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调查报告.docx
10页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社会上不断有留守儿童出走、自杀等负面新闻出现其中,父母的缺位所导致的留守儿童人际交往不良愈来愈严重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应对这一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本文选取了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方面,对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浙江遂昌的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妥善解决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现状 人际关系 原因 建议 一、前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和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致使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剧增。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关注的力度不断加大,他们的生活条件与学习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只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为他们的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1994年上官子木发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文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问题,呼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应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后相关的文章也有论及,但均重视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研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人际关系展开详细调查的尚不太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关注和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各方面的问题均具有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动到外地工作,孩子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不能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当中大多在每年秋收、春节等时候才能见到父母,有的甚至是几年都见不上一面。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写本文的调查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6分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人际交往困难 3.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儿童的人际关系与其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息息相关,留守儿童是社会大众热切关注的特殊群体,其人际关系发展状况更应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研究大多只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中某一方面出发讨论,缺乏整体性同时很多观点笼统地认为留守处境带给儿童的是不利影响,造成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心理发展状况相比普通农村儿童更差客观现实中,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状况是否真是如此?还需进一步验证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大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本文着重调查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状况,以期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浙江省遂昌县农村高坪乡中心小学,9岁~15岁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共107人,所有调查对象均来自有相同生活背景的农村。
(二)调查方法: 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过专门统一的量表培训,采用正确、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调查工具为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外出打工、是否与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三)研究工具: 1.问卷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共28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采取2级评分制该量表是郑日昌教授根据中国儿童的特点而编制的,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中各因子得分在总分是 0~8分,那么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总分是 9~14分之间,那么,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说明有轻度人际交往问题总分是 15~20分之间,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说明有中度的人际交往问题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序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说明有严重的人际交往的问题 2.访谈法:调查深入到各村,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有针对性(根据自编量表)进行询问和调研 3.自编人口统计学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班级、父母外出打工、是否与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根据问卷评分,测查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人口学资料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参见表1,本次调查是在浙江省遂昌县高坪乡中心小学进行,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认字程度和理解能力,故排除在调查之外,将全校的二年级到六年级共四个班的小学生全部参与调查参与调查的小学生共107人,回收问卷107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的总人数为98人,其中男生59人,占总人数的60%,女生39人,占总人数的40%留守儿童38人,占总人数的39%,非留守儿童60人,占总人数的61%独生子女39人,占总人数的40%,非独生子女人数59人,占总人数的60%孤儿人数2人,占总人数的2%,非孤儿儿童96人,占总人数的98%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3200字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18万人,农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务工人员129.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6.0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全面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妇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苍山、平邑、临沭等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采取抽样的方式,对300名5--17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学龄前儿童5名,学龄儿童295名。
他们当中男性留守儿童165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55%,女性留守儿童135人,占45%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32.7%和61.7%,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5.7%38.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占32.7%,与父亲一起生活的仅占5.6%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51.7%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1.3%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295名学龄留守儿童中,47人学习成绩优秀,占15.9%;106人学习良好,占35.9%;129人学习成绩一般,占43.7%;10人学习成绩较差、3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
在“你不开心时,会有下面哪些想法”问题中,38.5%的留守儿童选择“想早点长大独立”,36%的留守儿童“想让父母安慰自己”,22.5%的留守儿童“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29.5%的留守儿童存在“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的思想,4%的留守儿童“想离家出走”,且多为男孩以上说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了解情况被调查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179人,占总数的59.7%49.5%的监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知识是自己摸索出来的,33%的认为是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参加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有29.5%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即使聊天涉及最多的是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关心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31.3%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况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有的学校老师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没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
4、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各级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建议对策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