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先秦儒家农业思想浅论.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0525559
  • 上传时间:2022-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先秦儒家农业思想浅论=“news_bd”>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个崇尚农业的民族,以农立国,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农业生产,最早的谷物记录是仰韶文化区的西安半坡村地窖成堆小米,仰韶文化地域以黄土高原为主,就地质而言,黄土高原的形成多半是数十万年来由戈壁吹来的黄沙覆盖而成,土质松软多孔,具有较强的渗水性,且蒸发缓慢,有利于赖旱作物生长譬如前而提到的小米   与之相对应华东沿海的河姆渡文化、江汉流域新石器文化区域,这里地理气候多雨湿热、地理环境低洼起伏不大,与这种地理环境相适应,产生了稻作文化,目前所知世界人类最早水稻栽培记录,就产生于此   历经漫长的农业积淀,中华先民逐步悟出农业与四季更替、气候变化以及日、月、星、辰位移等自然现象密切相关,进而有了农业文化,孕育在这块土壤中的思想主流儒家学人,在吸收前辈农事规律、经验基础之上,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思维   一、朴素的农本整体性农业思维 儒家思想里外就是人本二字,个体生命为现实关切起点,其前提以人为最贵贵人是儒家哲学的根本理念,其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人,主张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最为天下贵也安人、安百姓是其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命题。

      作为入世人本情怀,儒家整体性农业思维特色不外乎养民富民   (一)养民   儒家养民是在君与民对立矛盾中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是一种以民为根基王道思维观其源头大概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认为只有先满足民众的基本生存需求,然后才能讲礼仪道德古人云: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耻   基于此,儒家提出一些相容性养民命题,孔子《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里节用是对统治者而言,人是相对广大百姓而言,爱则体现儒家一以贯之的忠恕思维,意思是省开支,不奢侈浪费,且爱戴百姓,正确的使用官役,在恰当的时间内安排百姓农事   儒家另一代表人物孟子也提出与之相通命题,《孟子梁惠王上c勿违农时、勿夺其时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制民之产等养民思想,认为农业生产活动要依照大自然的季节和节气,才能粮谷满仓其实质体现儒家农本思维,解决百姓温饱,才能安邦其中制民之产是孟子对儒家养民思维阐述最为到位制即规定、限制;产即属于自己的、为自己所有的固定财产,即包括生活资源,也包括生产资料,但首要指土地,因为在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和生活资源就是土地,人们视土地为首要财富,是财富的象征英明的君主给予老百姓的产业(主要土地),就能使他们上赡养父母,下养活妻儿;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

      《孟子梁惠王上c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指出了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邦固国宁的基础是养民,所谓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富民   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家孔子最早提出富民主张,据《论语》记载,孔子率其弟子到卫国,看到卫国人口很多,弟子冉有问道: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说:富之《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意思是发展生产,增加百姓财富,减轻百姓负担和节省政府开支,通过民富达到国家安固富民思维是儒家农业思想中极有价值组成部分不外乎两方而内容:   1.节用   节用是中华传统优秀品质,《周易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周易节》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论语八信》礼,与其奢也,宁俭诸如种种主张在国家财政开支上尽可能节省费用、节录采用、按时节利用《荀子天论》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心理等因素影响,中国文化传统德本财末,为富不仁价值观标准,可以肯定此处本是以农为本,大致是如果能够加强农业生产的根本,厉行节约,那么就是上天也不能使人贫困《荀子富国》也提到: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穿仓凛者,财之末也。

      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就是说田地原野出产粮食是财富的根本,仓库地窖储藏粮食是财富的枝节百姓适合时令耕种,农业、手工业生产正常有秩序,是财物的源泉;按等级收赋税、收粮食入库,这是财物的水流所以,英明的国君,一定要小心保护生产的正常秩序,开源节流,时时刻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斟酌,使百姓按时耕种,广开财源,同时努力节省政府支出,留有后备以防意外从正而论证节用是治国安邦关键,否则,《荀子王制》聚敛者,招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则从奢靡浪费危害论证节用重要性,这种开源节流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理财思想有深远的影响,为后世所推崇   2.轻摇薄赋   摇与赋是两个不同意思的词,摇是摇役,百姓每隔段时间义务为国家做事,赋是赋税,丰收季节,百姓按田数上交的税,种类繁多《孟子尽心下》记载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俘,用其三而父子离表明赋税有布帛的赋税,征收粮食的赋税,征发人力的赋税等儒家思想者同样从统治者政治利益出发关注摇与赋,孔子曾对鲁国按田亩征收赋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敛从其薄,孟子在孔子敛从其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纳轻摇薄赋为仁政体系的一部分,君子征收了其中一种,就缓征其他两种。

