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引洮工程回顾(柳城嵘).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9556599
  • 上传时间:2018-05-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50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引引 洮洮 工工 程程 回回 顾顾柳 城 嵘1958 年 6 月动工修建的引洮水利工程是规模宏伟浩大,举世瞩目而艰巨的引水上山工程约 16 万民工,四千多名干部职工参与引洮工程,历时 4 年之久,终因各种条件制约,半途而废,于 1962 年 4 月撤销“下马” 引洮工程平凉工区(包括庆阳)因属水利受益区域,故平凉专区(庆阳)调去民工 2 万 6 千人,干部职工 312 人参与了修建引洮工程,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工作但在平凉及各县史志中很少看到有关参与引洮工程的报道虽已是沉寂 50 余年的过去,但引洮情景难忘,战天斗地的精神可颂因我是引洮工程的参与者,谨将所知道和查阅的部分引洮工程资料概况予以介绍一、引洮渴盼一、引洮渴盼洮河属黄河上游支流,发源于碌曲县西南部西倾山东麓勒尔当,经岷县至永靖县刘家峡入黄河开挖渠道,修涵洞,凿隧道,引波涛翻涌的洮河水灌溉农田,解决人畜饮水及发展工农业用水是甘肃中东部干旱地区人民期盼已久的事据考东汉马援引东峪沟水教民种稻;宋代郑宪民在临洮城南开渠,引洮水灌田;明朝杨继盛教民制桔槔引水灌田;清朝曾有人引三岔河水灌溉洮西十八里川农田民国时期有识之士提出“引洮济渭”设想,为引洮工程之先2声。

      1935 年甘肃省参议会马伟、陈世光等 6 人提出“引洮济渭”议案, “建议省政府勘测引洮济渭水利工程,增加农业生产” 1938 年 5 月,甘肃省陆地测量局派员对引洮济渭线路初步进行勘测,并绘制了“引洮济渭水准线路图”报送省政府1942 年 12 月 29 日, 《民国甘肃日报》登载窦宗默《开引洮河灌溉皋榆定陇等八县之初步研究》文章,认为实施引洮工程对皋兰等八县均享其利,可增加水田 150 万亩,农产品增加,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各项工业亦必增加1943 年,甘肃省农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陇西代表重新提出“引洮入渭”议案得到通过,并当即报请甘肃省政府筹备办理,命甘肃水利林牧公司测量设计但因工程距离太长、地形复杂,工程技术人员及测量仪器缺乏而不了了之1944 年 5 月陇西县临时参议会王利仁提议案引洮入渭,由县转呈省政府省建设厅“因时隔已久,……限于人力与时间,……委难如命办理” 1949 年解放后,特别在农业合作化后,甘肃中东部干旱地区由于缺水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渴盼引水为众多人和领导干部的心声1957 年 9 月甘肃省委书记霍维德曾提出引黄河、洮河水灌溉农田的建议1957 年定西专区 提出引洮河和大通河两项引水工程计划,得到省政府支持。

      引洮工程的最初构想是:从九甸峡(今渭源县与卓尼县交界峡城之上)首引洮河水入渠,途经陇中十个县到靖3远县新堡子川,全长 700 公里,可浇地 500 万亩1958 年 1 月省水电局组织 62 名水利技术人员实地勘测,肯定了这一方案,并把引水范围扩大到陇东1958 年 2 月中共甘肃省委第二届二次会议决定:引洮河水上庆阳董志塬1958 年 3 月成立了“甘肃省洮河水利工程委员会” ,同年 8月 11 日更名为“甘肃省引洮上山工程委员会” , “甘肃省引洮水利工程局”更名为“甘肃省引洮上山水利工程局” 1958 年 2 月由省水电局牵头,抽调兰州水电勘测设计院、铁道部第一设计院等 12 个协作单位共 900 多人,分赴各勘测区兼程工作,3 月提交《引洮河及大通河灌溉工程勘测情况及今后工作意见》 5 月底基本完成第一大段工程的勘测定线,6 月初完成渠道断面设计,6 月中旬勾划出首段工程蓝图轮廓,完成《甘肃省引洮工程总量初步计划》 1958 年 5 月 26 日成立了引洮工程局临时党委会,由张建纲、尚友仁负责6 月 17 日调整为张建纲、魏屏番等五人组成张建纲任书记,魏屏番任副书记1958 年 6 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作出“关于支援引洮工程的决议”十条。

