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骷髅幻戏图》看祆教对大众文化的影响.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8732996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4.76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骷髅幻戏图》看祆教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母茜文摘 要:《骷髅幻戏图》是南宋画家李嵩的传世名作,骷髅形象是中国画作少有展现的题材,也因此对于此画的解释众说纷纭,不论是艺术学视角还是历史学视角,都寓意深刻本文对部分关于画作的创作寓意、画中骷髅形象等看法加以辨析,并围绕从其神秘奥妙之处挖掘写实民俗画反映的大众文化,探讨祆教从传入到匿迹于中国史册过程中对于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Key:骷髅幻戏图 李嵩 祆教 大众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2.027灵异古画叙述傀儡人生,如一场游戏一场梦《骷髅幻戏图》出自南宋画家李嵩之手,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副绢本设色画,也是团扇的绢面,其宽26cm,高27cm关于这幅画的创作意图,自古以来解释皆莫衷一是,个人观点偏向认为李嵩创作,属记录现实傀儡戏的风俗画,但在宗教视角下观察,祆教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却也不可忽视,这对于解释此类写实性质的民俗画作是有所裨益的,也能对当时社会大众文化背景建构提供参考一、创作寓意正如晚唐杜牧的《七夕》诗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团扇是具有使用功能的,并且画中并无恐怖阴森(如阴云怒号)等元素,如果说李嵩绘制骷髅的主题有邪恶寓意,也断不会被黄公望、王玄真、陈继儒等人争相收藏。

      也因此可以断定这幅图的基调不会是不吉祥的寓意从构图上看,左半侧一具大骷髅映入眼帘,身着赭石色轻薄纱衣,左腿屈膝弯折,右腿立与地面支撑,透过衣服、幞头,可以清晰看见骷髅骨骼,画面右上角有大片留白处理大骷髅的右手提着一个小骷髅作傀儡状,大骷髅身后是一正在哺乳的妇人,妇人身后是砖砌起的墙面,上面有“五里”字样,大骷髅和妇人前面有一装有草席、雨伞、水壶等工具的担子视线回到画面中心,一个小男孩正被牵线的小骷髅吸引,身后的女性作关心虚护状从画作技巧上看,这幅画对于骨骼的描绘十分精细,用笔流畅细长,遒劲有力地清晰绘制出关节和棱角,并运用界画的画法进行几何描绘,透露出院体的工整格调以画右侧的竹子为例,李嵩并未采取宋代流行的双勾技巧,而是采用颇有写意味道的笔触描绘,使整幅画不仅具有工笔画的真实严谨,也具有写实画的灵动,将线条描绘与物像结合通过这种写实写意的结合表达出来二、骷髅身份【南宋】李嵩《骷髅幻戏图》 故宫博物院藏 27.1×26.1“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儿把冤家逗识破个羞哪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单堠这是元代知名画家黄公望为《骷髅幻戏图》所写的题词这首词很有助于解读这幅画。

      没半点皮和肉”说的就是图片中屈膝盘坐的大骷髅,“有一担苦和愁”则说的是卖艺谋生的辛劳,为什么说骷髅人是卖艺之人呢?可以注意到大骷髅身后有一抱着婴儿哺乳的妇女,她的右手上拄着一根大骨棒,这很可能是用来控制大骷髅表演傀儡术的机关,而这个机关通过控制大骷髅又控制大骷髅手中的提線小骷髅,这就如“傀儡儿还将丝线抽”有观点指出从骷髅身穿素纱禅衣,头戴黑纱幞头判断其身份不俗而并非市井货郎的观点,但考虑画师如果为了表现衣物覆盖下的骨骼结构,做了透明处理,所以尝试将大骷髅的衣服涂成深色,会发现大骷髅所穿的并不是秀才穿的宽袖长袍,而是普通的短打其背后的石台名曰堠,“十里一置,五里一堠”,用来标记官道里程,每隔五里设一个堠称为单堠,每隔十里置两个堠,称为双堠,此处标五里,为单堠,是李嵩用界画画法,以尺子画的这样的环境是符合艺人靠幻术与傀儡戏谋生的场景陈继儒在《太平清话》及《妮古录》中的记录,由清代孙岳颂《御定佩文斋书画谱》转载如下:余有李嵩骷髅团扇绢面,大骷髅小骷髅,戏一妇人妇人抱小儿乳之,下有货郎担,皆零星百物,可爱又有一方绢,为休休道人、大痴题金坛王肯堂见爱之,遂增去可其中“戏一妇人”“零星百物”却是歧义,因为画中明确是戏小儿,妇人明显是做出照顾小儿的样子,而并非看戏,至于认为骷髅是货郎,担子有零星百物的说法,也与画作不符,对比李嵩的《货郎图》可以发现,货郎的行李非常繁复精巧,浑身上下几百上千件物品,大骷髅右侧的行李与之相比所携带的物件太少,所以大骷髅是货郎的可能性不大。

