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中考历史 专题突破 专题十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精品ppt课件.ppt
48页中考历史 专题突破 专题十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目录contents专题解解读知知识网网络知知识清清单真真题探究探究专题解解读目录contents专题解读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改革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本专题是历年中考命题的重要考点,主要考点有: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知识网网络目录contents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2)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3)影响: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2.北魏孝文帝改革(1)措施:①迁都洛阳;②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2)影响:促进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民族交融的步伐。
3.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年代(2)口号:“自强”“求富”(3)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4)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5)内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组建海军,新式教育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6)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7)影响:客观上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戊戌变法(1)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2)时间:1898年6~9月,顽固派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5.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3)意义:彻底摧毁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6.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①它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②是改革开放的开端;③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改革开放的内容: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3)改革开放的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生产力,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改革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日本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1)大化改新①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②性质:封建改革;③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④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建国、郡、里,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⑤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2)明治维新①时间:1868年;②人物:明治天皇;③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④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⑤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⑥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2.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6)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3.美国——罗斯福新政(1)时间:1933年(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3)“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说明: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5)影响:①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4.苏联的历次改革(1)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①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②“新”的表现(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同商品、货币、市场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③意义: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2)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含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政治体制:个人高度集权)。
形成的标志:1936年通过新宪法评价:①它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②它也有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第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产量,使产品品种少、质量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差;第三,国家拿农民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无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给我国的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③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3)赫鲁晓夫改革: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影响:“小修小补”,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世界历史上俄国国名的演变:沙皇俄国(1917年3月以前)、俄国(1917年3~11月)、苏俄(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俄罗斯(1991年底至今)5.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背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代表:匈牙利改革结果: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三、改革性质分类1.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大化改新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3.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新经济政策、匈牙利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四、不同改革的比较1.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1)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2)不同点:①中国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日本不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还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②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摆脱民族危机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2.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都是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②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改革;③内容: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改革,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制度(2)不同点:结果不同:戊戌变法失败,明治维新成功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3.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历史的转折点,都有利于资本的发展;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2)不同点:①内容不同;②影响不同:俄国摆脱了农奴制危机,日本改革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4.中国和前苏联改革的不同后果及其启示:(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2)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3)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①改革要实事求是,适合国情,坚持走建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⑤重视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都是在确保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对改革的认识:①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②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③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④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改革的启示(具体做法):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③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④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强化化训练目录contents4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1.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改革需要巨大勇气】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沉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摘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康有为屡次上书”中最为著名的是哪一次?答案:公车上书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材料二2013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召开,参加论坛的各地农村基层干部学习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启迪激励世人,面向未来,再行开拓——摘自《新华网》(2)指出第二段材料中“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的具体表现?答案:实行包产到户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改革彰显非凡智慧】材料三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30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大家听了,面面相觑,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中国历史故事选》(3)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主导的哪一历史事件?其真实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迁都洛阳,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或学习汉族文化,促进汉化或促进民族融合三者写出其一)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材料四小平同志听说广东要“先走一步”,划了那么块地方老定不下个名来,就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这句话很重要!有了这么个名就好办了——《中国经济周刊》(4)材料中“广东‘先走一步’”是什么含义?列举出一处“划了那么块地方”的城市名称。
答案:设立经济特区(写出首先对外开放也可);深圳、珠海、汕头其一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改革勇于走出深水】材料五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态,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俄国在落后西欧近1个世纪以后,终于艰难地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摘自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解说词(5)哪一事件使俄国“艰难地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6)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答案:农奴制改革答案:围绕要坚持与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彰显智慧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局面等内容展开即可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2.(2016山东济宁)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19世纪中后期,中国、俄罗斯和日本都面临这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各国纷纷改革以应对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探索中的中国】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克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材料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请举出两个具体事例。
答案: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下边材料)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变法”主张?与材料一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答案:改革政治制度;戊戌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了启蒙作用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变革中的俄日】材料三——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材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作“份地”)和宅旁园地但这些耕地在法律上仍然是地方的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日本明治维新规定: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3)根据材料三中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解决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说出两次改革产生的积极作用?这两次改革后,俄国和日本均参与了哪次侵华战争?答案:解决土地问题或土地制度等(意思相近即可);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国家逐步强大起来等;(答对一条即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强化训练 Work seriously【成与败的反思】(4)19世纪中后期,上述国家应对“挑战”的结果是中国失败、俄日成功请结合所学知识,以日本的“明治维新”或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例,选其一分析其成或败的原因答案:如:戊戌变法虽因慈禧太后制造了戊戌政变而最终失败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加上顽固派势力的强大,袁世凯的告密,戊戌变法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最终失败谢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