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的教案四篇【模板】.doc
15页力的教案力的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2、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1.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二、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三、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1.教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四、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 教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五、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六、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力的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尝试按物体颜色、形状的特征寻找排序规律,进行排序2、学习按要求整理操作材料活动准备:1、粘贴有大小相同红绿间隔排序圆形纸片的卡片一张2、粘贴有颜色相同方形、三角形间隔排序圆形纸片的卡片一张3、每人学具一套活动过程:一、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1、卡片上有什么?2、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红圆片—绿圆片—红圆片—绿圆片┉┉方形—圆形—方形—圆形┉┉二、制作彩带1、提出制作的要求2、分组活动:①一组幼儿做红绿圆形间隔排序的彩带,另一组幼儿做有颜色相同方形、三角形间隔排序彩带②两组幼儿交换进行③指导个别幼儿学会间隔排序粘贴图形④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进行3个物体的间隔排序三、展示幼儿作品1、教师的示范与幼儿的操作材料应不一样,教师的范例可换成其它颜色或形状,只做图示这样幼儿就有推理能力的发散2、幼儿能观察出以排好的排序规律,但不了解实质,对3个物体间隔排序较困难可用其它内容的范例作暗示。
实施者: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主题名称我发现,我奇怪实施日期04.4.19设计者王晓蕻活动内容艺术活动:染花布调整活动目标:1、尝试印染画,体验印染的乐趣2、学习用宣纸蘸色进行印染的技能3、感受色彩的美,发现颜色相互混合后会产生变化活动准备:1、红、黄、蓝三色颜料若干2、宣纸若干,抹布若干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印染,发现宣纸吸水的奥秘;1、介绍宣纸:a、看,这是什么?b、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纸有什么不一样?2、了解操作方法3、自由探索4、表达自己的发现:a、你是怎么玩的?b、你发现了什么?二、印花布1、教师示范印染宣纸2、提出操作要求3、幼儿印染a、幼儿印染,教师指导b、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印染c、教师随机根据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互相混合后会产生变化三、展示作品打开宣纸也是一个较难的步骤,也应有相应的要求第二大点中的“c”点由于操作中不明显,故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还是放到其它的玩色活动中较好实施者: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主题名称虫虫乐园实施日期04.6、29设计者王晓蕻活动内容语言活动:蚂蚁飞上天调整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书了解图中人物表情变化,感受、理解图片内容2、学会用完整话描述图书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时应帮助别人活动准备:《蚂蚁飞上天》图书幼儿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一、出示蚂蚁图片引起幼儿兴趣:1、图片上有谁?2、小蚂蚁有什么本领?3、你听过蚂蚁飞上天吗?蚂蚁是怎么飞上天的呢,看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二、幼儿自由翻阅图书:1、要求幼儿用正确方法翻阅图书2、初步了解图书内容三、阅读讨论:1、小蚂蚁抬头看什么?2、它心理怎么想?3、发生了什么特别愉快的事?4、你从哪里看出来的?5、小蚂蚁飞呀飞,发现了谁?6、小蝴蝶为什么哭?小蚂蚁该做些什么?7、小蚂蚁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怎么做?四、讨论主题:1、提问:你们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2、小结:蒲公英使小蚂蚁实现了会飞的梦想,但小蚂蚁为了帮助翅膀受伤的蝴蝶,把蒲公英给了蝴蝶,使蝴蝶重新飞上了蓝天,小蚂蚁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3、如果你看到同伴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做?实施者: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主题名称清洁宝宝实施日期5、25设计者王晓蕻活动内容健康活动:难受的大拇指调整活动目标:1、知道吮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2、能克服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3、了解手的用处,并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活动准备:制作痛苦和高兴表情的、相同服饰的大拇指纸偶各一个活动过程:一、出示痛苦表情的指偶,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以纸偶口吻自述:我叫大拇指,本来和其他手指一样长得直直的,又有劲又漂亮,现在我病了,病得很厉害。
因为我的主人总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还用牙齿咬我,我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2、谈话:大拇指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样做好不好?我们怎么样帮助大拇指?二、师幼讨论:1、手指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能吸吮大拇指?2、当你看到别的小朋友吸吮手指时你怎么办?三、出示高兴表情的手指1、猜一猜,现在大拇指为什么笑了?2、讲师大拇指现在的待遇和感受小朋友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帮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四、互相看看小手,说说自己的手指是否漂亮、干净实施者: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主题名称图形碰碰乐实施日期6、8设计者王晓蕻活动内容语言活动:仿编儿歌《圆、圆、圆》调整活动目标:1、能根据原有儿歌格式替换儿歌中圆形物体,仿编出新的儿歌2、进一步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活动准备:1、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看看更多的圆形物体2、幼儿已初步学会儿歌3、常见圆形物体图标若干,《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活动过程:一、朗诵儿歌,激发兴趣1、出示《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看,图上有什么?2、你能把它变成一首儿歌吗?3、请个别幼儿朗诵儿歌《圆、圆、圆》。
4、集体朗诵二、仿编儿歌1、提问: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呢?2、幼儿每说出一样圆形物体教师立即出示该物品的图标,覆盖原有儿歌图标(每五个组成一首新的儿歌)3、集体朗诵新编儿歌,体验共同仿编儿歌的快乐三、朗诵仿编儿歌1、展示仿编的图标,请幼儿朗诵2、集体朗诵创编的儿歌3、反复创编四、延伸幼儿在家中寻找圆形物体继续仿编儿歌,请家长记录后,带回园与同伴交流实施者: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主题名称图形碰碰乐实施日期6、15设计者王晓蕻活动内容语言活动:方脸盘和圆脸蛋调整活动目标:1、对生活中圆形和方形物体感兴趣2、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和情节,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圆和方相结合的物体3、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如:是形状的活动准备:1、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各一张2、故事挂图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引导幼儿欣赏人物,并为人物取名二、引发思考:1、方脸公公喜欢什么形状的物体?2、圆脸婆婆喜欢什么形状的物体?3、有一天,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进行了找圆形和方形物体比赛,到底谁赢呢?让我们来听故事吧!三、完整讲述故事: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遍提问: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找到了哪些东西?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桌子、录音机是什么形状的?果汁瓶、门是什么形状的?3、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圆形和方形的东西,它们合在一起就变出许多有用的东西,圆形和方形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四、延伸:课后请幼儿寻找哪些东西是圆形和方形的,哪些东西是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分也分不开的力的教案「篇三」一、课标要求1、通过事例或者实验来了解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二、教学设计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通过改变摩擦力的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目标1、通过手在桌子上的三个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摩擦力并归纳摩擦力的概念3、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4、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会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能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把课本和互动逐页相互交叉,只提起课本的边缘,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学生动手做实验,发现提起一本书,另一本也随之被提起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用实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新知探究: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个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碍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任务二:归纳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你的感觉,试着表述这个阻碍作用,试着给摩擦力下定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摩擦力的定义学生会提到:阻碍手的运动、阻碍手将要运动、产生在接触面上等都要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总结用物理语言得出摩擦力定义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任务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思考: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学生会很快答出:方向和作用点)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引导学生猜想。
如果学生猜想不全面,引导学生再做手放到桌面上的实验: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或拉,感受摩擦力用什么不同力?用大小相同的力将手平放在桌面上或准备好的棉布上推、拉,感受摩擦力什么不同力?学生就很容易猜想了)2、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任务四: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指导学生看课本61页科学世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通过改变摩擦力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热爱科学到科学的意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三)达标训练:导学案:1、2、4、5(通过1、4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通过2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通过5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四)布置作业:观察自行车应用了那些摩擦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