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德保铜矿地质报告.pdf

2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5406172
  • 上传时间:2018-03-1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77M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 西 德 保 铜 矿 地 质 报 告1、概况广西德保铜矿始建于1966年,现已建成为生产规模为800t/d的采选企业,广西德保铜矿位于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城约170°方向 26km 处(如图 1) ,属德保县燕峒乡管辖,所在地为燕峒乡钦甲村矿区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06°38′13″,北纬 23°07′11″,面积 12.3374km2矿部与位于 20311省道上的燕峒乡政府所在地燕峒圩有简易公路相通,里程9km,从德保县城走20311 省道至燕峒圩里程约为 22km矿区现设臵 1 个矿业权,为百色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的国有企业—广西德保铜矿所有1 2.区域地质特征 广西德保县钦甲铜锡矿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右江再生地槽靖西—田东隆起中,具体位于龙光背斜与北西向断裂带之黑水河断裂交汇地段,钦甲花岗岩体北部外接触带 (图 2)2 图 2 广西德保铜矿区域地质矿产略图(据广西地质二队, 1972) 1 一三叠系; 2- 二叠系;3 一石炭系; 4 一泥盆系;5 一寒武系; 6 一沉积岩层的不整合界线; 7 一正常岩层按触界线及侵入接触线;8 一正断层; 9 一逆断层; 10 一性质不明断层; 11 一地层 倾向及倾角; 12 一加里东期花岗岩; 13 一燕山期基性岩; 14-燕山期石英斑岩; 15 一燕山期超 基性岩; 16 一矿产种类及规模 ( ●大●中●矿点●矿化点 ) ;17 一矿产种类及规模 (●大●中●矿点●矿化点 ) 区域出露地层有中-上寒武统和下泥盆统。

      中-上寒武统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灰岩,经接触热力变质为角岩、云母砂岩、大理岩或热液蚀变为矽卡岩;下泥盆统莲花山组、那高岭组为一套碎屑岩,底部为砾岩或含砾砂岩,与下伏之寒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塘丁组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寒武纪地层分布在龙光背斜核部,泥盆纪地层构成龙光背斜两翼,分别向北西和南东方向倾斜,寒武系岩层倾角 30-50°,泥盆系岩层倾角10-20°区域构造表现为断裂发育,褶皱简单区内出现的褶皱构造主要为龙光背斜,轴向为北北东——南南西, 其南西端与北西西向大断裂复合地段核部出露较宽(有3 人称其为钦甲穹隆),向北东则逐渐变窄并倾没早古生代构造层的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向至近东西向,钦甲岩体北侧岩层向北倾斜,岩体南侧岩层向南倾斜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西向的压扭性断裂,成组出现,倾角40-50°,穿泥盆系以下地层;其次为北北东和北北西向的压扭性断裂,常被北西西向断裂所错断龙光背斜与北西向断裂带复合地段有加里东期(S3γ)侵入体—钦甲花岗岩体该岩体出露面积约48km2,呈倒梨形,东西宽6 km ,南北长 7.5km区域矿产主要为矽卡岩型铜锡矿,分布于钦甲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中型铜锡矿床一处(钦甲铜锡矿床),小型铜锡矿床一处(建屯铜锡矿床) ;在外接触带的寒武纪地层中还发现了同德铜锡矿点、百合辉铜矿化点、华盖毒砂矿点、那史铅矿点、多隆矽卡岩型磁铁矿点、同德上峒砂金矿点。

      此外,在远离外接触带的区域还发现有多处钾长石矿体和铀矿化点,以及龙光砂锑矿点和燕峒砂锡矿点3、矿区地质矿区区域构造位臵处于右江再生地槽靖西—田东隆起中的北东向龙光背斜与北西向的黑水河断裂带交接部位,地貌为中低山,海拔标高700~1300m矿区范围内出露地层有中 —上寒武统及中泥盆统,地表主要覆盖第四系残坡积层,小面积分布第四系冲积层区内有钦甲花岗岩体(γ)侵入,矿区位于钦甲花岗岩体北侧外接触带3.1 地层中—上寒武统(∈2-3)为一套因花岗岩侵入而经受变质作用之岩层,分布于矿区中西部,随变质程度不同可分6 个岩性段(∈2-31~6) ,共 18 个分层,矿区出露第3~18 分层该套岩层母岩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灰岩,经热液接触变质作用变质为角岩、云母砂岩、大理岩和矽卡岩,总厚度大于323m中泥盆统郁江组( D2y)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分5 个岩性段( D2y1~5) ,包括 9个分层,主要为砾岩、含砾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 总厚度 169.69~242.73m ,与下伏中—上寒武统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分布于矿区东北部,下部为薄层钙质泥岩和泥灰岩互层,往上逐渐过渡为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及灰岩,见厚150m。

