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现代企业制度质疑与重构(.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36884618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82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现代企业质疑与重构李炳炎 唐思航(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南京 2104)内容提要:本文以社会实践为准绳,重新审视了我国正在推行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方案设计或制度安排 及其20多年来实践的效果,发现了其制度安排的不合理性及其实践施行的效果不良性在就该项制度的缺 陷的揭示和反思基础上,提出必须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吸收“鞍钢宪法”精华, 重新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并尽快替换原来设计的被实践证明为“水土不服,,的舶来现 代企业制度,用以及时指导下一步国企改革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质疑重构一、重新评价我国目前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的简单回顾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扩大企业自 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公司制企业已经发展到了很大的规模,但很不规范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 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 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 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 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1993年12月,国务院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协调会议制度,由国家经 贸委和国家体改委等14个部委、局参加,并由有关部委起草试点方案到1994年11月初,形成了以党 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公司法》为依据的、并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草案)》该方案就试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规定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央多次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 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以来,党和政府在推进政企分开,实现“三改一加强”,鼓励兼并、规范破 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增资减债、降低资产负债率,禁止 “三乱”、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又进一步加快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3 年改制任务基本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建成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对传统的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革,并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 构,而明晰的产权制度则是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得以建立的必要前提在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上 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 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董事会对公司的发展目标 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但是,20多年来国企改革的实践作出了这样的回答:国企改革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究其原因,一是 合理性成问题,二是有效性也成问题也就是说,当初设计的国企改革方案本身存在不合理性;20多年漫 长的改革实践证明了它的效果差二)目前的现代企业制度不适合我国的企业1. 在建立过程中以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为指导和参照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等人一直主张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们的理 论观点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现代企业的建立然而经过深入研究,吴敬琏等人的观点是照抄照搬了西方的现 代企业制度理论,这种没有经过中国化的理论显然会带有片面性吴敬琏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可以用两个要点来概括:第一,它是一个法人组织第二,它由一个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来经营管理这个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执行机构三个部分组成股东大会将公司① 汪海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过程( 1979-23年)》,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5年第3期。

      财产托付给董事会托管,董事会通过执行人员(即高层经理人员)去经营②在随后谈到中国如何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时,他提出的思路就是比照西方现代企业制度来设计的厉以宁向来主张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 济,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近年来,他更是提 出了 “新公有制”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把公有制与股份制等同了起来张维迎曾说:“资本雇佣劳动是一 种能够保证只有合格的人才会被选做企业家(经营者)的机制;相反,如果劳动雇佣资本,则企业家(经③营者)市场上将会被东郭先生所充斥 为了论证他的谬论,他提出了一个强盗逻辑:越是富有的人越 没有积极性谎报自己的能力,而越是贫穷的人越有积极性谎报自己的能力于是乎,只有让资本所有者拥 有当企业家的优先权,才能保证真正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占据企业家岗位他还鼓吹,“让经营者拥有剩 余索取权有利于提高经营者本人及企业成员的’综合积极性’”,认为只有激励经营者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 这已经成为他们主张向企业经理人赠送企业股票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张认为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 让企业工人普遍的成为股东是危险的因为,这既不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也难以使工人对经营者实,、一 - ④行有效的监督。

      然而,即使我们抛开具体的社会制度,暂不考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差别,作为反映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缺陷清华大学的侯若石教授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 局限性之一,就是由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所引起的股东对经营者难以有效约束的情况现代企业制 度往往导致下列问题:一是垂直一体化生产带来的等级制管理,它的弊病在于经营者以权威和指令代替市 场完成资源的配置,所采用的公司治理方式是专制性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实行 的是集权制度,企业往往只能搞独裁第二,拥有专制权的经营者们利用获得激励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2. 不适合我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认为,“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察,或作为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不 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 工人⑤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现代企业制度 不仅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再生产,同时会影响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现代企业制度若反映资本主义生产② 吴敬琏:《中国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载《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年第2期。

