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阀组操作.docx
8页图 控制阀组3 控制阀组操作3.1 控制阀改副线操作3.1.1 与内操联系,经同意后方可操作3.1.2 参照现场一次表指示,先缓慢关上游阀 A 虚扣3.1.3慢慢关上游阀A,待一次表指示稍动即止,此时调节阀的 最大流量已由上游阀控制3.1.4外操缓慢分步开副线阀C,内操同时缓慢分步关控制阀,以现场或中控室 指示的流量或压力等不波动为好,尽量维持参数稳定,直至控制阀全关3.1.5外操分步关闭上游阀A,并根据现场流量或压力指示变化情况再微调副线 阀开度3.1.6关闭下游阀B,打开放空阀D泄压(如为密闭排放,需先确认密闭排放流 程),确认上下游阀关闭严密3.1.7 联系仪表工处理注:如调节阀不能正常使用,则需采取副线阀C与上游装置A的分步开关来进行切换3.2 副线改调节阀控制的操作3.2.1 联系内操检验调节阀是否灵活好用,确认无误后,方可操作3.2.2 给上 50%的风压信号,进行跟踪校验3.2.3关闭放空阀D,关闭控制阀3.2.4打开下游阀B、打开上游阀A ((应注意控制阀内漏量)3.2.5外操缓慢分步关副线阀C,内操同时缓慢分步打开控制阀(根据中控室指 示的流量或压力等参数),直至副线阀C全关,改由控制阀控制。
切换过程中应 保持操作参数基本稳定4 安全阀操作4.1 投用4.1.1 确认安全阀调校完毕,铅封完好、安装正确4.1.2 检查排凝阀 D 关闭4.1.3打开安全阀前后手阀A和Bo4.1.4 检查确认安全阀及安全阀法兰密封泄漏情况4.2 停用4.2.1 关闭安全阀前后手阀4.2.2打开排凝阀D,排出残留凝液排放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中毒、灼 伤等4.2.3 检查副线阀 C 是否关闭4.2.4检查A、B阀严密性5 消防蒸汽带引汽操作5.1 检查软管与蒸汽管线连接是否套牢(如用锁扣连接,则检查锁扣连接情况), 并用铁丝绑紧(软管套入蒸汽管在10cm以上)5.2 软管处于盘状时,拉直胶管,确认无打折5.3 检查蒸汽管脱水口不能近距离对着某个物体且附近没有人用脚踩住软管 端部,防止开阀后蒸汽管摆动伤人)5.4把蒸汽手阀慢慢打开2〜3扣进行排水(为了防止水击,注意手阀不能开得 太大)5.5 待管内积水排完后,再把手阀慢慢开大至所需用汽量(若在此过程中出现水 击,应立即把手阀关小,直至不出现水击为止,继续排水)5.6 将蒸汽引至用用汽点7 系统引介质操作7.1 引风7.1.1 引风进装置(1)联系调度,准备引仪表净化风、非净 化风、工艺净化风。
2) 投用风罐安全阀3) 投用各相关压力、流量、温度仪表4) 关闭风罐的出口阀门 5)改好引仪表净化风、非净化风、工艺 净化风进装置流程6)缓慢打开打开边界阀,引风进风罐7)缓慢升压进行气密,检查各人孔、法兰等的泄漏情况,如有泄漏及时处理8)打开风罐底部阀门进行脱水,无明水后关闭7.1.2 引风至用风点(1)改好风罐至用风点的相关流程2)缓慢打开风罐出口总阀3)打开管线上的排凝阀进行脱水,无明水后关闭4)检查各用风点处风压,确认引风至用风点7.1.3 注意事项(1)引风或大量用风时,与公用工程联系,防止影响系统风压(2)用风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风罐压力不低于 0.45Mpa3)排空或用风时,注意防止杂物伤人7.2 引蒸汽图 引蒸汽简图7.2.1 引主蒸汽(1)联系调度,准备引 3.5MPa 或 1.0MPa 蒸汽2)改好所引蒸汽进装置流 程,并关闭蒸汽主线上各支线阀3)打开主管线上相关排凝或疏水阀4)联系投用流程上的相关流量、温度、压力仪表5)缓慢打开边界阀(如有跨线开跨线阀门),将蒸汽引进装置,疏水暖 管如出现水击,关小边界阀门6)引汽过程中注意检查膨胀弯的变形,管线、管托等的位移情况。
