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二班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带封面.doc
23页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 3第一篇 我爱读书 3第1章 窃读记 3一、 作者 3二、 重点句 3三、 课文理解 4第2章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4第3章 走遍天下书为侣 4一、 主要内容 4二、 中心思想 4三、 重点词句 4(一) 重点句 4四、 仿写 4五、 课文理解 4第4章 * 我的“长生果” 4一、 重点句 4第二篇 赤子之心 4第5章 古诗三首 4一、 诗词大意 4二、 三首区别 4三、 重点词 5第6章 梅花魂 5一、 主要内容 5二、 中心思想 5三、 重点句 5第7章 *桂花雨 5第8章 *小桥流水人家 5第三篇 文体学习:说明文 5第9章 鲸(常识性说明文) 5一、 篇章结构 5二、 段落详解 5第10章 *松鼠(文艺性说明文) 6一、课文解析 6二、课文理解 6第11章 新型玻璃 6一、篇章结构 6二、其他 6第12章 *假如没有灰尘 6第四篇 生活启示 6第13章 钓鱼的启示 6一、 课文启示 6二、 理解句子 6三、 名言警句 6四、 课文理解 7第14章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7第15章 落花生 7五、 作者介绍 7六、 布局谋篇 7七、 理解句子 7第16章 *珍珠鸟 7第五篇 遨游汉字王国 7第六篇 父母之爱 8第17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 8一、 主要内容 8二、 中心思想 8三、 重点句子 8第18章 *慈母情深(梁晓声) 8第19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9一、 篇章结构 9二、重点句子 9第20章 * 学会看病 9第七篇 近代屈辱 9第21章 圆明园的毁灭 9一、 篇章结构 9二、 中心思想 9三、 重点句子 9第22章 狼牙山五壮士 9一、 篇章结构 9二、句子理解 9第23章 *难忘的一课 10第24章 * 最后一分钟 10第八篇 伟人风采 10第25章 七律长征 10一、领悟诗意 10二、体例结构 10三、词语理解 10四、句子理解 10第26章 开国大典 10一、历史概况 10二、篇章结构 10三、句子理解 11第27章 * 青山处处埋忠骨 11第28章 * 毛主席在花山 11第九篇 综合复习 11第一章 积累与运用运用 11第二章 重点课文背诵并识记 11第三章 各单元重要词语意思识记 12第一节 第一单元 12第二节 第二单元 12第三节 第三单元 12第四节 第四单元 12第五节 第六单元 12第六节 第七单元 12第四章 日积月累里的词语解释 12第一节 第八单元 13第五章 全册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 13第一节 第一单元 13一、 词语盘点 13二、 日积月累 13第二节 第二单元 13一、 词语盘点 13二、 日积月累 13第三节 第三单元 13一、 词语盘点 13二、 日积月累 13第四节 第四单元 13一、 词语盘点 13二、 日积月累 14第五节 第六单元 14一、 词语盘点 14二、 日积月累 14第六节 第七单元 14一、 词语盘点 14二、 日积月累 14第七节 第八单元 14一、 词语盘点 14二、 日积月累 14第六章 拼音专项训练 14第七章 多音字专项训练 15第八章 形近字专项训练 16第九章 本册近义词、反义词归类 17第一节 近义词 17第二节 反义词 17第十章 句子专项训练 17第一节 缩句知识点 17一、 基本概念 17二、主要方法 17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172.比较词语,找出主要词语 173.否定句压缩 174.将形容词、修饰词删去 17三、注意事项 17四、缩句训练 17第二节 修改病句知识点 18一、 病句类型 181. 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 182. 用词不当 183. 词语搭配不当 184. 词序颠倒 185. 前后矛盾 186. 重复罗嗦 187.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188. 比喻比拟不当,指代不明 18二、修改方法 18三、修改病句训练题 18第三节 扩句知识点 19一、 扩句方法 19二、 注意事项 19三、 扩句步骤 19四、 扩句练习 19第四节 转述句知识点 19一、 变换口诀 19二、 变换形式 191. 说:“我……。
192. 对说:“我……,你…… 193. 对说:“我……,你……,他…… 204. 对说:“你的……,我…… 205. 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20三、 转述句训练题 20第五节 双重否定句知识点 20一、 基本含义 20二、 基本形式 20三、 训练题 21第六节 其它句式知识点 21一、 反问句与陈述句 21二、 肯定句与否定句 21三、 陈述句与感叹句 21四、 其它句式训练题 211. 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212. 把下面两句话,改写成一个句话,保持意思不变 213. 把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 214.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225. 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26. 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和感叹句 227.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和肯定句 228. 按要求写句子 22第十一章 修辞手法 22一、 修辞特点 22二、 分类解释 22三、 修辞手法练习题 23第十二章 关联词知识点 2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第一篇 我爱读书第1章 窃读记一、 作者作者:林海音 《城南旧事》就是她的作品二、 重点句①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把渴望读书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它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②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却又无力购买,只好“窃读”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和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正是窃读的滋味我快乐的是因为:我能读书,从书中获得智慧和乐趣;我惧怕的是因为: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③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④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咯是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国文老师告诉我们,粮食哺育身体,而书籍哺育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三、 课文理解课文以“窍读”为线索,从放学后匆匆地赶到书店,写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书店,重点写了“我”是如何“窃读”和“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酷爱和对知识的渴求第2章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本文是访谈录,季羡林老先生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第3章 走遍天下书为侣一、 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作者如果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的理由;并介绍了自己反复读书的方法二、 中心思想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表达了作者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读书方法,对读书的独特见解三、 重点词句(一) 重点句① 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②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③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四、 仿写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2、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3、是智者,是良师,是诤友,也是伴侣4、营养面包,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一次秘密的旅行,也是精神上补钙五、 课文理解本文记叙了作者把书视为自己的挚友和家园并且百读不厌的事,表达了作者的爱书之情,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百读不厌,必有所获第4章 * 我的“长生果”作者: 叶文玲 一、 重点句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第二篇 赤子之心第5章 古诗三首一、 诗词大意《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秋思》 唐 张籍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