      ③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一一契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④ 参见张维迎:《从现代企业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载《改革》,1995年第1期⑤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34页关系的要求,则其必然不断地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反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会不断再生产 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目前我国推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是资本主导型的企业制度它奉行的是一套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和制 度,劳动力已经完全变成了从属于资本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被完全剥夺了我国是社会主义 国家,广大劳动者应该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是社会的主人如果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什么不同, 那么资本主义实行的是雇佣劳动制度,而社会主义采用自主劳动制度,便是二者最根本的区别所在另外, 现代企业制度不应该只考虑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一一代理关系,而无视职工的存在,无视职工参与企 业管理的强烈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使得工人能参与企业管理,实行管理上的民主工人参与的企业治 理结构不但使职工能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还可以对经营者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督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的过程中,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用自主劳动制度代替雇佣劳动制度,促进劳动者每个人的自由而 全面的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第一,维护工人的主人翁地位;第二,以工人 为本,保证他们能全面发展;第三,工人个人应占有生产资料;第四,新型国有企业是工人自己的合作工 厂;第五,工人有劳动力产权,工人的劳动力产权,工人的劳动力产权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用上述观点来对照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就会发现目前不少国企业改革严重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改革后工人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唐恒照、朱必祥同志从法律角度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指出我国《公司法》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 的缺陷笔者十分同意他们的观点他们指出,《公司法》中关于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后职工地位的 规定和关于职代会民主管理权力的规定中存在以下主要缺陷:第一,没有“职工主人地位”或“主人翁地位”的措辞,似乎国有公司的职工不是企业的主人这无 疑是对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东是主人”观点的强化第二,公司领导人的产生不是由职代会民主推选或民主推荐,而是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 的部门向公司委派董事,由董事会聘任经理;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或执行董事担任,而不是由职代会 民主推选或民主推荐这样的制度规定虽然与国际惯例接轨了,但是却与《企业法》和《职代会条例》不 衔接,从而在实际运作中发生矛盾与冲突。

      第三,董事会中职工代表人数比例没有硬性规定,如该法对职工董事的比例、产生、更换的条件、程 序以及监督机制等问题均未作具体规定,也未授权公司章程予以明确,这必然会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很 容易造成职工董事制流于形式第四,国有公司与非国有公司的职工所享有的权利是不对等的,非国有公司的职工没有经营参与权 这无疑会使大量的就业于非国有公司的职工产生主人失落感,国有公司职工行使主人权力的良好社会氛围 也就不复存在由于存在这种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要实现职工积极参与国有公司的管理,参与国有公司的改革与发展 决策,要在生产经营中、改革中保证职工的利益,恐怕是困难的突出的问题是:①劳动者就业压力大、 劳动标准(工资、工时、劳动安全卫生、福利、社会保障)不规范,部分劳动者生活贫困,变成城市贫困 户;②企业改革后经营者权威强化,对企业资源的占有支配加强,而工人却失去了这种资本权利;③政治 权利削弱,从全国人大代表工人代表比例来看,第五、六、七、八届的工人代表比例分别为26.7%、14.9%、 12.4%、11.2%,呈下降趋势,工人在基层中的民主权利也相对微弱,表现在职工党员比例及职代会代表比 例等都偏低、下降。

      ④在理论舆论上,公开否定工人的主人地位的言论,随处可见,如:“主人翁”只是 政治概念;工人不是企业的主人,老板是企业的主人,等等⑥笔者认为,导致我国目前国企改革方案中国有企业职工主人地位缺失的理论根源,正是由于离开了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而是盲目地一味照搬和套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包括科斯的产权理论当前我国经 济学界存在一种新的教条主义,即崇尚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于是,必然会产生不顾中国国情和我国社会主 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在引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引进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的雇佣劳动 制度,及随之产生的劳资对立尖锐化趋向这充分说明,迫切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和 确立我国国企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考虑吸收中国已有的经验中国传统的企业制度已有几 十年的历史,虽然其中存在着种种的缺点和问题,需要我们尽快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传统的企业制度中还是有很多宝贵的经验的,我们不应该将这样一份珍贵的财富丢掉,而去照抄照 搬西方的那一套比如,我们曾大力宣传和学习的“鞍钢宪法”,便是我们所应该继承的鞍钢宪法”传 到国外,对国外的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罗伯特•托马斯明确指出,毛泽东批示的“鞍钢宪法”,即“经济民主”和民主管理思想(两参一改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