      并且为数不多的物品中,瓶子、雨伞、席子等与傀儡艺人的物品相契因此骷髅的身份更可能是奔波于民间的幻戏艺人,这在宋朝十分常见,骷髅的意象又符合唐代祆教仪式的转化南宋】李嵩 《货郎图》左部尺寸:纵25.5厘米,横70.4厘米三、祆教的传入与流行7世纪中叶在伊斯兰教逼迫下,大批琐罗亚斯德教徒东迁,大食以东至我国新疆地区普遍信教在6世纪初的北魏、南梁以及北齐、北周各朝即有祆教传入并受到上层支持该教到唐代又得到进一步流行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即设祆祠,如《旧唐书》“祠内有萨宝府官,主祠祆神,亦以胡祝充其职”,管教之官府称萨宝府,专门主持祭祀宋代姚宽《西溪丛语》云:“唐贞观五年,有传法穆护河禄将祆教诣阙奏闻可知祆教教士在唐廷颇受礼遇西京长安有祆祠四座,东都洛阳有祆祠二座唐代张鷟撰写的《朝野佥载》提到南市西坊之祆庙,谓“河南府立德坊及南市西坊皆有胡祆神庙每岁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酹神之后,募一胡为祆主,看者施钱并与之其祆主取一横刀,利同霜雪,吹毛不过,以刀刺腹,刃出于背,仍乱扰肠肚流血食顷,喷水呪之,平复如故此盖西域之幻法也这时的神奇幻术在官方影响下,很快盛行于民间直至唐高宗时期,高宗认为幻术蛊惑人心才下诏禁传,《旧唐书》云,“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安帝时,天竺献伎,能自断手足,刳剔肠胃,自是历代有之我高宗恶其惊俗,敕西域关令不令入中国”但由于这种幻术以表演形式在民间颇为流传,所以尽管武宗会昌五年灭佛时对祆教也进行打击,“大秦穆护、祆三千余人还俗”,祆教幻术逐渐脱离宗教,幻术表演也并未停止四、《骷髅幻戏图》反映祆教文化在《宗教视域下的南宋风俗画释读》一文中,作者提到磁化与道教生死观、佛教“白骨观”“髑髅法”祆教的传入使得中国内地居民的信仰多元化,并且加速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过程,渗透到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中去,祆教善用佛教、道教来记录自己的经典,逐渐融合,不论何种宗教,一旦进入中国,与传统文化之间便不再具有明显的界限,……特别如祆、摩两教,虽于晚唐被禁绝,但是却深入民间,成为一种民众信仰,在宋、明复有可观的活动规模就像林悟殊先生指出的,祆神融合了中国的传统风俗、当地民俗信仰、西域胡俗、佛教礼仪而成实际上,祆教确实依靠其本身仪式功能的作用生存下来唐代张鷟撰写的《朝野佥载》提到“凉州祆神祠,至祈禱日祆主以铁钉从额上钉之,直洞腋下,即出门,身轻若飞,须臾数百里至西祆神前舞一曲即却,至旧祆所乃拔钉,无所损卧十余日,平复如故莫知其所以然也”而且文献“看者施钱并与之”也说明此时的祆神祈福节庆并不仅限于祆教徒参加,汉族百姓亦可观看,并施予钱财,说明了祆教仪式活动与当地民众间的融合互动。

