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章--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详版课资].ppt

50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72627664
  • 上传时间:2024-08-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65M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假设•一、基本概念•1.要素丰裕度 即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并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者说是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用F表示 Ø若某国拥有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劳动的数量是L,资本的数量为K,则F=K/LØ要素丰裕度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Ø如A国的F大于其他国家,则称A国为资本丰富或劳动稀缺的国家,反之,则称A国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Ø要素丰裕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该国绝对要素量无关 •2.要素密集度Ø即指生产单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用I表示Ø如A国生产X商品的劳动要素的投入数量为LX,资本要素的投入数量为KX,那么该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为 IX=KX/LXØ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Ø根据I的大小判断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还是资本密集型商品ØIX=KX/LX,IY=KY/LY;若IX<IY,则称X是劳动密集型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若IX>I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商品,Y是劳动密集型商品ØI并不是固定的,只要两种要素具有可替代性,可以通过改变使用要素的相对数量而改变要素密集度。

      如服装、汽车) •3.F与I的关系 一般上,一国生产商品时对生产要素的选择与本国的要素丰裕度有关若本国的劳动丰裕,会利用劳动要素的优势生产较多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反之亦然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1.假设条件•(1)2国家、2生产要素、2商品•(2)生产技术相同,且生产规模报酬不变•(3)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4)两国需求偏好相同•(5)要素流动的不充分性 •(6)两国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7)两国的国际贸易成本为零•(8)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即两国除要素丰裕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H-O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是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H-O定理的基本结论基于以下观点:ü国际贸易的直接动因是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异的存在ü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商品价格差异是由生产成本的差异产生的ü当两国技术系数相同时,生产成本差异是由于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的不同ü每个国家生产要素价格的不同是由各国要素丰裕度的差异造成的 三、H-O定理内容•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而便宜要素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要素的商品•劳动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H-O定理认为相对要素丰裕度和相对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两国贸易前相对商品价格不同的原因,这差异可以转化成为两国间绝对要素价格和绝对商品价格的差异,这才是两国间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因而,H-O定理解释了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 四、贸易影响•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如A愿意为iPhone5S支付7000元,而iPhone5S售价6000元,则A的消费者剩余为1000元•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如电影公司提供一部电影的成本是10元,可票价是40元,那么生产者剩余就是30元 进口商品国内价格>国际价格国内价格降低进口消费者增加消费消费者剩余增加国内厂商价格降低销量减少生产者剩余减少一国的进口使国内消费者收益,进口行业的生产者利益受损国内厂商价格降低销量减少国内厂商价格降低销量减少国内厂商价格降低销量减少生产者剩余减少国内厂商价格降低销量减少生产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减少销量减少国内厂商价格降低销量减少国内厂商价格降低销量减少生产者剩余减少国内厂商价格降低销量减少国内厂商价格降低产量减少国内厂商价格降低生产者剩余减少国内厂商价格降低进口 出口出口商品国内价格<国际价格国内价格提高出口消费者压缩消费消费者剩余减少国内厂商价格提高销量增加生产者剩余增加 第二节 H-O理论的扩展•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无论两国的要素供给和需求状况如何,自由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使要素价格均等化。

      •国际贸易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不断下降,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将达到均等化•两国间开展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相等这一趋势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2.施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关税并不会改变贸易条件,其结果是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国内相对价格的上涨一定会提高该商品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而本国想对稀缺的要素价格会降低 短期生产要素未流通国际贸易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生产技术一定要素边际产量一定生产出口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增加生产进口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降低出口行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受益进口行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受损 长期假定出口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的,F值相对较高;进口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F值相对较低国际贸易生产出口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增加生产进口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降低劳动和资本要素转移从进口行业转到出口行业进口行业转移出来的劳动要素比资本多出口行业对资本要素的需求比劳动多劳动相对过剩,资本相对不足劳动相对便宜资本相对昂贵劳动替代资本资本边际生产率提高劳动边际生产率下降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提高进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下降 •3.雷布任斯基定理•两种商品、两种要素的情况下,若生产技术不变,商品价格固定,并且由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素价格也固定并保持不变,那么,一种生产要素的增长实际上会削弱一种商品的产出。

      •雷布任斯基定理说明,在要素数量发生变化的动态条件下,一个国家将倾向于提高密集使用相对更富裕要素的产品的生产,降低密集使用相对更贫乏要素的产品的生产 第三节 专用要素模型•也称特定要素模型这是由琼斯与萨缪尔森将可跨部门流动的流动要素与不具备跨部门的流动性的专用要素结合起来,在模型中发展出的模型它旨在说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和福利状况带来的中短期影响•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特定要素并不是绝对的,是相对于短期而言的 特定要素模型基本内容•(1)除要素流动性外,基本假设与要素禀赋理论相同•(2)假设资本是特定不变的,劳动要素自由流动 特定要素模型下国际贸易对收入的影响•假设A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资本为特定要素,劳动为自由流动要素•(1)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变化国际贸易X商品价格上升Y商品价格下降劳动由Y流入XX要素报酬增加X劳动边际生产率下降X工资提高幅度对于X价格上涨幅度Y劳动边际生产率上升劳动要素报酬增加A国名义工资水平提高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实际生活水平上升消费结构X比重大Y比重大 •(2)资本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变化Ø出口行业X部门 X部门商品价格上升劳动涌入资本边际生产率提高 X部门资本报酬增加幅度超过X商品价格的上升幅度 出口行业X部门的资本所有者实际收入提高 Ø进口行业Y部门劳动流出 资本边际生产率下降,资本报酬下降 Y部门资本要素生产者工资下降Y部门实际收入下降 特定要素的政策意义•由于自由贸易会使出口部门的资本家或厂商收益增加,进口部门的资本家或厂商收益下降。