      同时征收两种,百姓就会有饿死的了;同时征收三种,就会使百姓们父子离异各顾自己了并且以夏、商、周先朝为例,认为统治者斟酌税率,须慎而审之,《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十一也夏朝行贡法,商朝行助法,西周行彻法,三者的税率都是十分之一,认为田税最好的是助法,最不好的是贡法,贡法是比较若干年收成,得出一个固定的数,丰收年粮食丰收,多征税不为过,即是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庆,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在孟子看来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庶民的温饱问题,富民必须减轻民众赋税摇役、发展生产、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在此难能可贵的是孟子以为富民的责任统治者不可旁贷,他在与齐宣王谈话中一针见血指出厄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这种观点无疑是有价值的正如: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民富才能国富   如果说战国时期的孟柯把薄赋敛作为王政的重要内容荀子则较明确地从生产角度出发关注轻摇薄赋《荀子富国》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

      减轻农业税收,减少关卡集市的税率,削减行商人数,少征调劳役,不耽误农时,这样国家就会富裕了   此外,荀子也十分重视储藏,也属富民范畴,《荀子王制》序五种,省农功,谨蓄藏,以时顺修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粮食秋收冬藏只有这样,才能使物产丰富,人民衣食无忧   总而言之,正如前而看出庶、富层层递进,蕴含中国传统敛从其薄人性之道养民富民实质被儒家思想者认为是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准则,这也充分体现儒家朴素农本整体性农业思维   二、顺天应时一体性认知观   早在史前,先民就对天有哲学思考,先民很早就注意到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尧舜时期,就有羲和、羲仲在河洛地区观察日月星辰以定四时的传说,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农事历书《夏小正》,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记载的生产事项,包括农耕、渔猎、采集、蚕桑、畜牧等,诸如:夏小正:正月农率均田   古云有谓民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之说,三时即春、夏、秋三季,正是农业生产的播种、生长与收获的时期,不能违背。

      《周易乾卦文言》所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永远得与四时交替合拍,与吉凶契合故使民以时,让百姓按时从事农业生产,遵循农业生产的规律,是农业经济能否得到发展的重要保障   天命观也是儒家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孔子阐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百物都依序四季交替运行、生长,强调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自觉顺应天时,循律而为,遵循农事活动规律的必要性同理,荀子大胆提出:天有行常,不为尧存,不为果亡深刻地认识到时令、节律客观必然性,人们必须遵从,所谓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圣王之制也儒家要求人尊重天命,尊重道德,认为人事与天命是相通,天是自然的一部分,故而重视人事尽人事,知天命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在农事方而则表现为顺天应时一体性认知观   儒家思想人在吸收前人智慧基础上,在农业思维中特别注重天与时天时合一,儒家经典《礼记月令》认为世界是多层次的结构太阳最高,太阳的益形成了四时,即春、夏、秋、冬,每时又分为三个月,即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季春之月、孟夏之月、仲夏之月、季夏之月、孟秋之月、仲秋之月、季秋之月、孟冬之月、仲冬之月、季冬之月,农事受到太阳、四时、月、神、五行各种力量的制约。

      所谓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寇戎来征;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行夏令,则国乃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合理春播夏耘秋收冬藏,遵循自然才能益于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破坏它假若仲春而行秋令,则国内将有大水灾,寒气突然来了,而且有敌人侵犯边境仲春而行冬令,则阳气抵不住阴气,麦子不会结穗,引起饥荒,乃至人民互相掠夺行夏令,则火气太大,国内快要干旱,热浪早来,植物发生病虫害   强调懂得自然时令的客观规律,才能不违农时,故不可胜食也才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徐食也其实质农业生产活动应顺应自然、节气,在平衡、和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进行   农业思维顺天应时一体性认知观,体现儒家追求和谐统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理想,古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生、和实是万物化生基础,是万物遵循的根本道路或规律,天地万物的根本都由和而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农业生产活动也本该如此   三、精耕细作实用性行为准则   原始先民大约距今一万年前就培育出农作物水稻和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这两种农作物的国家,那时农业生产活动原始粗放,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石刀、石斧等粗陋的生产工具,经常迁徙的生产方式,随着木制生产工具的未耙和石锄、石犁出现,(青铜农具也出现了,但很少使用),开始了石器锄耕生产方式,栽培粟、稻、黍、程、麦、桑、麻等,大大丰富了农作物,至春秋战国时候,铁制工具和牛耕使用,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开始有意识提高单位亩产,即在一定而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而积产量,逐步进入从精耕细作小农时代,《荀子国富》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3](P179)n就充分说明儒家重视精耕细作提高单位产量,儒家实用性农业观也丰富起来了,体现如下五方而   (一)农业政策   1.井田制   所谓井田,就是一定规划、亩积和疆界的方块田在井田的田与田、里与里、成与成、同与同之间,分别有大小不同的灌溉渠道,与渠道平行,还有纵横的通行道,各种渠道的大小、深浅和通道的宽窄,都有一定的规格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成熟于西周,《诗经》、《论语》、《孟子》、《周礼》等都有记载,《诗经.大雅.公刘》公刘避夏果之乱迁都幽乃场乃疆《诗经大雅绵》太王古公父迁都岐乃疆乃理《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沟恤即井田,《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