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5篇).docx
49页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 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
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 2.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五、结束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数学的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根据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有用的数据。
2、初步学会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画竖杠等方法进行数据的记录 3、初步学会数据的整理,能独立完成统计表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二、制定依据: 内容分析 《统计表初步》属于“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板块,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知识是计数和分一分,通过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后继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一)(二)、折线统计图等与统计表内容相匹配的,更为形象呈现数据的“数据描述”部分的教学内容此外,《统计表初步》这一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教学载体,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化繁为简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并提升统计分析能力。
2、学生实际 学生虽然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上接触统计的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统计的感知,这节课上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统计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新发现,同时为下节条形统计图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创设情境 1、情境:这是青青草场的15只小动物,这是慢羊羊村长,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慢羊羊村长说了什么吧? (播放PPT) (1)提出疑问 小动物们喜欢的有哪些水果呢?每种水果,慢羊羊村长应该准备多少呢?请拿出课堂学习单,在1号表格上来记一记 (2)投影反馈,进行比较 2、再次体验 (1)尝试记录 刚刚记录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记录得比较凌乱,那么接下来请在2号表格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 (课件播放) (2)投影反馈,全班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记录,可以用数字来记录,还可以画“正”字 集体观看 交流记录方法: 用符号记录:划小竖杠、打勾、画☆、画爱心 集体记录 个别交流 预设: 画“√”的记录 画圈来记录 画杠法来记 写数 划“正”字等等。
创设动画情景,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让学生能初步感知统计的用处 18分钟 探究新知 (一)数据收集、记录 1、学习统计方法 (1)划“正”字法 接下来,小巧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记录方法,大家看一看,是什么方法?与某某小朋友一样,小巧也要向我们展示“正”字记录的好方法 = 1 xGB3①首先我们来书空一下这个“正”字谁来帮她介绍一下正字法? = 2 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 (2)画竖杠法 小丁丁也想向我们介绍一种方法,叫做“竖杠”法 = 1 x GB3①谁能看懂它表示的意思? = 2 x 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 揭示课题 我们可以用小丁丁和小巧画竖杠和画正字的方法收集记录数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统计 3、再次体验 请把课堂学习单拿出来,看3号表格,我们大家选择画正字或画竖杠的方法,再次为慢羊羊做记录,这次为了使我们的记录比较顺利,你们可以不要抬头看,只用耳朵听,小手记,准备好了吗? (课件播放) (1)集体校对 (2)有15个小动物,你看看你统计得对吗?有没有多数或漏数? (3)小结: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用划正字和画竖杠的方法进行记录,不但方便,而且我们算起来会更快更准确。
(二)数据整理 1、认识统计表 刚才我们把这些数据都收集记录好了,那我们怎么样清晰地把这些数据呈现给慢羊羊村长呢?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统计表里都有些什么呢? 小动物最喜欢的`水果情况 种类 香蕉 苹果 草莓 只数(只) 7 3 5 这是统计表的标题 这一行是它的种类 这一行是它的数据 像这样就成了一张简单的统计表你们发现把它做成一张统计表之后,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里统计的对吗?有没有多或漏? 2、再次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小朋友啊,先确定了一下水果的种类,然后在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把这些数据进行了记录和整理,最后形成了这样的一张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和统计有关的知识,来读一下课题——统计表初步齐读课题) 个别回答 集体判断 个别回答 集体判断 集体记录 集体校对 通过小巧和小丁丁的介绍,集体学习“正”字法和画竖杠图法,让小朋友学会正确的数据收集和记录的方法 再次通过动画情景,让小朋友用所学的新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加深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通过动手做并交流使学生体验用“正”字、画竖杠统计的方法。
介绍统计表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含义标题、项目、人数) 此活动让小朋友感受到数据的完整性,感受到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会用总数建议记录的正确性与否 10分钟 巩固新知 1、填写统计表 打开数学书,翻到第40页,完成第二大题练习 2、数据收集,完成统计表 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统计中的一些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本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体育陈老师想请小朋友帮忙统计一下,这四项运动(拍皮球、跳绳、踢毽子、丢沙包)中,体育课上我们应该开展哪项运动呢?请小朋友们先收集记录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