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心得体会优秀9篇(可修改).docx
16页致良知心得体会优秀9篇 致良知心得体会 篇一 在人生的不惑之年,我能够得遇《致良知》是我的幸运,我甚至感觉自己的人生是从这时开始,这首先要感谢我的同事钟万书老师的介绍和重庆涌泉学院朱云秀校长的召集,让我有机会接触《致良知》的学习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良知友伴砥砺前行,收获光明温暖的生活 阳明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但他却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客,所以当他初入仕途,遭遇混迹政坛的坏人刘瑾后,因为自己的仗义执言而受到攻击,身陷牢狱,最终又被贬贵州贵州地处偏远,生活艰难,瘟疫肆虐,从中原流放到这里的人,有的死在半道,有的死在流放地艰难困苦中,阳明先生用内心的意志抵抗物质的贫瘠,用平静温厚之心对待凶险,沉湎在儒佛道思想,最终龙场悟道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华阳明先生的这段人生经历给了我莫大的启示和收获幸福之于人,就像尾巴之于狗,怎么转圈都咬不到,但是只要你向前走,它就会乖乖地跟在后面;苦恼之于人,像运动员握在手里的铅球,除非尽力抛出去,否则就是沉甸甸的负担倘若一直把那些不幸或者痛苦的经历捧在手里,势必身心俱疲而如果不把苦楚和悲痛放入心间,生命也自然会绽放芳华 经历了18年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心力交瘁,一身伤痛,短短三年的休整后,我于这学期又被任命为班主任,而且身兼教研组长、读书引导等数职,工作千头万绪,每天晨光熹微中出门,万家灯火后回家,还要给在市里上高中的儿子陪读,一路的风尘奔波之苦对我本已千疮百孔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我也曾经想要放弃,可是最终我还是在坚持我能够坚持的,放下可以放下的,因为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和理解支持我的家长们给了我巨大的温暖和加持,所以我立下大志,要用书籍灼照良知,让读书引领成长,在应试的寒凉中坚守语文的快乐和诗意,这就是我的教育理想,我要学会转变观念,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天堂。
致良知心得体会 篇二 集团号召学习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才发现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认真的阅读学习了,长时间都处在比较浮躁的状态,现在通过学习致良知感觉真的需要让自己的心静一静,思考下自己一步的发展了,虽然是简单地阅读但也有了些许收获 阳明先生在37岁贵州龙场悟道后,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生终无所成,才感知到不立志,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致良知的学习之立志,就如同我们工作中制定目标,只有先制定明确目标,再为达成目标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才是我们工作业绩的基础 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回想走过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为谦虚而受益,骄傲而落败,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断然难进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谦虚、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傲慢之人要么一事无成,要么就是事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现在我们的工作就是处在这种状态,从事汽车行业太久,总是以为自己对行业分析的透彻,却不知现在的市场变换太快,不去深入学习和分析新的市场营销模式,沉迷在老的观念和曾经业绩中,又怎么能做好新时期的营销工作,所以只有抛开曾引以为豪的过去,低下身子踏踏实实学习才是提升业绩的最好方法。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都是入门修习的唯一钥匙,无诚则不得入诚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实现任何一门实学至理的知行合一现在的社会不缺聪明的人,而是缺忠诚的人,忠诚不是忠诚某一个人,而是我们学习做事的一种态度,在学习中要诚实深入,认认真真才能学到终身受用的技能,工作中我们只有忠诚对待工作和公司,时刻把自己的命运和公司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公司成长我成功的思想才能真正落实 自己学习致良知还很浅显,但这种正能量让我们内心开始安静下来,变得更有力量,不再轻易受物所奴,开始懂得拒绝与区分不靠谱的人与事现在只是起点,落实到实处更没有终点,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要经营好家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最大能力 致良知心得体会 篇三 在学完《致良知》后,竟时时有被电流击中之感,真如大地惊雷,轰然惊醒梦中人 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即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第四句即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哲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私心杂念,以符合心中本有之正。