      所以在《骷髅幻戏图》中所进行的奇异幻术表演其实是伴随着政府设立神祠、酒宴歌舞等狂欢性质的庙会活动而逐渐流入民间,成为艺人谋生的新方式,并且在宋以后逐渐脱离祆教宗教因素,成为民间大众的幻术表演就是这种脱离,使得宗教的意味淡了,而大众文化的因素出现那时祆教仪式在中国称为七圣刀幻术,因此在祆教流行的背景下,可以从这种幻术表演窥见大众文化的一隅,也能够理解写实民俗画会出现这样看似怪诞的骷髅题材原因种种关伎,杂诸幻术,截舌抽肠等,不可具述作为宋百戏之一,祆教在被压制后仍具盛行之势,不少江湖艺人将其作为谋生手段,直到宋代朱熹理教思想一统江湖,不再允许损害身体发肤之事,这种幻术表演才缩小规模,成为部分地区的民间小众表演比如《十驾斋养新录》:“张怀素,本百姓,自称落魄野人,以幻术游公卿间此画中骷髅幻术的由来与南北朝时期传入的祆教不能说是没有关系的在宋代,祆祀在中原仍流行,汴梁也尚存许多唐以来的祆祠此类祆教祈神的破面、剖心的“七圣刀”法式,如:“余皆头巾,执真刀,互相格斗击刺,作破面剖心之势谓之七圣刀祆教作为一种民俗被保存下来,而非是一种独特的具有一定教义经典的宗教如林悟殊所言:“祆神崇拜及伴随这一崇拜的各种互动只要有大量民众,无论是胡人或汉人,认同上接受,就不会因专职僧侣的还俗而销声匿迹。

      这一点也在元曲中有所体现,在元曲中仍有大量关于祆神与祆神庙的记载,这样的记载也恰能说明,祆神信仰至少在宋代时期仍然流行,否则也不会在其之后的元代有诸多关于祆教内容的记述也由此可知,尽管祆教经历唐代会昌年间废除祆祠,教徒大量还俗,但因为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便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祆教命运祆教仪式不但逐渐与当地民众生活融为一体,而且对民众节庆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幻术、歌舞表演因此,再看《骷髅幻戏图》,考虑作者作为宫廷画师是写实画的好手,又热衷民间风俗画的创作,因此这幅显示着灵异的古画更多记录的是当时民间艺人谋生之景,而其中又蕴含了释、道等多种宗教对于大众文化的影响不可否认,祆教的仪式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民俗被中国民众接受,进而演变成了后来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骷髅幻戏图》的创作虽不是为了宗教思想服务,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宗教对于大众文化的影响之深刻久远,祆教尽管多番处于濒临禁绝的环境之下,但却通过融合于民间习俗的方式寄身大众文化,流传甚广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见关于民间部分地区上演“七圣刀”幻戏的报道,如陕西的“血社火”、福建的“七圣祖师巡游”,均有破面剖心、易貌分形的奇幻表演,颇似祆祀遗俗,可见祆教源流在中国历史上盛行于民间大众之文化。

      Reference:[1] 赵超编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卷五《郑氏》,中华书局,1998年[2] 〔唐〕张鷟撰、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3]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二十九 志第九 音乐二,中华书局,1975年[4] 〔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清〕王先谦补注,祝敏彻、孙玉文点校《释名疏证补》卷第三《释姿容第九》,中华书局,2008年[5] 〔魏〕杨衒之撰,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卷第一城内,中华书局,2010年[6] 〔清〕钱大昕著,陈文和主编《十驾斋养新录 附余录》卷第七《张怀素吴储》,凤凰出版社,2016年[7] 〔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中华书局,1956年[8] 张涌泉主编《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小学类字书之属·杂集时用要字(九)》,中华书局,2008年[9] 陆飞《宋李嵩〈骷髅幻戏图〉鉴藏考》,《荣宝斋》2020年第7期[10] 宋晶杰《浅析李嵩〈骷髅幻戏图〉》,《艺术科技》2017年第12期[11] 黄月婷《〈骷髅幻戏图〉研究》,《艺苑》2017年第2期[12] 王一帆《宗教视域下的南宋风俗画释读——以传李嵩〈骷髅幻戏图〉为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13] 耿纪朋、郑小红《南宋李嵩〈骷髅幻戏图〉解析》,《荣宝斋》2013年第9期[14] 施莉亚《李嵩〈骷髅幻戏图〉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15] 廖奔《〈骷髅幻戏图〉与傀儡戏》,《文物天地》2002年第12期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