      要求省人民委员会要把三分之一的力量投入到引洮工程方面各厅、局必须把支援引洮工程提到议事日程的第一位工程局为专区级机关,直属省人民委员会领导成立引洮工程局及下设的各处,省各厅、局调配干部,民工、干部口粮标准、占4地迁移等有关问题二、引洮启动二、引洮启动1958 年 1 月开始组织测量设计,5 月成立机构,调配民工和干部,6 月动工,在筹备工作很不完善地情况下急促上马,对修建引洮工程带来诸多失误1958 年 6 月 17 日在岷县古城举行了一万两千人参加的引洮工程开工典礼,省委书记张仲良、省长邓宝珊及省委常委等领导人到会,张仲良发表讲话,宣布引洮工程正式开工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省话剧团、秦剧团、电影队演出助兴1、引洮工程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引洮工程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甘肃省引洮上山水利工程委员会 1958 年 3 月成立工程委员会由省委、省人委、省级各主管厅、局、各支援单位及有关专区的领导干部组成,委员 30 多人,常委 11 人主任由省委书记处书记李景林兼任,7 月后由高健君兼任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省人委办公厅秘书长兼任1958 年 5 月成立引洮工程局党委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监委、资料室、共青团委、工会、引洮报社等。

      1958 年 3 月成立引洮工程局,下设办公室、勘测设计处、供给处、器材供应处、交通运输处、财务计划处、粮食处、卫生处、劳动工资处、科学研究所、公安处、法院、检察院等60 年增设工程大队、机械施工大队、机械制配厂和邮电局同时开展了后勤准备工作从省市各级部门调来干部 2000 多名,为各工区、大、中队配备干部 2083 人卫生系统调来 400 多名医5务人员,各种技术人员 600 多名修公路、架线,建造房舍和草棚 1009 间,借民房 15571 间,打窑洞 2425 孔,成立粮站和日用品供应站各 27 处,医院 8 处,卫生所 10 处,还有机电、车辆、材料等基本施工准备工作1960 年 6 月 30 日统计引洮工程局实有脱产职工 2758 人(其中女 93 人,少数民族 31 人):其中行政人员 1788 人:地级 3人,县级 80 人,科级 311 人,一般干部 1318 人;各种专业技术人员 76 人企事业单位 970 人:县级 8 人,科级 43 人, 一般干部 571 人各种专业技术人员 348 人1958 年 6 月动工的第一期工程 600 公里的施工计划,由陇西、定西、榆中、靖远、临洮、通渭、会宁、天水、平凉、秦安、渭源、武山、甘谷等 13 个县市组成 13 个工区,后增加了岷县、静宁两个工区共 15 个工区,有民工 14.6 万多人参加分段施工。

      59年 3 月民工增至 16.9 万多人2、施工组织及民工集散、施工组织及民工集散现场施工组织实行工区制,即由参加分段施工的有关县、专区组成工区工区为县级单位,工区书记、主任由县级干部担任工区以下的施工组织以大队、中队、小队或分队建制一般情况下,每个大队在编民工 3000 人左右,中队 300 人,小队 30 人有以军事组织形式为单位的在具体施工中又有一些突击队、专业队、民兵排、班组织按工程量大小,工区又分段划给大、中队施工6参加引洮工程第一期第一大段(古城至大营梁)最先施工的有陇西、通渭、渭源、临洮、会宁、定西、榆中、靖远 8 个工区后增加岷县、武山、甘谷、秦安、天水、静宁、平凉工区共计 15个工区各专区、县调配施工人数,初拟需正常保持 23 万人,农闲时可增至 30 万人而实际民工数与此相差甚大,而且增减不定,变化频繁1958 年 4 月 20 日前进入工地和修路民工 6000 余人6 月 17 日开工前,已到工地做准备和试点施工的民工 5 万多人7 月 12 日增加到 10 万人1959 年 3 月最高达到 16.9 万人(其中党员 9690 名,团员 17291 名) 此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农村生活困难加剧,先后送回家的病老民工 3000 多人,逃跑民工近 2 万人。