      因此,出口部门的资本家或厂商支持自由贸易,而进口部门的资本家或厂商反对自由贸易•一定程度上,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左右贸易政策的制定 第四节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增长原因在于劳动增长和资本积累•1.生产要素增长与经济增长Ø根据劳动和资本数量增长的幅度划分,将经济增长分为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1)平衡增长 即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数量增长比率相同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该国的生产潜能将以相同比率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2)不平衡增长即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数量增长不是同时按相同比例变化的u出口扩张型增长 出口行业中生产要素增长比例高于其他行业生产要素增长的比例,导致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他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进一步扩张 u进口替代型增长 即进口行业中生产要素增长比例高于其他行业生产要素增长的比例,导致进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他行业,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产品被国内产品替代 •2.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1)中性技术进步 即技术对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影响是相同的若K/L不变,生产相同数量的商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较技术进步前以相同的比例下降。

      •(2)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即生产中的资本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长大于劳动的生产效率的增长生产者偏爱资本,由资本替代劳动•(3)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即生产中的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长大于资本的生产效率的增长生产者偏爱劳动,由劳动替代资本 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技术进步进口行业出口行业进口产品产量增加,进口量减少出口产品产量增加,出口量增加 •3.经济增长对社会福利的影响Ø根据对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将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分为大国和小国Ø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主要取决于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假设大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1)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进口替代品生产要素增长进口替代品生产增加需求结构不变进口减少Y价格下降X价格相对上升,贸易条件改善经济增长福利,贸易条件不变大国小国进口替代型增长带给大国的经济福利水平比小国更大 •(2)出口扩张型经济增长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出口扩张产品生产要素增长产量增加需求结构不变出口增加X价格下降Y价格相对上升,贸易条件恶化经济增长福利,贸易条件不变大国小国出口扩张型经济增长带给大国的经济福利水平比小国小 •4.出口扩张型增长的特例•(1)贫困化增长 当大国由于在出口商品的规模以较大速度增长时,不仅会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还会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即经济增长反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水平的下降 •贫困化增长原因Ø大国出口量增长,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Ø国际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2)荷兰病 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败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中国资源型城市患荷兰病,亟待城市转型 中国一共有118座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持续开采,先后有一些城市逐渐出现了资源枯竭的现象2008年,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阜新、大兴安岭、盘锦、焦作等12个城市为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仅仅过了一年,国家发改委又公布山东枣庄、辽宁抚顺、内蒙阿尔山、江西景德镇等全国32个城市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而2年后,2011年,这个名单又增加了25个城市,如今总数已高达69个。

      第五节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二战后,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不是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易,而是在要素禀赋极为相似的发达工业国家之间进行的同时大量贸易并不是发生在不同行业之间,而是产业内贸易•费尔威等人通过对H-O模型的假设作出调整,在产品特性或差异与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不同组合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试图基于产品垂直差异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发生我们称之为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新H-O模型Ø假设条件(1)两个国家、两要素、一产品(产品有质量差别,来源于技术精密程度的不同)(2)指数ɑ,用来形容质量水平的高低(3)K/L越高,说明ɑ值越大,即技术精密程度越高 Ø理论内容 产品的品质存在着垂直差异,质量越高的品种在生产中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越多,那么,一个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就会生产和出口资本相对密集的高质量品种,而一个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就会生产和出口资本相对不密集的低质量品种以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由此形成的产业内贸易实质上是垂直分工的结果 •假设A国为资本丰裕型国家,B为劳动丰裕型国家,两国需求结构相似,对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都有需求为占领市场,两国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但消费者受到收入的影响,对高、低质量产品都存在需求。

      A国出口高质量产品的同时进口低质量同类产品B国出口低质量产品的同时进口高质量同类产品产业内贸易 里昂惕夫之谜u按照H-O理论,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短缺要素生产的产品u当时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因而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u1953年,里昂惕夫利用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H-O理论u结果却是: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比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出约30%这与H-O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Ø要素密集度逆转说解释 由要素的相对价格所引致的产品要素投入密度的突变,这种现象称为要素密集逆转 当存在要素密度逆转时,同样一种产品,在两国要素价格不同的条件下,该产品可能属于不同类型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但相对于泰国,美国的粮食生产显然属于资本密集型的 也可以从有效劳动角度解释在美国,劳动较资本的相对价格较高,本国进口竞争部门有很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的替代弹性,因而,会有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结果 Ø需求逆转说解释 需求逆转是指当某一国对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模型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

      资本要素相对丰裕的国家,若该国消费者偏好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偏好的逆转将会使国内的资本密集型商品供应不足,需要通过进口补充 Ø保护贸易说解释 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美国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因而成为美国关税和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保护对象 一方面限制外国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入美国;另一方面通过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政策刺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最终导致了美国全部进口商品中劳动要素的相对程度下降和资本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上升;出口商品中劳动要素的相对程度上升和资本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下降 Ø人力资本密集理论解释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为其发展所进行的投资不仅包括实物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本,而里昂惕夫定义的资本仅仅是实物资本 美国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其他国家,美国的平均工资也比其他国家高,因而美国是一个人力资本要素相对丰裕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笼统理解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时不符合现实的 Ø自然资源说解释 要素禀赋理论关于贸易模型只假设包含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忽略了自然资源这一重要要素。

      而美国的一些自然资源的确是相对短缺的,需要从国外进口石油等自然资源密集型商品 而实际生产中,自然资源要素投入同资本要素投入之间存在极强的相互互补性 因而,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只是反映了美国大量进口的自然资源密集型商品同时又是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客观事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