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狱中八条”:烈士的最后诉说和嘱托.doc
15页狱中八条狱中八条””:烈士的最后诉说和嘱托:烈士的最后诉说和嘱托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江姐》 ,提到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牺牲前集体留给党组织的最后遗书——“狱中八条” 狱中的革命者们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他们有话要对党讲, “狱中八条”就是他们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最后诉说和嘱托——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防止历史悲剧重演那么, “狱中八条”是怎样产生的?它是针对当时什么问题提出来的?其中蕴涵着怎样的历史教训和深刻意义?1949年11月,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的共产党员们,通过脱险同志向党提出了一份意见和建议他们总结历史经验,仰望黎明的曙光,寄希望于党: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意见”共八条,也称“狱中八条”: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这个材料于1989年首次披露 “狱中八条”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的震撼力■■烈士们牺牲前叮咛可能活着出去的同志,把他烈士们牺牲前叮咛可能活着出去的同志,把他们最后的嘱托报告给党,罗广斌完成了这个重托们最后的嘱托报告给党,罗广斌完成了这个重托1948年9月,共产党员罗广斌因叛徒出卖被捕,随后被关进渣滓洞监狱楼上七室。
楼七室是隔离室,专关态度“顽固” 、不守监规的犯人,管理更加严格,平时不准放风楼七室里有一位罗广斌认识的囚犯张国维(1939年入党,被捕前任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委员) ,直接领导过罗广斌的工作,互相很熟悉乘特务看守不注意,两人悄悄交谈张国维十分冷静地分析罗广斌的情况罗广斌的哥哥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基于此,张国维估计罗广斌最有可能活着出去,他叮嘱罗广斌要注意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有朝一日向党报告从此,罗广斌肩负着这项特殊任务,作了一个有心人1949年元月17日,是江姐(即江竹筠)丈夫彭咏梧在武装起义前线牺牲周年纪念日,渣滓洞监狱各囚室的难友纷纷采用各种形式慰问女囚室里的江姐江姐的回报是起草了一份讨论大纲:“一、被捕前的总结;二、被捕后的案情应付;三、狱中的学习 ”各囚室先后分情况进行了讨论这对提高狱中同志的斗争意志和思想认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49年2月,罗广斌被转押到白公馆在这里,他与同室难友刘国鋕(他的入党介绍人,被捕前任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王朴(被捕前任重庆北区工委委员)、陈然(被捕前任《挺进报》特支委员)等进一步结成生死患难之交,进行过多次深入的讨论就在“11·27”大屠杀那天子夜,当渣滓洞的屠杀火焰还在燃烧之际,在白公馆的罗广斌带领尚未被杀的十多位难友,乘敌人疏于看守之机,冒死突围,冲出牢笼,蛰伏乡间,三天之后迎来重庆解放。
罗广斌终于活着出来,得以向党报告烈士们的最后嘱托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1日成立“脱险同志联络处” ,接待从各个监狱脱险的和其他遭受迫害的同志罗广斌参加了筹备杨虎城将军和“11·27”殉难烈士追悼会的工作为了执行难友们的嘱托,他每天夜晚趴在地铺上奋笔疾书,追记和整理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到12月25日,即大屠杀后的第28天,重庆解放后的第25天,罗广斌的这份名为《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写成,上报给中共重庆市委这份报告为七个部分,现在只存第一、二、三、七四个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大部,报告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地下斗争、监狱斗争的艰难历程、 