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8.脏象-五脏之间关系.ppt

39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76768358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7M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五五五五 脏脏脏脏 之之之之 间间间间 关关关关 系系系系1 心心心心 与与与与 肺肺肺肺2 一、心一、心 与与 肺肺1 1、主要表现:、主要表现:心主血,肺主气的关系心主血,肺主气的关系2 2、生理表现:、生理表现: 心主行血心主行血——运载宗气运载宗气——以保证肺主呼吸功能正常以保证肺主呼吸功能正常 肺主呼吸肺主呼吸——生成宗气生成宗气——以促进心脏推动血行以促进心脏推动血行 肺朝百脉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助心行血 宗气宗气具有具有走息通司呼吸走息通司呼吸和和贯心脉行气血贯心脉行气血的功能,的功能,是联结是联结心心之搏动和之搏动和肺肺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中心环节,,强化了血液循环与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强化了血液循环与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3 3 3、病理关系:、病理关系:肺气虚弱肺气虚弱 胸闷心悸胸闷心悸 血运不畅血运不畅—心血淤阻心血淤阻肺失宣降肺失宣降 唇青舌紫唇青舌紫心气不足心气不足 咳嗽咳嗽 血行异常血行异常—肺失宣降肺失宣降 (心火衰微,肺失温煦)(心火衰微,肺失温煦) 喘息喘息心阳不振心阳不振 气短气短 4 心心心心 与与与与 脾脾脾脾5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血液的生成血液的生成和和血液的运行血液的运行两个方面:两个方面:1 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1 1))血液生成血液生成:: 心属火心属火 温养脾土温养脾土 健运不息健运不息 心主血心主血 脾得血养脾得血养 脾主运化脾主运化 布精心肺布精心肺 贯注心脉化赤为血。

      贯注心脉化赤为血二、心二、心 与与 脾脾((2 2))血液运行血液运行:: 心主行血心主行血 血行脉中不外溢血行脉中不外溢————共同维持血液的共同维持血液的 脾主统血脾主统血 正常运行正常运行6 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 心血不足心血不足——脾失濡养,脾失健运脾失濡养,脾失健运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生血无源生血无源 心血亏虚心血亏虚 脾不统血脾不统血——慢性失血慢性失血 思虑伤脾思虑伤脾→暗耗心血暗耗心血→心脾两虚:纳少、腹胀便心脾两虚:纳少、腹胀便溏、面白无华、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用归脾溏、面白无华、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用归脾汤治疗)汤治疗)7 心心心心 与与与与 肝肝肝肝8 心主血,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主藏血。

      心与心主血,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主藏血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血液运行和和精神思维活动精神思维活动方面v1 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 ((1 1)血行方面)血行方面 心主血脉心主血脉→→血行正常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有所藏 肝主疏泄、藏血肝主疏泄、藏血→→调节血流量、促进心血正常运行调节血流量、促进心血正常运行 ((2 2)神志活动方面:)神志活动方面: 心藏神、主神志心藏神、主神志 气血调和、情志舒畅气血调和、情志舒畅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三、心三、心 与与 肝肝9 2 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 心血亏虚心血亏虚→→肝藏血不足肝藏血不足→→心无所主心无所主→→心肝血虚心肝血虚 肝火上逆肝火上逆 心肝火旺心肝火旺→→心神不安心神不安→→心烦失眠心烦失眠 心火亢盛心火亢盛 急躁易怒。

      急躁易怒10 心心心心 与与与与 肾肾肾肾11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阴阳、水火的升降阴阳、水火的升降协调协调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等方面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等方面四、心四、心 与与 肾肾心心 肾肾水火既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精神互用君相安位君相安位12 1 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1 1))水火既济水火既济:: 心属火位于上属阳,心属火位于上属阳,心火下降于肾,资助肾心火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阳,使肾水不寒;; 肾属水位于下属阴,肾属水位于下属阴,肾水上济于心,资助心肾水上济于心,资助心阴,使心火不亢阴,使心火不亢 心肾阴阳、水火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以维心肾阴阳、水火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以维持机体阴阳协调平衡又称持机体阴阳协调平衡又称““心肾相交心肾相交””13 14 ((2 2))精神互用精神互用::神神为精的外在表现为精的外在表现 精精为神的物质基础为神的物质基础((3 3))君相安位君相安位:: 心为君火在上,为一身之主宰;肾为相火在下,心为君火在上,为一身之主宰;肾为相火在下,为神明之基础。

