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所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29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1280589
  • 上传时间:2022-11-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92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所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牧童机灵可爱、天真可爱的形象体会牧童的愉悦心情,想象捕蝉时的反应机敏,感受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由画入诗,理解诗题:  1、师: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不觉一幅画面进入他的视线板书:画 播放牧童骑牛图)  2、师:谁说一说,怎样的画面?  3、(好一幅牧童骑牛图、蝉儿鸣叫图、歌声响林图、乡野风光图)  4、师:正是这一幅普通的生活画面被诗人袁枚瞬间定格,从而演绎成一首诗(板书:诗),题目是——所见(生齐读)  5、师:你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  二、由诗入画,体会内蕴:  (一)、赏牧童骑牛图:  1、师:诗人究竟如何表现所见的?请大家自由读2—3遍,字音正确,停顿得当播放古诗)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指名读字正腔圆,推荐给大家一种读诗的好方法——缓缓地读)  4、谁再一试?(在或急或缓中体味到古诗的节奏美)  5、最后一位。

      在抑扬顿挫中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  6、齐读一遍,共同感受一下  7、师:诗人所见是怎样的牧童呢?(课件呈现前两句)同桌间相互议一议,括号中可填什么字,放入句中怎样理解?(师进入学生讨论间倾听指导)  8、指名分句回答,并请学生板书  9、诗中的留白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此时,一个什么样的牧童豁然呈现于眼前?  10、指名说  11、用朗读表现出来谁读前两句?(你离诗人不远了,陶醉是读诗的一种境界  (二)鉴牧童捕蝉图:  1、师:就在这旷野中,林阴下,小小牧童骑着牛,就这样旁若无人地唱着,就这样陶然自在地唱着,如云行天际,如水流山野忽然歌声停止,这是为何呢?(播放后两句)  2、齐读后两句  3、师:其中你最欣赏诗人用的哪个字或词?为什么?  (由所见猜测内心、打破了牧童原来的平和的环境,气氛紧张、犹如听到蝉鸣、表现出牧童的反应机灵、写出了牧童怕惊跑了蝉儿,体现出牧童站在那儿仔细察看蝉儿的确切位置,想一下子捉住它  4、师:区区10个字,竟被大家品出了如此丰富的意蕴,让我们一起细嚼慢品,女声读(小荷已露尖尖角)男生读(一山更比一山高)  5、师:学到这里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诗人写就此诗,想表现或表达什么?  6、指名说。

      你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你品到了诗的精髓,你捕捉到诗的灵魂)  7、师:请大家闭上眼睛,齐背古诗,由此诗再现诗人所见的清新画面标出箭头)(播放全诗,播放音乐)  三、同题拓展,积累古诗:  师:可见画中的画境可以入诗,诗中的意境可以入画,诗和画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密,(板书:入)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一百四十余首为画而题写的诗,《题画》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题画》)请大家参看译文,自由诵读,看谁最先会背  指名背诵  师:你还积累过哪些表现儿童生活的诗句?  指名说  四、创作实践,提升表达:  1、其实,我们多彩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画面可以入诗,请你做回小诗人,以观察到的儿童生活的某个画面为内容,创作一首小诗播放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2、学生创作诗歌  3、诗歌展示  4、师评:  五、结语:  本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在画与诗、诗与画之间走了个来回,感受到极平常极普通的字词,带给我们的无穷新意、无穷妙趣,课后把你创作的诗歌与你的亲朋好友一同分享,好吗?  教学反思:浏览了很多教案,我最终选择了这篇,原因是此教案的问题设计有深度,可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不是简单的来理解古诗的意思问题一:从诗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牧童?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他生活的很悠闲,很潇洒,无拘无束,他是一个机灵的小男孩,他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通过他们的回答我感受到学生能够透过文字,体会到文字背后的东西。

