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docx
9页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钟振振古捣练子望书归[宋]贺铸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关于“过年惟望得书归”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过年惟望得书归——一心盼望得到征人回家过年的书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12页)按:胡先生的这种解读恐怕不能成立首先,词人根据词的内容为自己这首《捣练子》另拟了一个新的、具有词题性质的曲名——《望书归》注意,是“望书归”,而不是“望归书”!这“归”当然是指书(书信)归,而非人归其次,这里的“过年”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过春节”汉桓宽《盐铁论·繇役》篇曰:“古者无过年之繇,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思之积,痛于骨髓繇”通“徭”,“过年”即“逾年”贺词“过年”的含义,当与《盐铁论》相同又,唐郑巢《送李式》诗曰:“莫使游华顶,逍遥更过年宋李至《早春寄献仆射相公》诗曰:“城外地宽松石好,乞闻春色过年回释智圆《试笔》诗曰:“兀兀吟终日,羸羸病过年苏轼《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诗曰:“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华镇《元祐三年八月初六日得报已有代者归期可数喜动于中载形歌咏》诗曰:“但怪鹊声连日好,谁知鸿翼过年还。
韩驹《送东林珪老游闽五绝句》其三曰:“北风卷地雪漫天,惭愧君来住过年周紫芝《时宰生日诗三十绝》其二○曰:“北海来归几过年,朱颜依旧照貂冠陆游《太息》诗三首其一曰:“春忧水潦秋防旱,左右枝梧且过年赵蕃《次滕彦真韵》诗三首其二曰:“暂作长沙住,侵寻两过年高翥《感怀》诗二首其一曰:“漂泊南州又过年,恰如杜子客鄜川凡此“过年”,也都是“逾年”义,可参看因此,窃以为贺词此句是说:只盼望冬去春来能收到丈夫的回信玩味全词语气,“连夜不妨频梦见”句表明女主人公感情的热烈、主观愿望的美好;“过年”句着一“惟”字,情绪陡然降落,写女主人公理智的冷静以及客观现实的严酷——梦里尽可以指望与夫婿频频相见,现实中却不敢存有这样的奢想明年开春能接到回信,知道夫婿还健在,并已收到了她寄去的寒衣,就算是幸运的了!这样读解,女主人公的感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沉痛,比起一般性地解作“盼望征人回家过年”来,意味似乎要隽永许多贺铸摹拟闺妇思念征夫口吻而创作的《捣练子》词,共一组六首,其女主人公可视为同一个人和组词中的其他篇章对读,女主人公“望书”的心理状态也有脉络可寻第二首《夜捣衣》曰:“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
已经交代了役期满后却只见雁归,不见人返;至本篇,又说“附与征衣衬铁衣”,足见役期被无端延长,征夫还须在边塞上过冬可以想象,役期过后,女主人公日盼夜想,不知有多少回希冀化作了泡影!于是,女主人公之不敢奢望人归,而仅寄希望于“书归”,就在情理之中又,第四首《杵声齐》曰:“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已经交代了边关的遥远;至本篇又说“边堠远,置邮稀”,更补出了邮递设施和人力的缺乏于是,女主人公之不敢奢望在年前收到丈夫的回信,而仅寄希望于明年开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古代诗歌中反映思妇与征夫互通音讯之困难,早有这样的写法如南朝梁刘孝先《春宵》诗曰:“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唐刘希夷《捣衣篇》曰:“缄书远寄交河曲,须及明年春草绿贾岛《寄远》诗曰:“家住锦水上,身征辽海边十书九不到,一到忽经年皆是其例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宋]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关于“霜日明霄水蘸空”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霜日明霄水蘸空——秋天的太阳照在大(天?)