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礼馈赠与国之外交(中).docx
23页国礼馈赠与国之外交(中) 1963-1965年密集访问非洲、东南亚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发展得很快国务院总理等出访这些国家,打破美国、苏联、印度企图孤立中国的局面,便提到了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其出访所带礼品都被仔细编号分级装箱,特级的有刺绣挂屏、故宫藏瓷选集、宋人画册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丙级的则是花布、挑花小台布 1963年至l965年期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增进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相互了解,寻求友好合作及和平友谊,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不辞辛苦,远涉重洋,3次对亚非欧国家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2月5日,总理和副总理先后访问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10个非洲友好国家和欧洲的阿尔巴尼亚,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踏上非洲大陆进行的历史性访问;1964年2月14日到2月26日访问了缅甸和巴基斯坦;1964年26日到29日总理和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了锡兰(斯里兰卡) 1963年12月29日,和一行人访问摩洛哥时,国王在拉巴特王宫举行盛大宴会,迎接来自远方的贵客。
接受了哈桑二世国王赠送的一把宝剑这把宝剑上端印有摩洛哥国徽,剑鞘包金镶银,剑柄上有精美的阿拉伯传统花纹,并外镶各种光彩夺目的宝石,富有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摩洛哥人历来把剑视为威武出色的武器,也把它作为向外国贵宾馈赠的最珍贵礼物作为踏上非洲大陆的第一位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为发展中非友好关系所做的努力,此剑是最好的见证在宴会上,国王的弟弟将自己咬过一口的羊腿递给哈哈一笑,毫不犹豫地接过来就吃哈桑二世十分感动:“中国人这么豪爽,这个朋友我们交定了!”当即取下挂在墙上的一件铜镀金戗花腰刀赠予了 1963年12月,还访问了阿尔巴尼亚为对中国提供的大量援助表示感谢,阿方赠送中方5个品种共1万余株油橄榄苗木油橄榄树产于地中海沿岸,橄榄油是一种高档食用油1964年3月,周总理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口林场亲手栽下第一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油橄榄,之后在长江以南8省(区)进行试种,至2006年底,油橄榄的种植面积在我国已扩展到约25万亩当年,作为回礼,中方赠送阿方翠竹、茶花,其中一部分翠竹栽培在我驻阿尔巴尼亚使馆 此次对非洲访问期间,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赠送的礼品之一,是一只漂亮精致的镀铜金雕花大圆盘,其背后也有一段惊喜曲折、振奋人心的友谊佳话。
当时,按照代表团原行程安排,访问摩洛哥后将访问阿尔巴尼亚,然后访问西非国家加纳由于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到加纳有5000余公里,路途遥远,因此,代表团所乘专机必须中途加油并选中突尼斯当时中、突还未建立外交关系,就按国际惯例以中国外交部的名义通过第三国阿尔及利亚,向突尼斯外交部发出外交公函诚挚提出这一请求收到这一公函,突尼斯政府确实有些犹豫世界正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复杂局势,美国和苏联在非洲进行激烈的争夺,但在阻止中国向非洲扩大影响上却利益一致因此,两国频频向突尼斯施加压力,挑拨中国和突尼斯关系加之突尼斯对新中国了解也不多但经过一番斟酌,特别是对中国代表团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尔及利亚并受到隆重接待的情况详细了解后,布尔吉巴最终同意了中方请求,并希望中国代表团能将“停机加油”升级为正式访问,还表示愿意与中国建交获悉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立即主持起草《关于中突建交问题的报告》,向和电告这一切,并建议顺道正式访问突尼斯并解决两国建交问题当一行还在摩洛哥访问时,突尼斯就又正式发出访问邀请1964年1月初,批准了这一报告 1月9日中国代表团一访问完阿尔巴尼亚就乘专机兴冲冲飞抵突尼斯。
