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毛概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ppt.ppt

45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91435579
  • 上传时间:2019-06-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78M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二,,,三,,,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 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2,3,1,社会主义的本质,第 一 节,,一,,,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提出和科学内涵,(一)提出 从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入手,不断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 先后指出了九个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1985年8月提出:“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原则,1986年9月,邓小平指出: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 1990年底,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谈到计划与市场问题时,全面、深刻、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2月),,(二)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两极分化?,不存在!两极分化是指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向贫富两级积累、最终导致阶级分化中国目前出现的是较大的收入差距,,★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

      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理论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概念,从特征中抽象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范畴,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添新范畴、新概念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存在一些糊涂认识、认识不完全清醒只是从特征上、实现形式上讲:公有制-----国有制,按劳分配----平均主义,计划经济-----苏联模式;只是从生产关系角度讲 邓小平对此做了检验、修正与发展,清除了种种错误观念,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打破了旧的思想束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1,2,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 二 节,,,,,一,,,二,,,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南方讲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依据,1.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 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 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 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 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 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 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依据,★毛泽东:“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体现 “三个代表思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发展是全面地、可持续的 经济增长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 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以牺牲某一方面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各种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马克思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毛泽东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58年初,毛泽东又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并要求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涛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习近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科教兴国,重视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初 *1978年后,,人才强国,*教育为本 *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 *创新型国家,*重视 *创新人才 *人才强国,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世纪科技进步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 20世纪80年代 知识经济时代,三 、 坚持科学发展,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1.论断的演进过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 协调 可持续,,,,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务是发展,,,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1,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第 三 节,,一,,,二,,“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三步走”发展战略,(一)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新中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设想用100年的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步,第二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二)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Step 1,Step 2,Step 3,从1981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1987年10月,Step 1,Step 2,Step 3,从1981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2、1997年9月(前两步已完成,细化第三步),,2000,2010,2020,2049,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建党100周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建国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邓小平提出了重点带动全局的思想他指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把教育和科技视为战略关键,并把它们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小康”的含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诗经·民劳》 释意: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希望是过上小康生活据考证:“小康”一词语最早出《诗经》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小康”在《礼记 礼运》中得到较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於“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邓小平用我国历史上“小康”的概念,赋予新的内容他所指的小康,也就是温饱到现代化的中间阶段,“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实际上就是一个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阶段2、小康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9-2013年居民人均收入 来源:《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图),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生态,新要求,3、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