      与下伏郁江组呈整合接触4 第四系残坡积层( Qedl)遍布矿区,岩性是母岩风化形成的砾、砂及粘土东岗岭组分布区残坡积层物质粒度较大,以砾砂为主;其它地层分布区残坡积层物质粒度较小,以粘土及粉砂为主矿区残坡积层总厚度0~>10m第四系冲积层( Qal)分布于矿区沟溪两侧及洼地中,岩性主要有砾砂及粘土质砂厚度随地貌不同而异,最大厚度>2m各层、段岩性特征详见附图2《德保县钦甲铜锡矿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3. 2 构造矿区属单斜构造,局部有较平缓的小褶曲地层倾向一般350~30° ,倾角中 —上寒武统为 10~20° ,中泥盆统为 30~50° 由于矿区处在北东及北西向构造交接部位,受应力作用强烈而复杂,构造断裂特别发育据钻探和坑道观察,成矿前和成矿后的断裂都有,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成矿前断裂走向北西,规模较大,常形成断裂带断带内碎裂岩发育,呈胶结或未胶结状,成为导矿和控矿的有利因素成矿后的断裂有北东及北西走向,主要以张扭性断裂形式出现,是破坏矿体连续性的不利因素矿区主要构造方向计有:北西西、北北西、北东东、北北东及近东西五组,其中以北西西、北北西和北北东三组最发育矿区主要断裂特征如表 2-1。

      3. 3 火成活动及围岩蚀变矿区出露的花岗岩是钦甲岩体(γ51)的北部边缘相,主要岩石由外往内为中细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以斑状花岗岩为主岩石矿物主要成分为石英、钾长石、微斜条纹长石,次要矿物有绿泥石、黑云母,付矿物有绿帘石、锆石、金红石、白钛石、磷灰石,局部含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锡石石英和长石常以斑晶出现,黑云母一般含量很少,往内部逐渐增多岩石属铝过饱和的碱性花岗岩此外有少量花岗细晶岩和伟晶岩脉贯入岩体火成活动引起围岩热液蚀变:灰岩变为大理岩、矽卡岩,碎屑岩变为角岩围岩热液蚀变主要有角岩化、矽卡岩化、碳酸盐化花岗岩经后期热液蚀变主要有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局部有黄铜矿、锡石、毒砂、磁铁矿化这些金属矿物多呈浸染状或脉状充填于花岗岩中花岗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5 接触面产状一般和围岩产状近似,唯倾角较平缓(15° ~25° ) 接触面沿倾向和走向呈波浪状起伏,有的起伏较大(如Ⅰ—Ⅱ,Ⅲ—Ⅳ号矿段之间),其波谷的伸延方向与矿区主要构造方向一致3.4 矿床特征矿体赋存于围岩热液蚀变形成的矽卡岩中矿区有五个矿体,划分为Ⅰ、Ⅱ、Ⅲ、Ⅳ、Ⅵ、Ⅷ等六个矿段主要工业矿体产于中—上寒武统第二段(∈2-32)第 5分层(矿体编号 3) ,其次是第二段(∈2-32)第 7 分层的中下部(矿体编号4) 。

      在第一段(∈2-31)第 3 分层(矿体编号1)和第 4 分层(矿体编号2) 、第三段(∈2-33)第 9 分层(矿体编号 5)中,仅在局部地段有小矿体, 其次偶见第二段 (∈ 2-32)第 8 分层中有小矿体和一些充填断裂的脉状矿体成矿作用主要受构造和围岩性质控制矿体主要分布离围岩与岩体接触面0~130m 的矽卡岩中,一般为 40~60m接触面平缓地段和波谷的南侧一般矿化较好,陡倾角的(如Ⅲ号矿段接触面倾角40~60° )矿化较弱由于含钙质的原岩主要呈层状,少数呈透镜状或不规则团块状,以及热液交代程度不同,所以矽卡岩的形态比含钙质原岩形态复杂一般是(∈2-32)5、7 分层中的矽卡岩呈层状、似层状, (∈2-31)3、 (∈ 2-33)9 分层中的矽卡岩呈透镜状、薄层状, (∈2-31)4 分层中的矽卡岩呈大小不一的小透镜状和团块状综合上述可知,构造控制火成活动;含矿溶液来源于花岗岩岩浆,在岩浆期后析出,并沿断裂上升迁移,选择有利岩层交代形成矽卡岩型矿床矽卡岩化为间接找矿标志3.5 矿体特征矿体分布面积较大,在勘探区范围内,矿体多以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矿区矿体自下而上分为1、2、3、4、5 号矿体,以 3、4 号为主要矿体,其它为非主要矿体。