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所以,专心致志、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尊贵的修行 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 中国的古代先贤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个君子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为他人创造了多少福利有人说: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怎么能转手赠与他人其实仔细想想,所有人的财富并非是靠一己之力创造的,譬如一棵果树,它的茁壮成长要靠土壤的养料、水分的灌溉、园丁的照料,所以当它成材以后,它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固化土壤、锁住水源,以及用自己的果实回报园丁的责任,否则,当水土流失、园丁离去的时候,这棵果树自然就枯萎了 看看身边的人,同时踏入工作岗位,若干年下来,成就高的往往是那些一开始看上去比较木讷,但是比较踏实、比较敬业的人。
很多人自视过高,却眼高手低,看看哪里也容不下自己,领导也不如自己、同事也不如自己、一肚子怀才不遇的情绪,天天琢磨着跳槽且不论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试问这样的职工,哪一个领导肯重用?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热情或者说工作态度却是个人成败的关键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 致良知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读《致良知》感悟到,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 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
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对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在他多篇文选中都有非常精辟细致的论述,我想认真读懂原文的也会悟出一些方法之前别人说怎么学,怎么精进,我总是回答说要靠悟性,这样的说法与阳明先师龙场悟出:圣人之慧,本性具足,唯去私欲,存天理罢了明显不符,但反过来说,圣人之慧又岂是人人易得的? 总结起来必须对“致良知”有一颗至诚之心,事上磨、时时磨、心上学、心上觉立下必为圣人之志,付出不亚与任何人的精进努力,才可能修出敬天爱人,无我利他之心 至于阳明汇,我还是会推动的,形式会有所变化,此生传播阳明心学之志不变,但是经过这段时间致良知小组的共修,我发现如果没有同频的学习进度,就算有线下交流的机会,也不会有什么质量,浪费大家的时间,所以我想还是先从共同学习一段时间开始一期全部有书的明粉我建个致良知学习群,对着书,我为大家做学习计划看板,及互动分享,不明之处我再去请教高人。
其实,这条圣学之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难于上青天,有时我也有想放弃再分享些文章的念头,不是不愿写,只是想等有一天自己学有所成再来谈,怕造口业但每每看到自己的行动能激励到一些明粉们,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前行其实,我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阳明心学自媒体的中国第一人,用自媒体的方式,让时间来见证“致良知”能否在一个凡夫俗子身上化腐朽为神奇,来验证阳明心学“致良知”是否真的是具有一种伟大而神秘的能量 致良知心得体会 篇五 当我认真读了此书后,被书中的力量驱使,就感觉有一种正能量在心中燃烧,被书中的语句深深吸引了下面说说我的感受 一、阳明的精髓在于致良知 今天的社会,如果每个人都用心读读此书,从书中就有不同的体会有的人也在学习阳明心学,口里说得头头是道,也能向别人背上几句阳明先生的语句但自己在行动时是把良知抛开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这个“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格”所以有的人说致良知是给别人看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致良知的精髓 二、立志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教条示龙场诸生》(1508)中说到: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许曰改过;四曰责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要成功先要立志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我们每个人立下属于自己的目标和志向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会、掌握为实现所立志的个人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改过、责善"如果在这个技能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断修正自己,改恶从善,去除心中之"贼",我们所立之"志"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我们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顺利实现我们所立之志。
所以凡事都要先立志才能成功 三、阳明心学在于心 王守仁临终有一句名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又有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直面当下,商品经济的冲击使得人的欲望日渐膨胀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正如心学爱好者白立新所言:“华夏又逢盛世,满心却是迷茫曾经外向求索,反生无奈乱象最好的救赎之道是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关注放逐已久的心灵王守仁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所以我们不要被繁华扰乱我的心,我们要认真的读懂自己,心之光明,则万事光明荀子曰“养心莫善于诚”诚是心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