7)引汽过程中注意介质的漏点检查8)待温度接近介质温度后,逐渐开大边界阀门,将蒸汽引入系统9)关闭各排凝疏水阀门(脱液包疏水保留)7.2.2 引蒸汽至用汽点(1)检查用汽点引汽流程,打开相关排凝阀2)缓慢打开相关母管至分支管线阀门3)检查管线的泄漏与膨胀情况7.2.3 注意事项(1)引汽及用汽量较大时,要注意联系调度,平衡管网2)引汽过程要慎重,检查要仔细、标识要明显3)要不定时地监测蒸汽温度,并及时疏水7.3 引氮气7.3.1 引氮气方法(1)联系调度,准备引 0.7MPa 氮气2)确认装置内各塔、容器人孔已经全部复位,确认与氮气系统的有效隔 离措施3)投用各相关压力、流量仪表4)配合拆除氮气边界盲板5) 改好氮气引进装置流程,关闭氮气主线上各支线阀,关闭所有排凝放 空阀6)缓慢打开氮气边界阀,将氮气引进装置,做好脱水排凝7)引气过程中注意检查法兰、接点等的泄漏情况8)检查进装置氮气流量与压力,确认 0.7MPa 氮气引进装置7.3.2 引氮气注意事项(1)引使用氮气量较大时,注意与调度联系,防止影响管网压力2)氮气不要太早引入装置,原则上装置人孔未封前,不引氮气进装置3)过程中需要有专人负责,盲板的拆除要严格把关,防止装置氮气窜入 其它设备。
4)氮气在使用完后,应及时回装盲板5)氮气在脱水排液时,要注意人身安全,防止缺氧窒息7.4 引循环水图 引循环水简图7.4.1 改好引循环冷水进装置流程,关闭 循环冷水主线上各支线阀7.4.2 改好引循环热水出装置流程,关闭 循环热水主线上各支线阀7.4.3 投用相关流量、压力、温度仪表7.4.4 联系调度、公用工程系统,准备引循环水进装7.4.5 缓慢打开进装置边界阀,将循环冷水引进装置7.4.6 打开循环水总线进出装置跨线阀7.4.7 缓慢打开出装置边界阀,循环热水先经跨线阀送出装置7.4.8 引循环水至各用水点,引循环水至冷换设备7.4.9 关小总线跨线阀(保留最小开度作为冬季防冻措施)7.4.10 引水过程中,注意检查法兰、接点等的泄漏情况8 水顶液化气8.1 水顶液化气8.1.1 顶水方法(1)在停工或管线系统处理时,为避免直接给汽扫线时液化气大量气化, 液化气管线需要先经水顶,再进行蒸汽吹扫2)管道、设备内压力降至低限3)检查顶液化气流程(一般顶至罐区,也可根据需要顶至装置边界), 全开管线上控制阀4)联系调度及罐区,系统准备水顶液化气,罐区注意加强检查5)请示盲板负责人,经同意后,拆相关机泵入口给水线盲板,将水引至 泵入口。
6)开泵用新鲜水沿流程水顶液化气,罐区大量见水后,关出装置边界两 道手阀,联系盲板负责人,配合施工单位在阀前加盲板7)系统内回流线,直接顶至塔内8.1.2 注意事项(1)顶水时间要充分,顶烃流程上的相关阀门应保持全开2)管线要顺流程顶,不留盲区,死角3)拆装盲板必须经盲板负责人确认4)拆装盲板时一定要缓慢,防止介质未顶尽,泄漏5)如发现介质未顶尽,所有管线需重新水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