      由于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把矿体分割成菱形块状,故矿体在剖面上呈阶梯状排列(参见附图中的各勘探线剖面图) 矿体倾向北东至北北西, 倾角为 20~40° ,仅局部地方有小摺曲各矿体铜最高品位2.843%,平均品位 1.047%,品位变化系数为 115%,>60%而<150%,品位稳定程度为较均匀矿体最大厚度11.37m,6 平均厚度 3.26m,厚度变化系数为359%,大于 130%,厚度稳定程度为不稳定各矿段矿体规模和铜锡品位变化特征分述如下:Ⅵ矿段:主要由 3、4 号矿体,少数 2 号矿体组成,是原生矿石盲矿体,断续分布长从101~109 线约400m,宽度约500m受断裂影响形成的块段一般长130~200m, 宽 60~80m 3 号矿体一般厚 1.6~3m, 一般品位铜 0.9~1.2%, 锡 0.1~0.2%;4 号矿体一般厚度2~4m,一般品位铜1~1.3%,锡 0.12~0.2%从 103~107 线和ZK352/107~ZK337/107 范围内矿体较好,其两侧及南段矿化变化较大,连续性差Ⅷ矿段:主要由 3、4 号矿体,少数 1、2、5 号矿体组成,是原生矿石矿体断续分布长度从42~60 线约 750m,宽度一般 600~800m。

      矿体被断裂分割成的块段一般长 120~200m,宽 60~90m矿段的南部 54 线及其以东的矿体高于52 线的矿体约 100m, 50线以西的矿体又低于52线的矿体约 60m 3号矿体一般厚度 2~4m,一般品位铜0.7~1.2%,锡 0.12~0.23%;4 号矿体一般厚度2~4m,一般品位铜0.7~1.3%,锡 0.15~0.25%由 42~50线及自 ZK301/50~ZK560/50 范围内的矿体较好,向两侧及南部,矿化连续性差,厚度及品位变化较大各矿体平面及剖面分布见各中段地质平面图和勘探线地质剖面图3.6 矿石质量3.6.1 矿石物质组成原生矿石(见照片1)主要矿物成份(如表2-2)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其次为磁黄铁矿、锡石、毒砂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阳起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石英等这些矿石经表生作用成为氧化铜锡矿石(见照片2) ,其主要矿物有矽孔雀石、孔雀石、褐铁矿、次有赤铁矿、辉铜矿、蓝铜矿、水胆矾、磷铜矿、臭葱石和粘土类矿物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如下:⑴原生矿石结构、构造交代结构:是最主要结构普遍发育的是黄铜矿交代阳起石、绿帘石、黄铁矿而成骸晶结构;其次是交代磁铁矿、毒砂、方解石、石榴石,也见黄铁矿交代磁铁矿、阳起石,偶见锡石交代阳起石而呈柱状假晶。

      7 照片 1 地下采区原生矿石照片 2 地表氧化矿石矿石主要矿物成份表表 2-2 矿石类型金属矿物脉石矿物 主要次要主要次要 阳起石矽卡岩 铜锡矿石黄铜矿、黄铁 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锡石、 毒砂阳起石、绿帘石、 方解石石榴 子石 、透 辉 石、符山石、石英 石榴子石矽卡 岩铜锡矿石黄铜矿、黄铁 矿磁黄铁矿、锡石、 毒砂、磁铁矿石榴子石(钙铁)、 绿帘石、方解石阳起石、透辉石、 符山石 磁铁矿铜锡矿 石磁铁矿黄铁矿、锡石、 毒砂、黄铜矿阳起石、绿帘石透辉石方解石—石英 铜锡矿石黄铜矿、黄铁 矿磁黄铁矿、锡石、 毒砂方解石、石英绿泥石、绿帘石他形粒状结构:是常见的结构常由黄铜矿及部分黄铁矿、锡石、磁黄铁矿、磁铁矿他形晶粒组成,晶粒间参差接触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常见于块状磁铁矿铜锡矿石多由磁铁矿、毒砂、锡石、石榴石组成,呈镶嵌接触填隙结构:黄铜矿、黄铁矿沿破碎的矽卡岩或磁铁矿条带裂隙沉积形成固溶分解结构:见于方黄铜矿,呈乳浊状分布于黄铜矿中或黄铜矿呈乳浊状分布于毒砂中浸染状构造:是最主要的构造,主要由黄铜矿、黄铁矿、锡石、磁铁矿、毒砂等聚集成不规则的星点状不均匀地浸染于矽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