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解析版).docx
21页2022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解析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 黄庭坚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塞垣:边防城池戛(jiá):敲击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 骏马 14.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景象,意境苍凉 B.诗人着意勾勒平沙千里中的“雕弓白羽”和“骏骅骝”,为此后的抒情蓄势 C.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诗人想起了汉代王昭君的故事,忧愁袭上心头 D.上片主要是实写,凸现了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飒爽英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15.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4.D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隐隐”以下句由昭君的青冢引起的“闲愁”,体现的是对国运的深长忧思,前后情感色 调并不一致,故不能说“奠定全词的基调”。
15.①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如“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翠蛾羞” ②对汉代和亲政策的批判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却“不减翠蛾羞” ③对宋朝边备废弛、求和苟安的讽刺词作借古讽今,结尾二句用反语,表面是歌功颂 德,实则对当朝执政者的软弱进行了辛辣讽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 (注)①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篇章:指韩愈赴潮 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③ 浪西楼:地处潮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 心不平,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 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我怎能不驰书慰问?此 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 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景色壮观 D.尾联宕开一笔,具体描写韩愈借想象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 澄澈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15.贾岛好苦吟,善推敲,其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 14. C 15.“悬”“浸”二字,俯仰结合,“悬”字写出驿路像是悬挂在峰峦之上,“浸”字写出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用这两字形象贴切地写出友人贬官路上道路之险阻及在遭贬之 地的凄苦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沉关切之情如果分析“断”“秋”二字,移情于物,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也可酌情给分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 握考生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将理解和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15.本题考查的是炼字和赏析手法的能力。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 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 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同时要扣住诗歌的情感表达上去作答此题主要从所炼字的表达效果上去分析即可,“悬”“浸”二字是动词,形象的写出了驿路的艰难和险阻从题目上看“寄韩潮州愈”是一首寄托离别的诗歌,因此在诗歌的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同时抒发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意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 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 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芭蕉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 铺垫 B. 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 作者的喜悦之情 C.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D. 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 不露,恰到好处 14.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触景生情,寓情于景”错误,应该 是直抒胸臆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 于芭蕉的摧残,益发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
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实则大相径庭试结合诗句作比较鉴赏 15. ①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最后着一“怨”字,衬托出相思的愁苦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的情形,着 “嗔”字,实则表现作者心中之喜②“怨”字属于直接抒情,正面抒情:“嗔”字属于间 接抒情,侧面烘托,手法曲折幽邃③“怨”字直接映照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嗔”字则从 反面折射出作者真实的喜悦之情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炼字能力,答题时基本思路是:如果该词含义特别,则要单独解释一下;然后考虑其中是否使用某 种表达技巧,如有则点出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如果没有,则把该词放在句中解释内容, 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是否生动形象表现了某人某事某物某现象的特点,是否能烘托某种气氛,是否能传情达意本题要求从表达情感和艺术效果角度对两诗尾句的中” 怨”“嗔”字进行赏析郑诗尾句“却教风雨怨秋声”,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怨”字直接抒情,而且怨情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杜诗尾句“客至从嗔不出迎” 意思是客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他们嗔”字曲折委婉写出诗人对新笋的爱护之情, 这种情感是侧面表现出来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小至①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历元年寓居夔州时所作,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小至:冬至 日的前一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 B.第三句写绣女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可以显示出气节的变化。
C.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 D.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充满生机 15.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C “将、欲”都说明还没有进入春天,只是春天即将到来,是冬日里孕育着春天之景 15.(1)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翻译概括句意) (2)思乡之情,冬至这个节气的到来和眼前景物让诗人联想到了故乡 (3)乐观豁达之情,眼前之景和故乡并未有不同,举酒尽兴1点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 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 .(3 分) B(“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 水胜景离去 15 .(6 分)①写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 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 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