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说明书.doc
49页常规测绘作业指导说明书常 规 测 绘 作 业 指 导 书1 总 则1·1 编制依据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在依据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范、规程、图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和我院的实际要求进行编制1·2 实用范围我院在区内进行的各项测绘工程,以单项工程量计算,其加密控制测量小于10平方公里、1:、管线探测长度小于30公里,其他产值在5万元以下的零星测绘均执行本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不包括的测绘内容时,新项目应具体编写作业指导书1·3 总体要求1·3·1 平面坐标系统应为长春市基准需要转换国家系统时,应按严密的转换公式进行1·3·2 高程基准均应为长春市基准需要转换国家基准时,应根据实测结果进行统计的差值进行转换1·3·3 地形图的分幅一般应与长春市测绘院相同,既40㎝×50㎝矩形分幅,1·3·4 开发区基本图为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2 加密控制测量2·1 加密控制测量的目的 进行加密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地形测绘、地籍测绘、管线测绘、施工定位测量、房产测绘等工程测量的需要2·2 加密控制等级要求 平面加密控制测量的等级为四等、一、二、三级导线或D、E级GPS测量;高程加密控制测量的等级为三、四等水准测量。
2·3 已有资料我区基本控制自1994年至今已进行多次测量,具体如表2·3-1: 已 有 控 制 测 量 成 果 表2·3-1年 份施 测 单 位项 目 内 容测 区工 作 量精 度 状 况1994、5吉林有色地勘局测绘队四等导线测量自由大路以南30点三等水准测量15点1997、10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测绘院四等导线测量自由大路以北25点三等水准测量点2002、7四平地勘测绘院D级GPS测量经开二道合作区点四等水准测量点2003、10四平地勘测绘院与开发区测绘院C级GPS测量兴隆山测区点D级GPS测量点三等水准测量点四等水准测量点上述测绘成果精度完全可以满足进一步加密要求,且大部点位保存良好1994年以来在此基础上每年都进行加密控制测量,其点位破坏数量较大,需要经常进行加密测量2·4 作业依据加密控制测量的作业依据为:1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行业标准2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 国家标准3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2—95 行业标准 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CH 12898—91 行业标准5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 /T16818—1997 国家标准 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 /T16818—199 国家标准7 发布执行的本作业指导书2·5 选点埋石根据已有的测区1:10000地形图,将全部水准点、导线点,C、D级GPS点,绘在图上进行网点布设;实地埋石应严格遵照点位布设图,同时要考虑GPS点位观测条件。
点位基本要求如下:周围应便于安置接受机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交通便利,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还要考虑本点要与临近点相互通视图上设计点位如在实地不能满足以上GPS观测条件的要综合实地情况进行调整移动标石类型为:三等和C级GPS点埋设普通钢管标;四等和D级GPS以下点位埋设柱石,柏油公路可钉设钢钎点之记的绘制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附录B17页认真填写并详细绘出标石类型水准点三等以上应埋设普通钢管标或墙上水准标志2·6 网图布设2·6·1 GPS网图布设C、D级的GPS连测方式为边连式,异步闭和环的边数C级网≤6、D级网≤8;在保证以上条件下,依据GPS点埋设图设计C、D级GPS控制网连测示意图GPS网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2·6·2 导线网图布设导线网应布设成多边形格网,当加密面积较小时可布设成单线、单结点或多结点导线网;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
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四等小于10公里、、、,平均边长四等1600米、一级300米、二级200米、三级120米;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厘米;,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厘米;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2·6·3 水准网图布设在测区内两个以上高等级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布设成环线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测图所必需的高程控制点;水准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附合路线长度,;水准点编号采用平面控制点的编号2·6·4 控制点的编号控制点的编号可用地名、街路名的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加流水号进行编号2·7 观测准备 按规范对仪器进行检验,并将仪器检验报告随成果上交2·7·1 GPS观测准备天线的安置应符合以下条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天线集成体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送交仪检部门检定时,双频GPS接收机必须做中长基线检验,双频和单频GPS接收机都要做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检验2·7·2 导线观测准备一测区开始作业前对使用中的全站仪应按要求进行如下检验与校正:1 光电照准系统共轴性或平行性检验与校正。