《挺进报》事件引发的大破坏带来的惨痛教训和烈士们的崇高精神风貌第七部分即“狱中意见”八条,约3000多字,是《报告》的核心部分面对敌人的屠刀,狱中的共产党员们争取活着,准备死去,满怀豪情,慷慨激昂;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沉着冷静,作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着重从党的工作自身找问题这是一群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披沥赤忱倾诉的真知灼见在烈火与热血中,烈士们得到永生;在烈火与热血中, “狱中意见”八条也得以产生■■狱中同志认为:少数领导干部腐化是造成重庆狱中同志认为:少数领导干部腐化是造成重庆地下党组织大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元凶祸首刘国定地下党组织大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元凶祸首刘国定由生活腐化走向政治腐化,从内部来破坏党由生活腐化走向政治腐化,从内部来破坏党狱中同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就是强烈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中最重要的是领导班子的建设;在领导班子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这是狱中同志们痛切感受到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训1948年由《挺进报》事件带来的重庆地下党组织大破坏,主要是由于几个主要领导干部相继叛变,才造成一度难以遏止的破坏势头叛徒人数很少,只占被捕人数的5%,但是影响极坏,破坏性极大 《报告》着重揭露了几个叛徒的内心世界和蜕变规律,久远地警示革命后来人例如,大破坏的元凶祸首刘国定,重庆秘密学联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8年入党,先后担任巴县县委书记,巴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重庆市委副书记、川东特别区临工委委员、重庆市工委书记此人工于心计,城府甚深,察言观色,能言善辩,在抗日救亡运动中锋头颇健,在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工作中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受到同志们的好评和领导的器重但是他在骨子里是个人至上主义者他叛变后出卖了多位共产党员,因此受到军统特务头子毛人凤的嘉奖和接见,并正式升为上校狱中意见”还提出领导机构(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狱中同志认为,川东临委书记王璞(在武装起义中牺牲)的人品是好的但是在发现刘国定的生活作风问题后,却拿他没有办法,投鼠忌器,于是迁就王璞无可奈何,只好买一套《三国演义》 ,回乡看小说,生闷气 “狱中意见”尖锐地指出,这种软弱无能、听任自流也是领导机构的一种腐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几个叛徒个人品质上的问题以外,还由于在地下环境中,长期隐蔽,相对平静安全,缺乏激烈斗争的锻炼,少数人脱离党和党员的监督,容易滋长消极和腐化■■平时道貌岸然、大讲革命气节的冉益智的叛变平时道貌岸然、大讲革命气节的冉益智的叛变,给同志们增添了几分清醒:,给同志们增添了几分清醒:““不要理想主义不要理想主义””叛徒中冉益智是另一类典型,1948年4月16日他在北碚被捕,经不住特务的突击刑讯,供出北碚学运特支书记胡有犹,随后又供出已被捕但还未被敌特查明身份的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但还有所保留,也被关进白公馆在白公馆,冉益智的精神完全崩溃过去受他教育、对他崇拜的下级反过来帮助他,劝他悬崖勒马,就此稳住,不能再往下滑,但是拖他不住冉益智主动要求出牢,参加特务组织,要中校未成,以少校成交在特务组织里,他与刘国定不同,显得特别“温良恭俭让” ,对谁都点头哈腰、笑脸相迎,颇得特务们的好感他一切从个人利害考虑,一方面不动声色地出卖党组织和重要干部以邀功;一方面又留有后手,保留一些人,即使特务发现也不至怀疑他的“忠诚” ,同时也准备将来为自己开脱留点余地但他在出卖同志、破坏党时却绝不手软。
往日,他道貌岸然,大讲革命理论革命气节,在为曾紫霞举行入党宣誓仪式时,刘国鋕领誓,冉益智监誓冉益智在讲话中着重对他们进行革命气节教育就是这个冉益智,只不过过了半个月,就把他领导下的这对未婚夫妇出卖了冉益智被捕的前一天,在北碚与学运特支书记胡有犹(后为烈士)谈话,这时破坏已经开始,陆续有人被捕他特别强调,如果出事,一定要坚持革命气节第二天,冉被捕后第一个出卖的就是胡有犹所以胡有犹提起冉益智就满腔怒火,切齿痛恨冉益智等几个领导干部的叛变确实给同志们心灵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但却没有影响他们的基本信念,反倒是增添了几分清醒在地下时期,大都实行单线联系直接领导人就是组织,就是党的代表,下面的同志对他们十分敬仰,抹上了一层理想的光辉 《报告》说:“加上(刘国定、冉益智等)上级领导人高高在上、不可捉摸,故意说大话,表示什么都知道,都有办法 ”以至有的年轻同志对他们盲目崇拜,事事依赖,甚至有的同志举止言行都模仿他们的样子,到头来却被自己敬仰和崇拜的对象出卖了这一堂反面课上得十分深刻在狱中,同志们联系自己的思想讨论如何看待组织存在的问题江姐早先就说过:“不要以为组织是万能的,我们的组织里还有许多缺点 ”王朴检查自己的认识说,在被捕前一直迷信上级,依赖组织,没有想过自己就是组织的一部分,组织的力量要靠各个分子的共同努力才能发挥整体的战斗作用。
