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缆交接箱检验规范.doc
11页深圳市华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SZH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文件编号:文控提供版本: 文件名称光缆交接箱检验规范生效日期:制定/修订人审 核 批 准手写(黑色中性笔)部门专员或主管手写(黑色中性笔)部门经理手写(黑色中性笔)管理者代表或副 总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分发范围:份发部门分发份数(根据文件需要分发到相关部门)序号修订内容修订人修订时间一、 目的:为使光缆交接箱检验项目符合行业要求,规范检验操作过程,特制订本规范二、 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光缆交接箱检验三、 定义及职责:通信光缆交接箱:用于室外连接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的接口设备 跳纤:一根两端都带有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光缆 适配器:使插头与插头之间实现光学连接的器件 光纤连接分配装置:由适配器、适配器卡座、安装板或适配器安装板组装而成,供尾纤与跳纤或两根跳纤分别插入适配器外线侧和内线侧而完成活动连接的构件 光纤终接装置:供光缆纤芯线与尾纤接续并盘绕光纤的构件 光纤存储装置:供富余尾纤或跳纤盘绕的构件 熔接保护套管:对光纤熔接接头提供保护的材料或构件。
开发部:负责检验技术标准的制订品质部:负责检验方法、抽样水准的制订品质部外检:负责箱体来料检验过程的执行;FQC负责本规范在成品入库检验过程中的执行;OQC负责本规范在成品出厂检验过程中的执行四、引用标准: YD/T988-2007 《通信光缆交接箱》YD/T 1272.3-2005 《光纤活动连接器_第3部分:SC型》YD/T 1272.4-2007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4部分:FC型》YD/T 1272.1-2003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一部分LC型》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2408-2008 《塑料 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GB/T11253-2007 《碳素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GB/T708-2006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3280-2007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 2423.17-1993 《电子电工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 2828.1-200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五、检验内容1. 外 观1.1 塑胶件应表面光洁,颜色均匀无明显差异,无裂纹、划伤、无变形。
1.2 产品所有的紧固件联结应牢固可靠,外观不应有肉眼可见的锈斑1.3 经涂覆处理的金属结构件,其表面涂层附着力牢固,不存在起皮,掉漆等现象涂覆层表面光洁,色泽均匀,颜色应符合订单要求,纹理与相应的标准样板一致,无起泡、流挂、露底、划伤等现象1.4 电镀件、型材无脱镀、起泡、氧化不良、划(碰)伤等缺陷1.5 需焊接零件焊接应牢固,焊接处无焊渣及焊缝并应磨平,无虚焊、假焊、错焊、漏焊等焊接缺陷,焊点美观1.6 箱体表面平整,无油污、灰尘、碰伤等缺陷,外表边缘无毛刺、锐边、尖角等不良;直立于平整地面时应平稳、无晃动、无歪斜、扭曲、凸凹等缺陷1.7 产品交付时,内部应无残存的金属碎屑和其它杂物,表面应无污迹、灰尘1.8 箱体装配结束后,金属件不得有毛刺、结构件不得扭曲,箱体表面平整光滑、颜色均匀,不存在机械划伤痕迹、箱体各部件不得有明显色差1.9 丝印图案、文字、颜色、尺寸符合图纸要求清晰、位置正确、端正,不允许有漏印,错位、模糊、重影、笔划残缺、毛边、拖尾等现象不允许有油污墨点弄脏面板表面(丝印材料应抗酒精溶剂溶解)2 结构与尺寸2.1 箱体尺寸:不超过1600mm×1200mm×600mm(高×宽×深)(不含1152芯以及以上规格),整体尺寸偏差≤2mm,前后面及侧面对底部基准面垂直度公差≤2mm,前、后、侧面对角线公差≤2mm2.2 保护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2.3 箱门开启角度不小于120°2.4 箱体密封条粘结应平整牢固,门锁的启闭灵活可靠2.5 光缆进入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2.6 光缆管线在设备内布放时,不论在何处转弯,其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0mm2.7 落地式光缆交接箱在光缆引上处必须有防水防潮的垫圈:光缆引上处必须用隔热、防凝露的材料,并配上密封性能好的垫圈或者其他用于密封的材料2.8 在不牺牲OCC容量的情况下预留给PON分光器的安装位置为(长298 mm×宽280 mm×高78 mm) (可选)3 箱体材质3.1 复合材料箱体(SMC材料高温高压模塑成形):箱体整体的SMC材料壁厚不得低于8mm,要求在门框、门锁等箱体结构强度要求较高的部位,SMC材料壁厚不得低于14mm3.2 双层不锈钢材料箱体:3.2.1 外层箱体采用优质的均质不锈钢板(型号304,满足标准GB/T3280-92),外层箱体的不锈钢板材料壁厚(指未经喷涂处理的基材)不得低于1.5mm3.2.2 内层箱体可采用优质的均质冷轧钢板(型号Q235,满足标准GB/T11253-1989)或者优质的均质不锈钢板(型号304,满足标准GB/T3280-92)。
