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23页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力规划“十三五”时期是辽宁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促进辽宁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体育强省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在推动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年一2020年一、“十三五”时期辽宁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十二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省人口的41.16%,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83.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9平方米,建成县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3个、城市街道室内健身设施709个、农村乡镇体育健身中心752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372个全省有公共体育场馆212个、学校体育设施5616个、全民健身站点20438个,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达到0.87个,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为1.78人全省市、区县全民健身工作基本实现“三纳入”全覆盖,并向“多纳入”拓展;竞技体育硕果累累,奖牌成绩位居全国前列。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省共有41名运动员出战,获得5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我省代表团共获得56枚金牌、145枚奖牌、总分3143分,团体总分排名全国第一,金牌及奖牌排名全国第二,全面超过上届全运会,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2014年成功举办了辽宁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吸引了青少年、职工、老年和大学生广泛参与,参赛人数达15000多人青少年组有1人超1项全国青年纪录,52人创42项辽宁省青少年纪录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我省共有65名运动员参加了21个大项、61个小项的比赛共获得17枚金牌、17枚银牌、11枚铜牌,金牌总数、奖牌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发展规范,具有辽宁特点的体育产业格局,2014年全省体育产业实现产值1675.53亿元,比2013年增长13%占全省GDPt匕重的0.67%体育彩票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5年累计销售达211.17亿元,销售总额仅次于全国体育彩票销虽第一的广东省,有力地支持了体育事业发展;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体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2011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2011年省政府颁布了《辽宁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2012年省人大通过了《辽宁省全民健身条例》等,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优秀运动员选拔招生制度、就业转岗培训制度、运动员伤残保险制度、伤病医疗特殊补助制度和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优惠政策二)“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群众体育领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供给依然不足,体育资源分布不均,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率低,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率仅为41.01%;在竞技体育领域,我省运动项目发展还很不均衡,传统优势项目如足球、篮球和排球近年来在国内的排名也逐渐降低,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项目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在体育产业方面,发展体育产业的体制机制不活,政策制度不完善,市场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对于无形资产的体育彩票的运营处于成熟阶段,而对于有形资产的包括闲置土地、房屋、场馆、设施、设备等的经营和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传统优势的我省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技术含虽较低,还处在来料加工和代销为主的原始阶段;体育工作发展理念需要不断更新,体育发展思路需要不断拓展,体育理论、政策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仍需要不断加强。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三)“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我省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攻坚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我省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同步实施,使辽宁的发展动能和优势得到充分释放,为促进我省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北京张家口携手筹办第24届冬奥会和辽宁全运会后效应,将继续激发群众参与运动热情,扩大运动消费,助力发展我省冬季运动项目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一轮创新发展浪潮已经到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成为我省体育领域创新发展提供核心技术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我省经济增速下滑压力依然严峻,辽宁经济新常态对实现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二、“十三五”时期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四)“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个驱动”战略部署,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为出发点,以全面提升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主线,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破解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进一步推动全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全面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做出贡献。
五)“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不断探索各项体育工作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点与规律,全面深化体育各领域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大力简政放权,减少微观干预,激发体育市场活力,积极引导社会力虽参与体育事业发展,不断探索和完善具有辽宁独特特色的体育事业发展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我省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体育创新体系,激发各个主体的创新活力,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探索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办法,解决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实现我省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统筹协调始终坚持推动体育事业与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加强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战略有机衔接,统筹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以及其他各项体育工作,形成辽宁体育事业与国家体育事业、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态势,形成辽宁体育事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格局,产生全面发展合力六)“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目标是:——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以《辽宁省全民健身条例》和《辽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依据,提出“十三五”时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3加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2如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每一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名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运动会,使学生在高中毕业前至少掌握1-2项体育技能,并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及户外营地建设创建省级和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00个以上,创建40个省级以上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坚持科学布局,优化结构,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辽宁特色、能够为国争光的竞技体育项目以备战2016年巴西奥运会和2017年全运会为主线,在奥运会、亚运会、青奥会、全运会等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力争在群众基础好、影响力大的三大球项目、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上有所突破和提高加快足球项目的改革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足球人才组织好2018年辽宁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使青少年参赛人数由第十二届省运会的7000人增加至8000人,并扩大社会参与面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创建不少于80个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县(区)创建不少于30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基地。
——体育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国务院46号文件为指导,认真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按照“一带两路三核九区”的布局,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年以高于同期GD制速度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200亿元积极争取创建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赛事1-2次,基本实现我省体育产业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产业体系——打造体育文化资源核心竞争力提高对体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完善体育文化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使体育文化建设能够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实施;大力开展运动项目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各运动项目协会和体育组织开展有特色的文化建设和推广活动;建立与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导向,全民受惠、蓬勃有序的体育文化市场体系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强化体育科技支撑作用,抓好体育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专栏1:“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发展主要指标项目指标单位属性20152020群众体育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预期性41.643.5(国家)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预期性83.992(国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约束性1.691.8(国家)社区体育指导员数人/千人约束性1.783省级和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个约束性360400以上省级以上青少年户外体育宫地个约束性3740以上兄技体育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的冠军次数个预期性32全国前列组织2018年辽宁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各项年度青少年竞赛人预期性70008000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个约束性8080以上县(区)省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基地个约束性3030以上体育产业体育广■业增加值亿元预期性192.76(2014)高于同期GDP体育产业总规模亿元预期性587.28(2014)1200省级体育广■业基地个预期性无聂国际影响力品牌赛事个预期性无1-2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七)强化群众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辽宁省全民健身条例》和《辽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以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组织建设、活动开展、科学指导、科学评估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基本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健身组织、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数虽和质虽显著提高,城乡、地区群众体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八)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强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意识,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在资金、场地、机构和人员等方面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加强各体育单项协会建设,强化对各类体育社团工作指导和服务,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乡镇建立体育单项协会,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社团在群体活动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完善全民健身科学标准和规范体系,建立健全体质测试机构,推进有条件的社区和乡镇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育锻炼标准、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等各项制度的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