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三则原文注释.doc
2页《孟子》三则1 【战国】孟子 (一)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3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4有所不辟5也如使6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7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8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9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10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注释】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2.得兼:同时获得3.苟得:苟且取得4.患:祸患,灾难5.辟:通“避”,躲避6.如使:假如,假使7.不为:不愿意这样做8.勿丧:不丢掉9.蹴:用脚踢10.何加:有什么益处11.奉:侍奉12.本心:天性,天良,指“舍生取义” (二)富贵不能淫1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恭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2志,与民由3之;不得志,独行其道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5,威武6不能屈7,此之谓大丈夫注释】 1.淫:使……扰乱 2.得:实现 3.由:实行 4.道:原则,行为准则5.移:使……改变 6.威武:威胁暴力 7.屈:使……屈服 (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1,傅说举2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3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4于虑,而后作;征5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 【注释】 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野中被任用 2.举:被推荐 3.曾:同 “增” 4.衡:同“横”,指横塞5.征:表征,表现6.法家拂士: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使人谋求生存,而安逸享乐必将导致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