内层箱体的钢板材料壁厚不得低于1.2mm内层箱体采用冷轧钢板时,应采用镀锌喷塑工艺(光缆固定装置等不能采用喷塑的部件除外)3.2.3 内外层箱体之间填充保温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应小于0.041W/M.K(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GB/t10294-2008),保温隔热材料与箱体面板间的粘结强度应大于0.09MPa4 箱体外表面喷涂要求:4.1 复合材料箱体表面喷涂工艺要求:箱体外表面采用喷漆工艺,要求采用抗紫外线的漆膜均匀喷涂,不得露出底材,要求漆膜无结瘤、缩孔、起泡、针孔、开裂、剥落、粉化、颗粒、流挂、露底、夹杂脏物等缺陷要求涂层抗冲击、抗老化、耐溶剂,室外安装后两年内涂层无明显的变色、剥落、裂纹、缺口4.2 不锈钢材料箱体表面喷涂工艺要求:箱体外表面采用喷塑工艺,要求采用抗紫外线的户外型环氧树脂粉末均匀喷涂,不得露出底材,要求涂层无结瘤、缩孔、起泡、针孔、开裂、剥落、粉化、颗粒、流挂、露底、夹杂脏物等缺陷要求涂层抗冲击、抗老化、耐溶剂,室外安装后两年内涂层无明显的变色、剥落、裂纹、缺口4.3 箱体表面耐溶要求: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喷涂处理后的机柜表面,经过耐溶剂试验后,目测表面不应出现失光、明显掉色或者擦拭后不应出现擦拭痕迹。
涂层经过冲击试验后无放射状裂纹、缺口等现象5 功能要求5.1 光缆的固定与保护光缆引入交接箱时,应有可靠的固定与保护装置固定后的光缆金属防潮层、铠装层及加强芯应可靠接至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光缆开剥后应用塑料套管或螺旋管保护并固定后引入光纤熔接装置5.2 光缆纤芯的终端功能设备的光纤终接装置应便于光缆光纤与光缆光纤或尾纤的熔接、安装和维护等操作,同时应具有富余光纤光缆的储存空间5.3 光纤熔接接头保护功能光纤熔接头部分应用熔接保护套管加以保护5.4 调线功能通过跳纤能迅速方便的调度光缆中光纤序号以及改变传输系统的路由5.5 容量落地式光缆交接箱容量为:96芯、144芯、288芯、432芯、576芯、1152芯;架空式光缆交接箱容量为:24芯、48芯、96芯、144芯、288芯、576芯;壁挂式光缆交接箱容量为:24芯、48芯、96芯、144芯5.6 箱体门锁箱门采用防水、防盗门锁(例如:三点式门销锁定)具有良好的抗破坏性,安全可靠,密封性好开关5000次以上无损坏现象同一投标厂家同一个本地网提供的光缆交接箱系列产品(含各种容量箱体)的门锁应通用,但不得与该供应商提供给该本地网的其它运营商的门锁通用。
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具备门禁管理功能、实现可控制密码的门锁,可对锁的开关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可选)5.7 光缆交接箱内各功能单元(光缆引入、开剥和固定单元;直通单元;熔接配线单元;跳纤存储单元;光分路器放置单元)应为模块化设计,宜于后期更换5.8 光缆交接箱内分配单元应使用12芯/单元模块5.9 光缆交接箱需具备直熔单元,方便过路纤的管理6 电气、光学性能指标6.1 耐电压水平6.1.1 接地装置与箱体及机架之间的耐压水平不小于3000V(DC),1min不击穿、无飞弧6.1.2 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防潮层、铠装层相连,地线的截面积不小于6mm2,长度不小于1米6.2 绝缘电阻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x104MΩ,试验电压为直流电500V6.3 光纤活动连接器光学性能6.3.1 插入损耗≤0.3dB;6.3.2 回波损耗PC≥45dB ;UPC≥50dB;APC≥60dB6.3.3 光纤连接器由跳纤和适配器组成,其光学性能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 光纤连接器光学性能指标(单位:dB)编号项目名称单模(1310nm及1550nm)插入损耗附加损耗回波损耗回波损耗变化量PC、UPC型PC型UPC型A试验前≤0.30≥45≥50B互换性试验≤0.5≥43≥48C机械耐久性≤0.5≤0.2≥43≥48≤5D抗拉试验≤0.5≤0.1≥43≥48≤5E高温试验≤0.5≤0.2≥43≥48≤5F低温试验≤0.5≤0.2≥43≥48≤5G湿热试验≤0.5≤0.2≥43≥48≤5H盐雾试验≤0.5≤0.2≥43≥48≤5I运输试验≤0.5≤0.1≥43≥48≤5*注1:附加损耗=例行试验后插入损耗-试验前插入损耗,出现负值时为零。
注2:回波损耗变化量=试验前回波损耗-例行试验后回波损耗,出现负值时为零6.3.4 光纤连接器几何尺寸指标:光纤连接器端面几何尺寸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光纤连接器端面几何尺寸指标插针外径(mm)曲率半径(mm)顶点偏移(µm)光纤凹陷/凸出(nm)ф1.25PC、UPC型7~25≤50-100 ~+100ф2.5PC、UPC型10~25≤50-100 ~+50注1:凹陷栏数值中,正号表明光纤凹陷,负号表明光纤凸出注2:MT系列连接器的端面指标暂不作要求6.3.5 对于尾纤(包括带状尾纤),应通过与其它尾纤熔接,并与适配器组成光纤连接器,其性能应满足表1(D点抗拉试验外)及表2中的技术要求6.3.6 对于适配器中法兰陶瓷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