空里像蘸了水似的那么明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37页)夏承焘、盛弢青先生《唐宋词选》注曰:“霜日句:秋天的太阳在天空照耀,远处水天相接。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121—122页)按:宋陈彭年等《广韵》卷四《去声·五十八陷》曰:“蘸,以物内水丁度等《集韵》卷八《去声》下《五十八陷》曰:“蘸,《说文》:以物没水也唐宋诗词中写到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往往也用“蘸”字,其义略同于“映”这是活用,是艺术的描写如唐白居易《巴水》诗曰:“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宋林逋《池上作》诗曰:“簇簇菇蒲映蓼花,水痕天影蘸秋霞孔武仲《自实丰仓归》诗曰:“含黄欲坼江边柳,蘸绿相重水上山叶梦得《江城子》词曰:“碧潭浮影蘸红旗张抡《菩萨蛮》(人间何处难忘酒)词曰:“柳影蘸湖光辛弃疾《菩萨蛮·赠周国辅侍人》词曰:“画楼影蘸清溪水杨炎正《浣溪沙》(杨柳笼烟袅嫩黄)词曰:“桃花蘸水染红香赵以夫《双瑞莲》(千机云锦里)词曰:“天蘸水,彩舟过处,鸳鸯惊起吴文英《梦芙蓉·赵昌芙蓉图梅津所藏》词曰:“城影蘸流水郑楷《诉衷情》(酒旗摇曳柳花天)词曰:“碎绿未盈芳沼,倒影蘸秋千皆是其例而张孝祥此词之“水蘸空”,与赵以夫词之“天蘸水”,意境尤为相似,都是写天空倒映在江湖水中夏承焘、盛弢青先生说“远处水天相接”,似亦可通;胡云翼先生说“秋天的太阳照在大(天?)空里像蘸了水似的那么明亮”,恐怕不确。
关于“鸣鞘声里绣旗红”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鸣鞘声里绣旗红——鸣鞘声,行军时身上佩带武器发出的响声鞘,藏刀的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37页)夏承焘、盛弢青先生《唐宋词选》注曰:“鸣鞘,挥鞭作声鞘,鞭梢;亦作刀匣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122页) 按:“鞘”字有平声和去声两种读音,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同《广韵》卷二《下平声·五肴》曰:“鞘,鞭鞘又卷四《去声·三十五笑》曰:“韒,刀韒鞘,同上依照词谱,《浣溪沙》调第二句的第二字必须是平声因此,“鸣鞘”只能作“鸣鞭”解,而不能作“藏刀的套子”解胡先生所注全错夏先生、盛先生说“挥鞭作声”,是对的;又说“亦作刀匣解”,却无异于画蛇添足《全宋词》中,除本篇外,用“鸣鞘”字面者凡十例其中写北宋时元宵节皇帝车驾出游者四例:丁仙现《绛都春·上元》曰:“须臾一点星毬小渐隐隐、鸣鞘声杳阎苍舒《水龙吟》曰:“正红毬过了,鸣鞘声断,回鸾驭、钧天奏无名氏《鹧鸪天·上元词》曰:“登复道,听鸣鞘再颁酥酒赐臣僚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卷上拟窃杯女子《念奴娇》曰:“鸣鞘响处,万民瞻仰宫阙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正月)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条记载:“驾近,则列横门十余人击鞭。
又“(正月)十六日”条记载:“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毬缘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车驾还内矣须臾,闻楼外击鞭之声,则山楼上下灯烛数十万盏,一时灭矣上述四例中的“鸣鞘”,即《梦华录》所谓“击鞭”,是以鞭声静场警肃臣民鸣鞘”的作用与此相同,但场合不同者有四例:张先《双韵子》曰:“鸣鞘电过晓闱静许将《临江仙》(圣主临轩亲策试)曰:“鸣鞘声震未央宫晁端礼《寿星明》(露湿晴花)曰:“肃鸣鞘,又向瑶池高宴曹组《鹧鸪天》(辇路薰风起绿槐)曰:“云韶杳杳鸣鞘肃,芝盖亭亭障扇开至于剩下的两例,王之道《庆清朝·追和郑毅夫及第后作》曰“鸣鞘绕,锦鞯归路,醉舞醒狂”,陈允平《大酺·元夕寓京》曰“迢迢鸣鞘过,隘车钿辔玉,暗尘轻掠”,则“鸣鞘”为骑马者挥鞭作响,与张孝祥词“鸣鞘声里绣旗红”之“鸣鞘”,意思完全一样了满江红[宋]辛弃疾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番沉陆休感叹,年华促人易老,欢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叹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关于“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番沉陆”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叹诗书万卷致君人两句——感叹自己读书万卷,懂得辅佐君王的治道,却做着闲官像隐居一样。