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共10页).doc
10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1、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面健康、全程健康、全员健康);(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3)以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2、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3、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著名精神科医生比奈(皮内尔)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他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版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4、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这一阶段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制约的因素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从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目前仍在发展之中5、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智力发展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意志品质健全(心理健康者的意志品质具有如下特点:①行动目的明确,独立性强②善于当机立断,果敢性强③行动不屈不饶,坚毅性强④心理承受力强,自制力好);行为协调适度(心理健康者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①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②须与社会角色相一致③须与刺激强度相一致④行为的一贯和统一);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人格完整独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各自以一个连续体的不同区段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但它们的区别是相对的,事实上,这四种助人活动在连续体的分布上存在着部分重叠与交叉此外,如果以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依次存在包含关系:四者外延间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即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横向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就纵向联系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5、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重点发生转移从消极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转移到推动学生各方面的都得到发展,并促进其整合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2).教育形式共存互补西方学校采用团体和咨询交替使用,发挥其互补的功能3).教育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科学技术也被不断地引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使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4).注意加强早期教育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个人生长和发展的连续历程,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年级之中,儿童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5).教育理论多元融合人们日益倾向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各家理论持兼收并蓄态度6).教育力量趋于整合现今,西方学校已突破过去单纯由学校独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旧格局,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7).逐步开设相关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继续为学生提供内容广泛的心理学课程或相关课程,以协助学生完善人格和适应社会生活8).重视教育绩效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通过精心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督导网络,进行经常性的指导与评价等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大绩效并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9).注意本土特色研究不少学者主张加强本土化研究10).强化从业人员素质未来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专业化程度将有所提高(硕士学位是必备资格),培训期限将延长,培训方法将更多地采取模拟的方式,以增强实践能力;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制定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颁发证书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6、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其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其三、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其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失望学术交流和研讨7、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1).普遍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得全面实施、普遍发展 ( 2).重点化重点将以维护心理健康逐步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意识的培养3).整合化 多学科整合共同揭示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向4).现代化方便、快捷、丰富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普及、更具有成效和影响力5).本位化即全校教师参与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6).专业化即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7).本土化就是中国化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更适合我国国情,更注重实际教育效果,更注重将国外先进的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第三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1、各年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考虑年龄层面来制定目标,也就是从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心态的把握与分析出发,来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2、不同心理结构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个性目标等3、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开发自我潜能;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一)开发自我潜能在智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在能方面,主要使他们养成言语—数学能力、空间—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二)掌握学习策略一是外显的学习策略目标,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学习规则和学习方法;二时内隐学习策略目标,使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三)改善学习品质(1)明确学习目标(2)培养激发动机(3)端正学习态度(4)培养学习兴趣(5)养成学习习惯(6)树立学习信心(7)学会正确归因4、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是帮助学生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5、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一是意志的独立性;二是意志的果敢性;三是意志的坚毅性;四是意志的自制性。
6、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促进社会适应;完善个性品质一)促进社会适应:发展自我意识;促进沟通交流二)完善个性品质:应主要培养学生六种个性品质,即自主、勤劳、负责、坚强、利他和创新7、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3)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第四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原则: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主体性原则(核心)、积极性原则(策略)、全体性原则(方向)2、生活性原则: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和出发点从三个方面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性,活动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要针对学生的性别特点第三,要针对对学生的表现特点第四,针对学生的时代特点第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积极的方面看,就是要树立学生的“全人化”发展概念;从消极的方面看,就是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全面考察和分析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并制定对策。
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要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第二、要注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3、主体性原则:概念: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贯彻主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第二、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事事包办代替第三、教师要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4、积极性原则:概念: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注意从发展变化的观点,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贯彻发展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求教育者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第二、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三、要注意“三早”一是早进行,二是早做准备,三是早期干预贯彻尊重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第二、尊重学生的选择第三、对学生一视同仁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成功教育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必须是恰当的第二、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抱负水平第三、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第四、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5、全体性原则:概念:要求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贯彻全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在确定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要注意给每个学生以机会第三、注意学生的特殊需要并给予实际帮助第五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学习心理指导的五方面内容:①学习方法指导意义在于:一是扩大学习范围,掌握更多知识二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②学习动机指导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其一,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作用;其二、学习成绩对学习动机的反馈作用③学习兴趣指导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④学习习惯指导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人格完善指导内容有:一是用脑卫生习惯;二是与认知有关的学习习惯;三是与个性有关的学习习惯⑤应试心理指导2、智力训练的五方面内容:第一,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第二,使学生认识智商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第三,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第四,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第五、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3、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智力训练的启示:加德纳发现人的智力结构至少有7种能力组成,即语言符号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视觉空间能力、音乐节奏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认识能力。
这些能力既可以选作为智力训练的具体目标,也可选作为智力训练的内容4、情感教育的内容:一是培养积极情感;二是调控消极情感5、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