      问题二:后两句,其中你最欣赏诗人用的哪个字或词?为什么?学生对于每个字都有自己的体会,如:“捕”体会到牧童可能在思考:我要想个办法把知了给逮住,如果用捉就不能表现他的机灵忽然”也可以看出牧童的机灵  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之后,我问:“想象一下:牧童是怎样捕知了的?”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回答得很好!生1:他可能轻轻地从牛背上下来,跑回家拿个网兜子,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知了附近,用网兜子把知了捕到生2:他可能站在牛背上,让牛走到知了附近,然后轻轻用手去捉知了生3:他可能把有知了的树枝轻轻地拿下来,准备用手去抓,可知了却忽得一下飞走了  最后,我出示一些关于描写儿童的古诗,让学生读一读,多做一些积累! 所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也叫牧童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见”还可怎么组词呢?请大家想一想,“所见”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反复练习,读准读熟  (一)初读课文  l.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4.学生试读、教师检查读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想想我们读的诗句,你发现我们刚才只是从图中用眼睛看了画面上的内容,可作者所见的,还有什么?  1、“见”不光是“看见”,还包括“听见”……再看看这幅图,再读读课文,,你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先看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中那些词语不理解?  2、学生质疑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4、牧童在牛背上高声唱歌时的心情怎样?想象这时画面的情景  5、指导读出牧童高兴的心情  6、起初,牧童在牛背上高兴地唱着歌,后来呢?请大家看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一句有那些地方不懂呢?  7、学生质疑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9、你捉过什么东西?“忽然闭口立你能想象出牧童当时的样子吗?  10、你认为这句怎么读?与第一句的情景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那些词语写得最有意思?你喜欢这个小牧童吗?  11、教师引读  12、这个小牧童捉到蝉了吗?为什么?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1、想象着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分析结构,说偏旁  2、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所见教学设计3   主要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最终达到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歌描绘的生动景象,体会牧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所见》  学生跟着我一起书空:所见——袁枚(板书)  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见》,同位互相解决生字问题。

        2、老师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拼读;领读,带词读  3、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品读古诗:  1、想象每一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师:我带着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能想象出哪些画面呢?  师生共同读诗歌  师:多读几遍吧,这样你会想到更多的画面学生又读几遍才停下来  师:谁来告诉大家:是谁骑黄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是牧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脚丫,穿着马褂、戴着斗笠的小男孩骑在牛背上  师:很好!谁能说说这头牛长得怎么样?  生:这是一头很肥的黄牛,肚子吃得鼓鼓的,走起路来尾巴左摇右摆  师:真棒,你们很会想象!小男孩坐在结实的牛背上开心吗?你从哪句诗歌看出来的?  生:从“歌声振林樾”可以看出来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生:牧童很高兴,唱起歌儿,歌声传遍了整个树林他的嗓子很好听,又响亮,树上的蝉也跟着唱起来了  师:你说的真好!这蝉真可爱!小男孩喜欢它吗?你从哪句看出来的?  生:我从“意欲捕鸣蝉”这句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读书!那“忽然闭口立”又是啥意思呢?  生:小男孩立刻闭嘴不唱了,悄悄的站到树下望着上的蝉  师:说的真好!这个孩子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可爱、机灵、活泼。

        拓展:  师:大家说的真不错,请讨论一下:接下来,小男孩会怎样做?  生1:我认为他没爬上树,因为这样摇动树枝后,蝉就会害怕,然后飞走了  生2:是的,这样就不能听到蝉唱歌了  生3:我认为作者袁枚应该跟小男孩帮忙,回去拿网子来网它就行了啊!  生4:不行,老师讲了: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它是有生命的,它的家在树上,我们带回家它会死去的,它是属于大自然的  生5:我认为他是个小科学家,他要仔细观察蝉的样子生6:黄牛得安静才行,如果黄牛在树下叫,一定会吓走蝉的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诗人袁枚看到这幅捕蝉的画面就写下了《所见》这首诗假如你见到这情景会怎么样做?  生:诗人那时候没我们现在条件好,如果是我,我会用妈妈的拍照,然后放在网上,让大家看的  生:我爷爷在家耕田了,我家的牛也很温顺的,我也要骑在牛背上玩  师:你太可爱了,有机会老师帮你拍照,好吗?  作业:  请把这美丽的画面保存到我们的大脑中好吗?师生共同背诵古诗《所见》 所见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