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31 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含解析)1.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纯***
  • 文档编号:53243018
  • 上传时间:2018-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8.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训练训练 3131 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时间:45 分钟 赋分:40 分)一、基础知识(9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被用以形容中国游客在日购物出手豪爽的“爆买”一词,在 50 个获推入选的流行热词中脱颖而出,斩获日本流行语年度大奖②辽宁男篮虽然在总决赛中输给了北京队,取得了篮球联赛的亚军,但他们展现出的困兽犹斗的拼搏精神,也是值得称赞的③在公共账号上,他们呼吁文学爱好者们多创作,多评论,推荐优秀稿件,举行读书会等,活动内容丰富,异彩纷呈④郭建荣编著的《徐光宪传》还原了徐光宪的学术成长过程,真实反映了徐院士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⑤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等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刑拘⑥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同舟共济,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A.①③⑥ B.②④⑤C.①②⑤ D.③④⑥解析:选 D①“脱颖而出” ,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使用对象为人②“困兽犹斗” ,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

      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感情色彩不当⑤“奉为圭臬” ,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克强总理对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作出指示,抓紧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监管责任,堵塞漏洞,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B.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要围绕授权、用权、制权,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厘清权力清单,把权力运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寻租空间C.建立并完善“三大一重”集体决策机制,是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加强廉政建设,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举措D.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布鲁塞尔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向比利时国王菲利普致慰问电,对袭击行径予以强烈谴责,向不幸遇难者及其家属表示深切的哀悼和诚挚的慰问解析:选 CA 项搭配不当,应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B 项成分残缺,应在“制权”后加“等环节” D 项逻辑不当,应改为“向不幸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遇难者家属表2示诚挚的慰问”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①__那些确实性无可置疑的科学__②__成为本来意义上的科学;仅仅具有经验有确实性的知识__③__在非本来意义上被称之为学问。

      ……不过,__④__在科学中,例如在化学中,这些基础或原则最终不过是经验的,__⑤__用来解释既存在事实的那些法则仅仅是经验法则,那么,它们就不具备自身必然性的意识,__⑥__在严格意义上讲这个整体也就没有资格称为科学①②③④⑤⑥A只要就能只能只要或者甚至B只有才能不能如果并且以致C只有才能只能如果并且因而D只要就能不能只要或者可见解析:选 C从前文看,最后一句与前文应是因果关系,因此可以选 C 项二、语言运用(11 分)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5 分)很多人都认为, “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__①__, “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人才不会生病;__②__,疾病必来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__③__,人们把“中药”不是称为“本草” ,就是称为“药” 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人们才将“本草”称为“中药” ,以明显区别于“西药” 答: 解析:本段文字介绍的是对“中医”的解读。

      ①句由前文很多人都认为的情况和后文对“中”的解读,可知这里要填写的是转折性的句子,如“其实不然” ②句由前文“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人才不会生病” ,后文“疾病必来” ,可见这里应该是假设“如果阴阳失衡” ③句由后文“人们才将‘本草’称为‘中药’ ,以明显区别于‘西药’ ” ,可见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 “中国没有‘中药’这一说法” 答案:①其实不然;②如果阴阳失衡;③中国没有“中药”这一说法5.下面是武汉外国语学校的校徽图标,请写出其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字6 分)3答: 解析:题干要求“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首先观察画面,看画面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是英文字母“L” “W” “F”组成一只凤凰(鸟),然后观察其顺序,进行描述对于徽标的寓意,应结合徽标使用的对象和场合,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提示“武汉外国语学校的校徽图标” ,故揭示寓意的时候,应围绕学校相关的内容陈述答案:图案由英文字母“L” “W” “F”组成一只凤凰(鸟) “L”勾画鸟头、鸟身, “W”勾画鸟翅膀, “F”勾画鸟的尾羽。

      字母是武汉外国语学校的英文缩写,凤凰(鸟)的形象寓意着吉祥、美好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每小题 3 分)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几千年里的农作物改良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加以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主要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从而实现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则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也有重要区别传统的选择和杂交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因而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转基因技术既可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又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但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尽管尚无定论,但一些科学家担心对生命进行“任意修改”所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很难被消除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作了大量研究,相关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面对种种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许多科学家、学术团体纷纷以各种形式表明对转基4因技术的支持态度由美国 Tuskegee 大学 Prakash 教授起草的题为“科学家支持农业生物技术的声明”称:“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通过重组 DNA 技术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并不一定会有新的或更大的风险,且商品化的产品的安全性则由于目前的安全管理规则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保障遗传新技术为作物改良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当然,在目前条件下,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难以控制,可能会引起宿生细胞染色体的插入突变;制作转基因动物效率低等难题尚未解决。

      另外,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材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尚未有定论,对生命“任意修改” ,也是对传统伦理的一种挑战这些都制约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但通过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和各国对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规范管理,保证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健康有序,这一技术肯定会更好地贴近民众,造福人类摘编自朱蒙《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利弊关系》)6.对于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的区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是通过随机、自然的方式积累优良基因,而转基因技术则是通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来实现遗传改良B.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在没有亲缘关系的物种间进行C.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转移D.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因不能准确操作和选择某个基因而不能很好地预见后代的表现,而转基因技术可准确预期后代的表现解析:选 AA 项“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是通过随机、自然的方式积累优良基因”以偏概全,应该还有“人工杂交”的方式。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一脉相承,但又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B.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出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加快动植物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还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C.转基因技术对生命进行“任意修改” ,不仅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对人类生存有负面作用,而且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很难被消除的遗传基因污染D.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难以控制,制作转基因动物效率低等解析:选 CC 项“对人类生存有负面作用”表述绝对,从原文来看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生存是否有负面作用尚无定论5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对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改良方式虽有随机自然、人工杂交、转基因的不同,但各种方式的本质都是要获得优良基因B.Prakash 教授发表声明支持转基因技术,认为转基因技术通过重组 DNA 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精确性C.转基因技术尽管得到了许多科学家和学术团体的支持,但其广泛应用仍然受到技术、伦理、安全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D.更好地利用转基因技术造福人类,既需要依靠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也离不开各国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生物和食品的规范管理解析:选 BB 项“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精确性”理解错误,声明中只说“遗传新技术为作物改良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原文中说“并不一定会有新的或更大的风险” ,而“商品化的产品”的安全性,也不等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11 分)送卢主簿王 勃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②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注】 ①琴尊:琴与酒杯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②多违:指久别9.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城阙” ,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答: 解析:“城阙”在古典诗歌中一般与送别有关两首诗虽同为王勃所作,但背景、写作时间不同,因此写到“城阙”的意义也就不同,结合两首诗的具体内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点出送别地点, 《送卢主簿》叙述送别前的生活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城阙” ,点出送别地点,营造出辽远壮阔的意境;《送卢主簿》写“城阙” ,叙述送别前的生活,点明身在京城、不染流俗的心志。

      10.本诗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作为送别类的诗歌,通常表达的是不忍分别的伤感之情,但根据《送卢主簿》这首诗的内容以及最后两句写到“松竹”的内容,联系“松竹”的象征意义,最后两句表达的6是作者与友人共同坚守高洁的思想感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0讲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考点1常用化学仪器的选择及使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9讲盐类的水解考点2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0讲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考点1常用化学仪器的选择及使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9讲盐类的水解考点2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docx 2025届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广东省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