      59 年 6 月实际在编民工 144600 人7 月为缓解农业劳动力不足,首次精减民工 41900 人1960 年 7 月为贯彻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和“以粮为纲,全面安排”的方针,再次精减民工 35733 人8 月实施“精减民工,缩短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案,又减员 19658 人,实有民工 43500 人改编为 12 个工区 29 个大队 288 个小队1961 年 6 月,引洮工程宣布停工,绝大部分民工返回农业第一线,仅余 3500 人留守古城库区1962 年 4 月省上决定引洮工程彻底“下马” ,不留尾巴将最后 500 名民工输送回家引洮工程局改降为引洮工程处,做好物资清仓处理,补偿退赔,炸毁水库不再维护,抚恤死伤民工及家属安慰等结尾善后工作1963 年 3 月撤销引洮工程处73、引洮工程规划与施工、引洮工程规划与施工.引洮工程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又宏伟的引洮水东流,以“灌溉为主,综合利用,分期建成,边修边用”的“山上运河” 是从根本上改变甘肃中、东部干旱面貌的重大决策如能按规划完成,可扩大水浇地、林地、草原面积各 1500 万亩,可使粮、油、棉产量成倍增长,各种经营得到发展。

      为工业提供原料,加快绿化、水利发电和航运,使甘肃中东部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造福子孙后代引洮工程的渠道系统分总干渠、干渠、支干渠、支渠、斗渠、农渠 6 级总干渠线西起海拔 2264 米的岷县古城水库,东至海拔 1400 米的董志塬,全长 1150 公里可灌溉的有临洮、陇西、定西、榆中、兰州、通渭、会宁、靖远、武山、秦安、天水、西吉、海源、固原、静宁、平凉、泾川、宁县、镇原、环县、庆阳等 21 个县市其中定西专区可灌 750 万亩,平凉(庆阳)专区可灌 400 万亩,天水专区可灌 100 万亩,兰州可灌 50 万亩,固原可灌 200 万亩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枢纽工程是古城水库,地址在岷县古城村主要作用是抬高水位,引水入渠增加灌溉面积,水力发电及开展航运水库要建造拦河大坝,输水、泄洪、水电联合建筑物和船闸 3 部分大坝总长 664 米,坝高 42 米,坝顶宽 8 米电站装设 2215 水轮发电机组 5 套总干渠的渠道横断面按不同地质地貌设计:其中黄土段渠底宽 11 米,水深 6.4 米,水面宽 438米整个工程渠道需通过崇山峻岭 200 多座,其中海拔 2000 米以上的山就有木寨岭、九甸峡、南屏山、关山、华家岭、月亮山、屈吴山等,还有无数悬崖绝壁。

      渠道通过石山的有 134 公里,跨越沟壑最宽处 600 米,跨越大小河沟 879 条,穿过隧道 104 座,长 123 公里需修分水和洪水闸 288 座,修建大型水库 2 座总干渠和干渠挖填土石方量达 20 亿立方,需投入 12 亿劳动工日还需大量的水泥、木材、钢筋、炸药、碎石和各种大、小机械等物资全工程费用匡算需 4.33 亿元引洮工程 1958 年 6 月开工至 61 年 6 月停工三年多先后完成土石方 1 亿 6 千万立方,仅占第一期总干渠工程的 30%,共花劳力 6000 多万工日(不包括后勤支援工日),使用国家投资 1 亿 5 仟万元耗费了大量的水泥、钢材、木材等此期间死亡民工多人,伤残民工 400 多人几百公里的开挖工程都是半拉子工程,修成的几十公里渠道几次试通水都因渗水泄露、滑坡、塌陷等逼迫停止古城水库虽已完成 70%左右的工程量,要完成全部剩余工程还需投资 1000 万元,340 万劳动工日即使建成这个水库,对防洪无大作用,灌地没有地,且影响洮河流放木料等,如继续保留也无实际意义,故决定炸毁不留隐患.4、引洮工程的资金来源与开支、引洮工程的资金来源与开支1958 年引洮工程“上马”实行民办公助,土洋并重的方针,凡属工区人员调配、民工饮食、工具配制、器材等费用,全由各9县负责包干到底,由县和公社统筹解决。

      国家为组织领导,勘测设计,技术指导,承担大型建筑物的物资供应及提供部分资金58 年 6 月开工到年底,实际投资支出 2558.5 万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