产品的价格因此粮食价格在短期内大起大落,不仅给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都带来严重的损失,给国家的宏观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损害了国家粮食安全状况,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粮食产品的大量涌入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国内粮食市场的竟争压力并体现在价格的影响上,从而使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变化加入了新的不安定因素,这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环境和粮食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粮食价格预誉系统,实现粮食价格的监测预替,使国家有关部门能准确把握粮食市场运行态势,以便适时适度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把粮食价格水平和价格波动幅合理的范围之内,便成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粮食价格预警的目的就是在正确评价当前粮食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基础上,对未来状态进行测度,预报不正常状态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防范措施粮食价格预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对粮食价格运行中的不正常状态进行及时调控,使粮食经济运行正常稳定的发展目前国内尚没有发现对粮食价格预警的系统研究本课题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实践上可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新的决策思路,对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部门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决定入市调节粮食价格的时机,缩短宏观调控的反应周期,提高政府调节粮食市场价格的时效性、科学性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粮食价格研究综述由于粮食的重要性以及粮食价格波动较大的特点,使粮食价格成为不论是政府还是经济学家,抑或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最早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实证研究的经济学家是亨利(hurryL.Moore),早在本世纪初,他就利用美国农业部关于农业的价格和生产的资料,研究了农产品的价格他的著作《经济周期》(1引4年)和《棉花收益和价格的预测》(1917年)直接推动了二十年代美国的关于农业供给、需求和价格的研究1930年美国的舒尔茨(Schul哟、荷兰的J一伯根(Tinbe卿n)、意大利的里西(Ricci)分别提出了研究农产品价格运动的“蛛网模型〔或蛛网定理CobwebThcorem)”后来英国的卡尔多(Kaldor1934)和美国的伊齐基尔(EZekiel1938)又把这一理论加以扩展,用来解释价格变动影响下一个周期的产量的情况,后者的论文从供给是上期价格决定的假定出发,提出了递归模型,详细地说明了收敛、发散或持久摆动的条件。
克里希纳(1965)和贝尔曼(1966)提出了销售剩余的价格弹性模型,它把家庭内部消费的收入弹性包括了进去这种模型表明,如果产量中自给性消费比重很大,自给性消费价格或收入弹性也很大,则销售剩余的价格弹性与总供给的价格弹性就有显著的差别国外的粮食价格波动研究中,不少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理论假说L叩p和Smith(1992)的研究表明农产品价格及波动水平直接地和间接地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影响在需求非随机扰动的假定前提下,Hazell和scanddizzo(1975)认为,市场价格的方差是预期价格方差和产量方差的线性函数运用作物生产决策证券选择模型(CropPo而!10choieeModel),FafehamPs(1992)指出在农村粮食市场发展不完善的条件下,食品价格具有波动性,且与农产品的产量高度相关另外,贸易地位(进口或出口)以及贸易政策(干预与否)可能对价格波动产生不同的影响(Konand~andSchmitzChung)而贸易问题又和国家的粮食储备状况紧密相联(BigmanandReutlinger),封闭或准封闭的贸易政策常常伴随着一个庞大的储备体系国内对粮食价格的研究:从80年代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