2 测尺频率的检验3 仪器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4 周期误差的测定5 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测定6 仪器外部符合精度的检验7 光学对中器的检验与校正2·7·3 水准观测准备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夹角i,不得大于20秒;水准标尺的米间隔平均真长与名义长之差,,;水准测量采用中丝法读数,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采用单程测量;使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观测前圆水准器应精确校准,观测时应严格置平;四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每一测段站数应为偶数2·8 观测作业2·8·1 GPS观测作业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调度员指令统一开机和关机开机后检验有关指示灯显示正常后,方可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的点号、仪器高、开机时间、时段号观测过程中要向调度员报告点号、观测条件及仪器接收信号状况等信息统一关机后要再量测仪器高,两次量测不得大于3mm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应记录在测量手簿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调度员按调度员安排进行下一时段作业2·8·2 导线观测作业1 水平角观测水平角观测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法进行观测,超过两个方向时按方向法观测。
1) 方向观测法的观测程序如下:l 将仪器照准零方向标的,按观测度盘对好度盘和零方向l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标的,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二次)l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2方向标的,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二次);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进行3、4……、n方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l 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1~2周后,精确照准2方向标的,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二次)l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依次观测至零方向以上操作为一测回2) 左、右角法观测程序左、右角法观测程序就是在总测回数中,应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各为总测回数的一半)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得β1和β2后,按β1+β2-360=△所计算的△值(即测站圆周角闭合差), 四等不超过±"、一级导线不超过±"、二级导线不超过±"、三级导线不超过±"3)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如表2·8·2-1: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表2·8·2-1等 级测角中误差(″)方 向 观 测 测 回 数方位角闭合差(″)(n为测站数)DJ1DJ1DJ1四等≤±2.546≤±5√n一级≤±524≤±10√n二级≤±813≤±16√n三级≤±1212≤±24√n (4)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表2·8·2-2各项规定。
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表 表2·8·2-2等 级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半 测 回归 零 差一 测 回2C 较 差同 一 方 向各 测 回 较 差DJ11696DJ238139DJ618242 边长观测(1) 四等导线边长测量应往返观测,使用Ⅰ级测距仪时观测两测回,使用Ⅱ级测距仪时观测四测回,一、二、三级导线只进行往测,一级两测回,二、三级一测回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四次使用Ⅰ级测距仪时,一测回读数较差5㎜,单程测回间较差7㎜;使用Ⅱ级测距仪时,一测回读数较差10㎜,单程测回间较差15㎜2) 气象数据的测定应按表2·8·2-3要求进行: 气 象 数 据 的 测 定 要 求 表2·8·2-3等 级最 小 读 数测定的时间间隔气象数据的取用温度(℃)气压(Pa)四等边0.250(或0.5㎜Hg)一测站始末测边两端的平均值一级网边0.5100(或1㎜Hg)每边测定一次观测一端的数据二级网边0.5100(或1㎜Hg)一时段始末各测定一次取平均值作为各边的气象数据三级网边0.5100(或1㎜Hg)一时段始末各测定一次取平均值作为各边的气象数据(3) 测距边的倾斜改正可用两端点的高差,也可以用观测的垂直角进行改正。
2·8·3 水准观测作业 水准观测视线长度:DS3水准仪小于等于80m,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DS1水准仪,采用因瓦标尺,视线长度小于等于100m,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 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的差不应大于3m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不应大于5mm外业记录要求:外业手薄应按统一的格式装订成册,每册之页码应予编号,已编号的各页不得撕去,记录中间不得留下空页;四等水准测量或支线水准测量的往测与返测,可记于同一本手薄中;水准路线与支线的观测结果,须分册记录一切外业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手薄中记录项目:在每一测段的始末,工作间歇的前后及中间气候变化时,须记录观测日期、时间、天气、呈像、前后标尺号数;每测站前后标尺的视距中丝读数 电子记录: 三四等水准测量,应优先使用电子记录方式,记录方法与要求按ZB A76 003《测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