布尔吉巴亲率政府全体部长和新宪政党全体政治局委员到机场热情欢迎当晚,他在总统府迦太基宫举行盛大宴会款待中国代表团在总统等人的陪同下,中国代表团先后参观了突尼斯斯蒂牛奶工业公司、郊区的手工艺中心、位于突尼斯城约50公里的巴比比亚农村区、突尼斯新宪政党政治局总部等地与布尔吉巴先后两次单独会谈毕竟缺少交流,首次会谈出现意见分歧直率的布尔吉巴直言不讳地讲出自己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看法宽厚睿智的对布尔吉巴长期受美国影响的大环境而形成的观点予以理解原谅他心平气和地详细解释中国的外交政策,介绍中国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并在讲话中采取求同存异的方针,他说:“亚洲国家有共同的目标,这就是摆脱殖民主义强加给我们的落后状态,实现经济发展,促进友谊不论各国属于什么制度,只要这个制度是人民自己选择的,亚非各国之间就一定能够找到共同点我们的目标相同,但使用的方法不一定相同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情况所以加强彼此间的接触非常重要他还赞扬布尔吉巴“有话直说”,他说:“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有话直说,毫无保留你的话有助于我们了解情况布尔吉巴对的讲话深表赞同有了第一次会谈的良好基础,第二次会谈就比较轻松了双方就两国建交问题达成一致意见1月10日,中国和突尼斯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随访的兴奋地说:“这是访问非洲的一个大收获,也是我们与某些大国外交斗争中取得的重要胜利 短旱姆梦矢双方留下良好印象当1月10日晚结束访问时,布尔吉巴与等人已成好朋友他在总统府与中国朋友话别并派儿子及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等人到机场送行,还赠给这只镀铜金雕花大圆盘圆盘花纹由缠枝花叶构成,盘心花团锦簇,其周围所錾阿拉伯文字意为:“信心是自由者的纽带整件礼品华贵大气,工艺精湛,为北非传统金属工艺品的佳作 一件雕刻着7头大象的牙雕礼品,是一行访问苏丹时受赠的当时,他出席苏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阿布德在首都喀土穆共和国宫举行的盛大招待会,喀土穆市政委员会主席阿卜杜勒代表喀土穆市民向赠礼喀土穆素有“世界热都”之称,阿拉伯语“喀土穆”是“象鼻子”的意思,它位于青、白尼罗河汇合处,两河间夹着条狭长的黄土地带形如象鼻,故得此名,因而大象甩着长鼻子的造型便成为喀土穆的象征这件牙雕礼品中7头大象依象牙的自然形状排列成行,由大到小都甩起长鼻,栩栩如生,狭长的造型也正是喀土穆的地形特征整个牙雕显得妙趣横生,令人印象深刻 索马里是访问非洲10国的最后一站1964年2月,首都摩加迪沙市特派员优素福在盛大招待会上,赠给一把象牙雕刻的摩加迪沙市的自由钥匙,表达了索马里人民热爱的诚挚感情,是对中国人民表示友好的见证。
钥匙杆和齿上分别刻有“摩加迪沙市的自由”和“1964年2月赠总理”的英文字样这意味着他被授予摩加迪沙市荣誉市民称号,永远是该市最受欢迎的人2月3日他参加该市群众欢迎大会时,还接受了当地市民亲手绣制的头像织品,刺绣的红色大五角星代表索马里,因其国旗中央是一颗大五角星而大五角星的5个角上各有一颗小五角星,其中最大的一颗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侧的橄榄枝表示两国和平友好头像上用金黄丝线绣着中文字“索马里中国友谊万岁”画面虽简单字迹也欠娴熟,但表达了索马里人民对中国领导人的美好情谊 与此同时,1963年4月至5月,国家主席应邀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四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等人随行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出访上述国家 访问中等也收到一些赠礼,其中饶有趣味的是一条金镶红宝石项链,这背后的故事也很感人此次出访因要访问非社会主义国家且气候炎热,礼宾司为遵循国际惯例和表示礼仪隆重,要求王光美和张茜自备旗袍,并将一串珍珠项链借给了王光美4月20日,一行到达缅甸,受到缅甸领导人吴奈温将军和缅甸高级官员的热烈欢迎22日他们在吴奈温陪同下在仰光、东枝等城市参观游览后,23日乘专机从东枝到达额不里。