他说:“以前我对组织一直是用理想主义的观点来看,今后一定要用现实主义的立场来看了 ”狱中同志所反对的“理想主义” ,是指把一切都理想化,以至产生迷信,丧失现实感,那就是一个糊涂人,甚至可能反过来影响对理想、对党对革命前途的信念这是先烈用血写下的教训■■狱中同志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得出一个共识:要狱中同志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得出一个共识:要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题《报告》指出:“从所有叛徒、烈士中加以比较,经济、恋爱问题、私生活问题,这三个个人问题处理得好坏、往往决定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对革命是否忠贞 ”这一段话似乎说得绝对了一点,但却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写真个人私生活和革命大节之间往往并不隔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里把众多烈士和少数叛徒加以比较,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烈士们都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他们热爱生活,眷恋亲人,喜怒哀乐,有血有肉江姐的遗书、兰蒂裕的《示儿》诗,以及许许多多烈士的遗书遗言,反映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境界而几个叛徒的一个共同特点,恰是在这几个问题上过不了关李文祥是因为儿女情长不能自拔而终于下水的李文祥于1948年4月为刘国定出卖被捕,关在白公馆。
开始还比较好,只是苦念妻子妻子熊咏辉关在渣滓洞女牢特务利用李的弱点,经常把他提到渣滓洞审讯,而且让他与妻子见面,每见一次他就要痛哭一次特务威胁他:“这是最后一面了 ”他便彻底崩溃,在坐牢八个月之后,于12月叛变,出卖了他领导的16个同志(三人被捕牺牲),主动要求“参加工作”(当特务),并宣布了叛变的“三大理由”:“一、我被捕不该自己负责(是上级出卖),而且坚持了八个月,与我有关的朋友应该已经转移了,如果不走,不能怪我二、苦了这么多年(他常说,早年就作过县委书记),眼看胜利了,自己却见不到我死了对革命也没有帮助;参加工作(当特务)也不会影响胜利的到来组织已经完了,我只能为自己打算三、我太太身体太坏,会拖死在牢里,为她着想我只有‘工作’ ”刘国鋕针对李文祥和冉益智说:“这种人连叛变也能讲出一大套道理!”令人不胜叹息据狱中了解情况的同志揭发,其他几个叛徒在私生活上也都不干净,刘国定更是“五毒俱全 ”对此,《报告》指出:“在工作上因为经常检讨(总结经验教训)、(向上级)报告,相对来讲有问题比较容易发现,也有较多改正机会而对私生活一般不太注意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却清楚地反映了干部的优劣■■在革命高潮中往往卷进一些投机分子,他们是在革命高潮中往往卷进一些投机分子,他们是““纸糊的窗户纸糊的窗户”” ,一戳就破,叛徒李忠良就是投机分,一戳就破,叛徒李忠良就是投机分子的典型子的典型在革命高潮中往往卷进一些投机者,这不可避免,也不足为怪。
革命队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是件好事问题是在革命过程中,党的组织要对每个参加革命的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教育;每个参加革命的人要自觉改造思想,真正树立革命人生观地下斗争、武装斗争和监狱斗争是真枪实弹过硬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平时有虚假,关键时刻就要大暴露纸糊的窗户,一戳就破叛徒李忠良是个小角色,却是投机分子的典型他本是一个青年学生,追求南开中学一位女同学,但女方却看不上他在当时进步潮流的推动下,他到华蓥山地区参加革命,做群众工作,想镀一层金,积累一点政治本钱在乡下表现甚是积极热情,又颇能说会道,被发展入党,甚至当了联络员,了解不少情况等到武装起义的枪声打响,他就溜了回到重庆后忙着追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