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ppt

42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88064016
  • 上传时间:2024-09-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75.01KB
  • / 4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根据(一)根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丰富的的要求提供丰富的数学课程数学课程内容内容 ⒈进一步丰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1)重视学生对数的认识让学生全面经历认识数的过程,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 (2)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内容中安排了大量 的探索活动,增强了数学学习的活动性和探索性 (3)在“数学文化”中拓展数的认识如四(上) P7和 P32的“你知道吗” ⒉进一步加强一些课程内容 (1)加强了数学学习准备的内容,安排了 “数一 数”和“比一比”两单元2)加强了口算与估算的学习要求和课程内容 (3)加强了有关统计的内容,人教版教材除一年级上册和三年级上册外,其余各教科书都集中安排了统计的内容 ⒊增加了部分课程内容 (1)增加了概率,三(上)和五(上)集中安排了有关概率的内容 (2)增加了“位置”、“观察物体”、“旋转和平移”、“图形拼组”等内容。

      (3)增加了“分类”和“探索规律”等内容 (4)增加了负数的初步认识 (5)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科书都安排了一单元的“数学广角”,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感受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6)安排“生活中的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材(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理解料,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理解 ⒈利用生活情境创设学习情景如一(上)给物品分类、一(下)认识人民币、二(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二(下)除法初步认识中的平均分、三(下)利用商品价格表引入小数的认识、六(下)用温度、收和支出等素材创设认识负数的学习情景 ⒉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如一(上)让学生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去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五(上)利用天平称物品重量的生活经验理解等式的意义等 (三)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⒈教科书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如四(上)P19“数的产生”、五(下)“分数的产生”等。

      ⒉引导学生全面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如二(上)第一单元让学生在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中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需要;二(上)100以内加法,引导学生全面经历探索“两位数笔算加法法则”的过程 ⒊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呈现学习内容,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促进迁移,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3)加强整理,形成知识系统 ⒋结合所教数学知识安排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广泛应用如六(上)P63 “数学文化” 对有关圆周率早期研究成果介绍,加深学生对圆周率产生过程的理解  (1)某些学习内容适当提前孕伏  ⒊重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  (四)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生活的联系  1.设计单元主题图,主题图为学生提供提出数学问题的素材,并利用这些素材设计供学生学习的数学问题如二(上)P8的单元主题图 2.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设计例题和习题,让学生在学习例题和完成习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一是从一年级起各部分内容中都安排“用数学”的内容;二是重视数学问题解决;三是安排了大量的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五)改革四则计算教学(五)改革四则计算教学⒈加强口算 ⒉重视估算⒊引进计算器计算⒋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⑴用实际问题引出计算,激发计算需要,培养计算意识 ⑵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巩固四则计算 ⒌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⑴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⑵引导学生在计算中逐步实现算法的优化 ((六六))安安排排“数数学学广广角角”,,让让学学生生学学习习一一些些基基本本的的数数学学思想方法思想方法  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科书都设计了一个单元的“数学广角”,有计划地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 ⒈三(上)介绍简单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⒉三(下)介绍初步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⒊四(上)介绍初步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⒋四(下)介绍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⒌五(上)介绍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⒍五(下)用找次品的活动介绍优化的思想方法⒎六(上)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⒏六(下)介绍抽屉原理  (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的能力  ⒈从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开始,各部分教材都安排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内容。

        ⒉一年级和二年级各册教材都安排一些“生活中的数” 和“生活中的数学”⒊各册教材都重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⒋教材还集中安排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单元和小节 (八)重视数学知识的系统整理(八)重视数学知识的系统整理⒈设计单元“整理和复习”  ⒉安排期末总复习,在复习中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 ⒊在小学毕业总复习中安排全面系统的整理复习 (九)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示活动线索和学习方式(九)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示活动线索和学习方式  ⒈教材为学生提示数学认知的顺序如一(上)10以内数认识的学习顺序;五(下)P27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生活中长方体、正方体实物 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图形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 ⒉为学生提示学习的重点和关键如一(上)P75   4+3-2 = 5 4-2+3 = 7 ⒊为学生提示学习方式(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操作实验、接受老师讲授、学生独立探索等学习方式) (十)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作出指导与提示(十)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作出指导与提示⒈为教师提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⒉为教师提示教学方法的选用。

        3.为教师提示需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内容以及体现的途径 4.为教师提示教具和教具的选用     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一年级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全册教材内容(一)全册教材内容1.数一数、比一比;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3.11—20各数的认识;4.20以内的进位加法;5.认识物体和图形; 6.分类; 7.认识钟表 (二)教材编写特点(二)教材编写特点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内容 (1)调整原准备课内容 (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3)增加认识钟表(4)渗透统计初步知识 ⒉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熟悉的活动情境(2)设计现实的、开放的学习活动(3)安排“生活中的数学”等联系实际的内容(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情境(5)渗透情感教育 ⒋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⒌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⒍直观认识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⒎安排“用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⒏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⒊认数与计算有机结合  (三)课时安排:一共61课时,①1,②2,③10,④3,⑤2,⑥20,⑦4,⑧2,⑨11,⑩4,实践活动2 (四)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⒐体现教学方法,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 第第 一一 单单 元元 数数 一一 数数1.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入学教育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作准备内容:(1)数一数(2)认识数字2.教学建议(1)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2)了解学生数数、读数、认识数字的情况3)结合情景图引导学生学习数数和读数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比一比比一比1.教材内容(1)数量的比较: 比多少,认识同样多、多些、少些(2)长度的比较①比长短②比高矮 2.教材编写特点(1)创设情景引出学习内容(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3)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4)体现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3.教学建议 (1)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观察和操作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主要方式2)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 (3)引导学生经历比多少、长短、高矮的过程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1 1~~5 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认识和加减法1.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①1~5各数的认识②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③0的认识和加减法 (2)教材编写特点①集中编排1~5各数的认识②认数与加减法计算穿插安排,有机结合③加强数概念的教学④注意数形结合⑤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⑥体现算法多样化⑦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 2.教学建议 (1)突出写数字的教学(2)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3)结合观察与操作活动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4)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的问题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①初步认识立体图形②初步认识平面图形(2)教材编写特点①强调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②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2.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2)引导学生按照实物——图形表象——图形名称的顺序认识图形 (3)鼓励学生大胆探索(4)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④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③学习材料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分 类分 类 1.教材分析(1)按单一标准分类(2)按不同标准分类2.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分类的实际操作(2)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的基本方法 (3)重视分类活动的探索性,让学生全面经历用同一标准和不同标准分类的探索过程。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6 6~~10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认识和加减法 1.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①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③用数学(分散于各部分内容之中) 2.教材编写特点(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 (5)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3.教学建议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3)引导学生全面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6)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 (7)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关注学生对填未知加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等内容的学习与掌握   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1111~~2020各数的认识各数的认识 1.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 ① 11~20各数的认识 ②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教材编写特点 ①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安排教材内容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③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数位顺序 ④重视学生对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2.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摆小棒等操作活动 (2)重视学生读数和写数的教学 (3)注意搞好认识数和加减法的互相促进   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认识钟表 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①认识钟面和电子表 ②读写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 (2)教材编写特点 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和体验时间 ②利用各种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 2.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2)结合钟表的认识进行情感教育   第九单元  第九单元 20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内的进位加法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②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教材编写特点 ①适当集中安排20以内进位加法 ②重视计算方法的迁移 更多资源高一语文 高一英语 高一数学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学 高一政治 高一历史 高一地理 高一生物 ③重视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④提倡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2)重点突出学生对“9加几”计算方法的理解 (3)重视9加几计算方法的迁移和类推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更多资源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