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赏析二泉音乐.docx
4页《二泉映月》赏析 《二泉映月》这首由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创作的二胡曲自问世以来,一直 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人民大众,曲子的旋律也勾起无数人尘封的记忆,使 人们对生活、对未来有了不同的感受和追求这首曲子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更是 远传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人民最钟爱的的中国经典名族乐曲之一 .一、音乐家的生平、创作成就、创作风格简述 1、 音乐家的生平: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其父华 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幼丧母,由同族婶 母扶养8 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 3 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 琵琶等乐器12 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他刻苦钻研, 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冲破道教音乐的束缚18 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 誉为演奏能手1914 年其父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 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 34 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 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 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民国 36 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1950 年 12 月 4 日阿炳病逝,终年 57 岁 2、创作成就:1949 年 7 月 23 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 1950 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 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 《听松》 《寒春风曲》3 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 《龙船》 《昭 君出塞》3 首琵琶曲 3、 《二泉映月》演奏的风格与特点:体现在他使用二胡的形制与定弦法上华彦钧继 承的是我国民间“托音胡琴“的形制与定弦方法即二胡的两根弦使用中弦(外弦)与老弦 (里弦) ,演奏小工调(宫=D)乐曲时,其弦法是 sol-re 弦(a-e1) ;演奏正宫调(宫 =G)乐曲时,其弦法是 do-sol 弦(g-d1) 这种弦法的特点是比民间二胡另一种形制与定 弦方法“主音胡琴“低五度(“主音胡琴“定弦为 d1-a1) 同样演奏正宫调乐曲,由于二胡形 制与定弦音高的差异,“托音胡琴“用 do-sol 弦,“主音胡琴“用 sol-re 弦,在二胡旋法进行上 亦形成较大差异,演奏“托音胡琴“乐曲比“主音胡琴“更为低沉厚重。
特别是“托音胡琴“里弦 空弦音(全曲最低音)的频繁使用,创造了独特的旋律风格特点 《二泉映月》音调和中国江南一带的民间音乐及戏曲音乐等有着很深的渊源联系,给 人以十分亲切之感作者演奏右手的弓法,以短弓见长,多一字一弓音量饱满,坚实有 力它的曲式结构为循环变奏体通过变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扩充、缩减,结合旋律音域 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让音乐层层推进和迂回发展,从而塑造出单一而集中的音乐形象, 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 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 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 , “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 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 二、音乐作品的情感分析 《二泉映月》便是阿炳在双目失明后,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之时创作的,作品的旋 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 界的憧憬,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以 及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的精神。
《二泉映月》以一种抒情式的音乐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无 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为六段,经历了五次变奏在曲子开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 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作者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 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 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继长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 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 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 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进入第三句时, 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 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 意志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 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第四段到达了全曲的高潮,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 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 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 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使听者激情回荡、暖流迂回体内,久久不能平静总体说来,这首曲子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奏上,都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挚感 情,它不仅在国内深得人民喜爱,也在国际乐坛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它激励着我们无论 身处怎样的逆境,都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阿 炳的精神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处于黑暗中的人们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自己的音乐经历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学会 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它使得我 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 反映人生的主题从小到大一直在接触音乐,从小学的第一本音乐书开始,虽然没有好好 研究过,但是音乐一直陪伴着我成长 音乐的节奏性和大学生活的联系是如此的紧密走路、说话、运动无一不与音乐的节 奏合韵合拍于是,音乐无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激昂的时候兴奋, 低落的时候忧伤,几周的学习之后,觉得不仅是人有乐感,就连打雷、下雨都有了节奏, 成为了一种音乐美。
于是学会了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周围的人和事物,生活态度也积极了 很多 总之,欣赏音乐是一个感知美、理解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在众多作品中,它 包含着许多文化内涵,音乐内涵,使人静静品味其中蕴含着的许多人生哲理,在体验美的 过程中去寻找真善美,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 四、对本课程的建议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他体现 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 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喜欢这门课,给老师小小的建议,就是以后上课让每位同学在课堂 上都唱歌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 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 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 爱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 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