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君人,君王致君人,辅佐君王《史记:滑稽列传》载东方朔‘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陆沉,即沉陆,意思是无水下沉,以喻隐居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06—307页)按:杜诗“致君尧舜上”,“致”是致使之意全句说自己的政治抱负是要使君王成为超过尧和舜的贤君后人省用为“致君尧舜”四字甚或“致君”二字如宋苏舜钦《西轩垂钓偶作》诗曰:“致君事业堆胸臆,却伴溪童学钓鱼张咏《郊居会傅逸人》诗曰:“致君须有分,会此掷鱼竿又《过华山怀白云陈先生》诗曰:“性愚不肯林泉住,强要清流拟致君皆是其例宋词也是这样除本例之外,《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中用“致君”字面者凡13人14篇: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曰:“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黄庭坚《蝶恋花》(海角芳菲留不住)曰:“仙籍有名天赐与,致君事业安排取廖刚《望江南·贺毛检讨生辰》曰:“妙世文章凌贾马,致君事业富姬衡李纲《水调歌头·同德久诸季小饮出示所作即席答之》曰:“致君泽物,古来何世不须才。
王之道《鹊桥仙》(霜风擢霁)曰:“致君才术,康时事业,到底不容闲放又《望海潮·重九和彦时兄》曰:“要是致君尧舜,千古继垂裳仲并《念奴娇·王守生辰》曰:“致君尧舜,要须纯用经术张孝祥《菩萨蛮·和州守胡明秀席上》曰:“一节不须论,功名看致君刘过《水龙吟》(庆流阅古无穷)曰:“致君事业,全如忠献,经天纬地刘克庄《洞仙歌·和居厚弟韵》曰:“古来稀七十,添许多年,赢得笺天致君事刘子寰《醉蓬莱·寿参政》曰:“比寿彭聃,侔勋周召,致君尧舜黄诚之《满江红·寿韩尚书》曰:“看致君尧舜,归班夔契贺及《新荷叶》曰:“致君直上虞唐辛词别首《婆罗门引·用韵答先之》亦曰:“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致君”二字后添一字而不变其义者,则仅一例:林正大《水调歌》(仕宦至卿相)曰:“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相反,用“君人”一词者,《全宋词》及《补辑》中绝无其例因此,“致君人”三字不可读作“致——君人”,而只能读作“致君——人”;不可解释为“辅佐君王”,而只能解释为“能够致君尧舜上的人”,亦即“有王佐之才的人”又,“沉陆”在这首词里也不是比喻“隐居”词一开头就说:“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拈出唐代马周落魄、战国冯谖弹铗这两个典故,以冯、马自况,故而词人所慨叹的腹有“诗书万卷”,才学足以“致君”,却“沉陆”的人,固然主要是指现实中的自己,但也包括历史上的冯谖和马周。
然而冯、马二人是不曾“隐居”,特别是像东方朔那样“吏隐”(以仕为隐)过的!窃以为此词所谓“沉陆”,即“埋没”“沉沦”之意宋刘才邵《祭亡伯文》曰:“抗逸志以高蹈,不肯投足于名场;卒怀瑾而沉陆,致清芬之不扬晁冲之《纪愁》诗曰:“先生昔离垢,居士今耐辱饱闻戒畏途,那知有沉陆郭印《送莫少虚赴省试》诗曰:“当今公道青云平,忍埋光采甘沉陆周紫芝《次韵季共再赋》诗曰:“傥忍作海夫,虽臭亦可逐如其不能然,未可叹沉陆王义山《辟盐场谢丞相马廷鸾碧梧》文曰:“矧厄于仕路之崎岖,亦甚矣选坑之沉陆皆是其例,可以参看要之,“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番沉陆”是说:可叹满腹诗书、有王佐之才的人,反而沉沦埋没,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番”,同“翻”,反倒之义)(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6期古典文学知识的其它文章“红袖添香伴读书”溯源寻流(下)以礼抑情:从悼祭文看冒襄的情感世界元稹的《行宫》如何以简驭繁?王贞平先生谈多极亚洲中的唐帝国写作大纲之准备、规划与商榷追怀刘季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