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关键在“问”.docx
4页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关键在“问”随着时代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负责任的阅读者和表达者,成了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着力构建思辨性语文课堂,以指向深度学习的思辨性问题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在语言实践中发展思辨能力,提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礼记·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慎思”明确了分析思考要全方位、审慎;“明辨”则突出了辨析要分清是非、存真去伪思辨性问题强调开放性和探究性,即问题的解决路径不止一条,要求我们全面、细致、慎重地去思考,运用比较、辨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多角度质疑、探究更深层次的内容,培养求真务实、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构建思辨性语文课堂的策略PART.01设计推理问题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出文本的冲突点,设计推理类问题,引导学生利用预测、猜想等策略,创造性地阅读文本,形成个性化理解,训练逻辑思维一是在故事情节冲突中建构,把思考引向深处如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王戎的聪慧机智笔者对此设计问题:“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应不应该取?”让学生深度思考,并展开组内辩论。
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推导王戎不去摘路旁李的思维过程,笔者扮演诸儿中的一位,并加入辩论,提出“应该取”的观点,并让学生站在“不取”的角度展开思考,将王戎的推测过程一一道来在推导过程中,学生对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理由从单一到多元,从低阶到高阶,提升了理解层次二是在人物内心冲突中对话,让学习更加深刻如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一课中,描述蚂蚁队长内心冲突的一句话是:“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笔者据此设计问题:“假如你就是蚂蚁队长,你觉得是否应该偷嘴,为什么?”由此将蚂蚁队长的内心冲突转化为学生的内心冲突学生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辨析,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深化对蚂蚁队长的认识,形成正确价值观PART.02设计关联问题教师应从课堂出发,链接文本、生活和课堂活动,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考不拘泥于课堂,广泛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是关联文本,在对比辨析中促进思维发展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文章,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在教学《盼》时,笔者设计思辨性问题:“对比《夏天里的成长》,思考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点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梳理、分析和探究,发掘其写作规律和特点,进而感受“以立意为宗”的写作宗旨。
二是关联生活,在推演反思中激发思维活力《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为了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笔者设计了关联学生生活的思辨性问题:“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能不能说说你身边那些像陶罐和铁罐一样的人或事物呢?”以引导学生从故事走向现实,在生活中学习别人的优点,正视自身弱点,并学会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思考三是关联活动,在实践创造中内化思辨能力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学习任务是从“学习他人负责任地表达”到“尝试自己负责任地表达”笔者带领学生观看关于地球环境的视频后,提问:“身处这样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母亲?”接着发布学习任务——创作保护地球主题的公益宣传标语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完成任务,学生能够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协调发展PART.03设计辨析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机会,鼓励学生质疑,并依据质疑点提炼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文本特点,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提升思维高度一是从课文表达独特处入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时,在梳理表达顺序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三个事例都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三个事例是否可以删掉一个?”通过横向和纵向分析三个事例,学生体会到课文事例和观点的印证关系,理解如何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
二是从审美鉴赏视角入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质疑并分享:“你觉得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得美吗?美在哪些方面?说说你的理由不同学生对美的理解、标准、感受不同,课堂上就有了不同的观点,他们在聆听、交流与分享活动中,在发现美、寻找美、表达美的过程中,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悄然生成三是从拓展资源入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对周瑜的评价大多是“嫉妒心强、心胸狭窄”等但读完《三国演义》描述周瑜的其他章节内容后,学生提出疑问:“为何在其他章节,周瑜竟然是个足智多谋、知人善任的大将?”随后,笔者出示《三国志》中的相关资料,提问:“为什么周瑜给我们留下不一样的印象?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笔者以课文为基点,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整本书内容,并展开自主思辨活动由此,学生对周瑜的认识更加全面,思维的层次也得以提升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思辨的重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合适的思辨性问题,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辨析文本,扎实发展思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