额不里是缅甸西南海岸的海滨休养地,这里有著名的椰子树海滩24日下午,与吴奈温在椰子树海滩举行秘密会谈为分散记者的注意力,中缅双方领导人先在海滩上与接待人员进行了一场足球友谊赛过了一会儿,吴奈温下场休息,继续与对方接待人员踢球,王光美在海边戏水看着记者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比赛上,便与吴奈温来到一边开始会谈会谈进行到大半时,被一个意外打断,原来王光美所戴项链突然断了,珍珠全部掉入大海因项链是临出国向外交部礼宾司借的,她非常着急吴奈温一听很是不安,他知道项链一般是女人心爱之物,何况是国家主席夫人的项链!他马上调来一个连的卫兵下海寻找,甚至随后亲自跳入海中去找,怎么都拦不住他小小的珍珠粒掉入大海,寻找难度可想而知,真可谓“大海捞针”,结果一颗也没找到上岸后他立即命人取来一串十分名贵的红宝石项链送给她夫妇百般婉言推拒,他却俏皮有趣耐人寻味地说:“我知道共产党不讲送礼,但中国的珍珠是掉在缅甸的海里的,我们应当赔何况,红宝石是我们缅甸的特产,能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尊敬的中国国家主席夫人也是我们的光荣!希望你们不要再推辞了话说到这份儿上不宜再拒绝,只好收下王光美当天晚宴便戴上了它,宾主皆欢,但她仅仅戴了这一次。
25日上午,等人从额不里海滩回到仰光与缅甸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联合公报》回国后她将红宝石项链上交国库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则外交礼品之最,多发生在这一时期的1964年 最“震撼”的礼物,是把核爆照片当礼物赠给友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几小时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震惊中外的消息此喜讯,距另一大事苏联领导人下台仅十几小时之后;此喜讯,是在我国经历三年灾害困难时期后又偏逢60年代中苏交恶、中印边境军事冲突后印、苏、日、美等国对中国的完整包围、外交环境极为困窘情况下发生即使如此内外交困,也压不倒中国人民继续勒紧腰带自力更生积极研发原子弹的雄心壮志原子弹爆炸的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向世界显示了中国的实力标志着中国已走出低谷,奋发图强,重振国威其时,将这两件国际大事联系在一起,用意颇深、睿智精明而成功地策划了两项“大礼”分送苏联、及相关国家后来他戏称这是中国用原子弹送“瘟神” 首先,原子弹爆炸时间的戏剧性选择,本身就是送给敌对和敌视国家的颇具讽刺意味的绝妙“厚礼”16日凌晨苏联驻华大使契尔年科约见中联部副部长伍修权,通报了苏共中央关于解除职务的决定。
一转身伍修权即驱车向汇报,立即带伍修权直奔书房迳直坐到床边,睡梦中的立刻清醒起来,异常兴奋当天下午,人民大会堂正在举行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最后一次彩排,极少见地率政治局常委来“审查节目”,又意外地接见演职员并合影留念等人离开后,留下来对演员们讲话,他脸上难抑自信豪迈的表情兴奋地说:“告诉大家两个好消息,第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第二,下台了顿时,全场欢声雷动,一片沸腾根据的说法,中国许多报纸将这两件大事在同一版面并列报道,在版面安排上当然是原子弹在上面,下台在底下《人民日报》还特意出版了《号外》,似乎给外界信息:中国已了解了苏共的高层内幕,是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将赶下台尽管有些外国观察家一再指出,起爆时间要依照准备程度、场区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是你想爆就可以随便爆炸的而且是赫氏先下台,试爆成功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但中国人宁愿相信报纸上的说法苏联新的领导层“接到”这件“礼物”后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对策,“接到礼物”时正在清理他曾经作为总书记的办公室里的物品,无奈地“嘴角痉挛了一下,没有说出一句话” 其次,中国将这一原子弹成功爆炸事件引以为自豪和骄傲,并欲与友好国家共享这一伟大骇世成果,自然地,核爆炸照片一时成为珍贵的外交礼物,同时借此来抒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和豪情。
正是这一精妙杰出创意的推出者和实践者他策划的第二件礼物,便是从许多爆炸的照片中精心挑选出6张集成一套,作为得意独特的外交赠礼这套照片,对与中国友好的国家,是加深友谊、固团结的凭证;对中立国家,是沟通、谅解与争取的筹码;对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