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苏“酱方”美.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姑苏“酱方”美 大凡到过苏州的人,一般都知道有个木渎镇,并且听说过那里大名鼎鼎的酱方 苏帮菜的最大特点是讲究选料和火工,选料不以珍奇为贵,重在博采时鲜,因材施艺于是乎,一年中苏州人的餐桌上总有各季时令菜肴轮番登场试想一下,相思了整整一年才能见到并吃入口中,哪有不冲动的道理? 同样,一块普遍的猪肉,其烹饪方法也是随着时令变换的有“老苏州”戏称,一年四季,要吃四块好肉:春天吃酱汁肉或樱桃肉,夏天是糟白切肉或荷叶粉蒸肉,秋天做扣肉或走油肉,冬天那么会做酱方或蜜汁火方 所谓酱方,“酱”指浓油赤酱;“方”即方肉,说白了就是一块方方正正,焖制酥烂的五花肉木渎镇上做酱方最好的饭馆首推石家饭店多年前,我曾随友人去过位于中市街的老店无论店面规模还是内外装潢上,老店都与新开的店相差甚远但在我看来,那种略显陈旧的古朴空气,倒有一种别样的时光味道 传统的酱方,主料宜选太湖猪的肋条部位,将之切成15厘米见方的大块后,置火上将皮烤焦,再入水浸软,刮去焦皮,彻底去除猪毛孔内的脏物随后,用牙签在瘦肉部位等距离戳若干小孔,以便血水流出,使肉块更易入味再将花椒和盐炒香,平匀抹在肉块两面,肉皮向下放到钵中,并压上重物。
一天后取出,下清水锅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 砂锅底部垫以箬叶,将肉块皮朝下排在箬叶上锅中注水没过肉面,加葱姜烧沸,再撇浮沫,继而转小火将肉块焖至七成熟,捞出趁热抽去肋骨之后,复将肉块入锅,加老汤一碗,再将香料包与酱油、绍酒等一并倒入锅内,用小火焖约两个半小時后加糖加糖应为白糖与冰糖,其中三分之一为冰糖 焖酥捞出的肉块,依旧皮向下放入海碗内,上笼屉持续用中火蒸10余分钟,待肉块定型后,倒扣盘中结果还有一道工序:上酱把煮肉时剩下的原汁倒入炒锅内,熬浓后“浓彩重墨”地浇在肉皮上,并将配菜,如苜蓿、豆苗或小油菜等放到肉汤里焯到八分熟,摆放盘子边,即可上桌 只见石家饭店销售的酱方,在一个大盆内“蹲着”方方正正一整块大肉,色泽红润,酥而有形,四角微微下垂,但不塌不陷,行话称之为“倒角”服务员将其端在手上,酱方甚至能随服务员的莲步而轻轻抖动却不散形,面上那张通明璀璨如琥珀的肉皮,更是瞬间便可“色诱”全店食客 待服务员用小刀将酱方横切4刀,竖切4刀成16块小肉后,大家便迫不及待地伸筷子开吃了一夹一挑,有肥有瘦、连皮带肉地送入口中,那口感即刻颠覆了以往对红烧肉的一贯看法先煮后蒸的烹法,逼出了肥肉的大片面脂肪,酱方入口即化;瘦肉片面那么丝缕清晰,香喷细而滋润,肥肉的油脂润活了瘦肉的幽香,兼有香糯和鲜酥。
那弹滑的肉皮更是“嗖嗖 ”地顺着喉咙直往下跑,已非“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这样的文字所能描绘得尽 此时此刻,酱方齿舌间那种摩挲着消融的快感,让人真正领悟到了“无肉不欢”的真谛!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