      为神明之基础 命门之火(肾阳)秘藏于下,则心阳充足;心命门之火(肾阳)秘藏于下,则心阳充足;心阳充足,则相火亦旺阳充足,则相火亦旺 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之阳上下交济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之阳上下交济15 2 2、、病理: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病理: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 失调,称为失调,称为心肾不交心肾不交水不济火:水不济火:水气凌心:水气凌心:精神失调:精神失调:肾阴虚于下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火亢于上肾阳虚损,下肾阳虚损,下焦水寒不化,焦水寒不化,心阳虚损,水心阳虚损,水气上凌于心气上凌于心肾精不足,不肾精不足,不能奉养心神能奉养心神 心神不足,无心神不足,无力控驭肾精力控驭肾精失眠、心悸、怔忡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心烦、腰膝酸软、男子梦遗、女子梦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 在上在上————心悸怔忡、心悸怔忡、 唇舌青紫唇舌青紫在下在下————水肿、形寒水肿、形寒 肢冷、尿少肢冷、尿少 在上在上————心神恍惚心神恍惚 精神疲惫精神疲惫在下在下————梦遗滑精梦遗滑精16 肺肺肺肺 与与与与 脾脾脾脾17 五、肺五、肺 与与 脾脾v肺主气,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肺与脾的肺主气,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气的生成和和津液代谢津液代谢方面的协同作用。

      方面的协同作用1 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 ((1 1)气的生成)气的生成 肺为气之主肺为气之主————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吸入自然界之清气 相互结合,相互结合, 脾为生气之源脾为生气之源————化生水谷之精气化生水谷之精气 生成生成宗气宗气 ((2 2)津液代谢)津液代谢 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赖脾主运化以转输津液赖脾主运化以转输津液 脾主运化水液脾主运化水液——赖肺气宣降以输布全身赖肺气宣降以输布全身 —— ——相互协作为用,促进津液运行输布相互协作为用,促进津液运行输布18 2 2 、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 1))气的生成不足气的生成不足 肺气亏虚肺气亏虚 宗气不足宗气不足→→肺脾气虚肺脾气虚→→食少、腹胀、便溏、食少、腹胀、便溏、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神疲乏力((2 2))水液输布障碍水液输布障碍 ① ①脾失健运脾失健运→→水液不布水液不布→→痰湿犯肺痰湿犯肺→→肺失宣降肺失宣降→→咳嗽喘息咳嗽喘息 ② ②肺失通调肺失通调→→水湿内停水湿内停→→湿困脾阳湿困脾阳→→脾失健运脾失健运→→水肿、腹水肿、腹 胀、便溏、痰多胀、便溏、痰多 故有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可见其之说可见其病在肺,其本在脾,治以病在肺,其本在脾,治以健脾燥湿化痰健脾燥湿化痰,使水液输布正常,,使水液输布正常,生痰无源,肺气得以宣降,诸症自平生痰无源,肺气得以宣降,诸症自平19 肺肺肺肺 与与与与 肝肝肝肝20 六、肺六、肺 与与 肝肝 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以降为顺;肝主疏泄,肝气宜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以降为顺;肝主疏泄,肝气宜升,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升,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气机的调节对气机的调节方面1 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 肺气以肺气以降降为顺为顺调节全身气机调节全身气机肝肝 主主 疏疏 泄泄肝气以肝气以升升为宜为宜调调 畅畅 气气 机机升降协调升降协调,气机舒畅,共同维持人体,气机舒畅,共同维持人体气机正常气机正常21 2.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 肝失疏泄肝失疏泄→→升发太过升发太过→→气火上逆气火上逆→→灼伤灼伤肺阴肺阴→→肺失清肃肺失清肃————咳嗽、胸痛、少痰、甚咳嗽、胸痛、少痰、甚则咯血。

      又称则咯血又称““肝火犯肺肝火犯肺””((““木火刑金木火刑金””)) 肺失清肃肺失清肃→→肝升无制肝升无制→→肝气上逆肝气上逆————头头晕头痛目胀,面红目赤,胸胁胀痛晕头痛目胀,面红目赤,胸胁胀痛 22 肺肺肺肺 与与与与 肾肾肾肾23 七、肺七、肺 与与 肾肾 肺主气司呼吸,肺为气之主;肾主肺主气司呼吸,肺为气之主;肾主纳气,肾为气之根肺主行水,肺为水纳气,肾为气之根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脏,主宰水液代谢之上源,肾为水脏,主宰水液代谢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呼吸运呼吸运动动和和水液代谢水液代谢以及以及阴液互滋阴液互滋等方面24 1 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1 1))呼吸方面呼吸方面:: ① ①肺主气,司呼吸,为气之主;肺气肃降,以利肾主肺主气,司呼吸,为气之主;肺气肃降,以利肾主纳气 ② ②肾藏精,主纳气,为气之根,肾摄纳封藏,以助肺肾藏精,主纳气,为气之根,肾摄纳封藏,以助肺气肃降下行,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

      气肃降下行,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 两脏协调则维持呼吸运动正常两脏协调则维持呼吸运动正常2 2))水液代谢水液代谢:: ① ①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有赖肾阳的蒸腾气化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有赖肾阳的蒸腾气化 ② ②肾为主水之脏,肾主水赖肺气的宣发肾为主水之脏,肾主水赖肺气的宣发 共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协调3 3))阴液互滋方面阴液互滋方面::金水相生金水相生 金能生水:金能生水:肺阴充足,肃降于肾肺阴充足,肃降于肾→→肾阴充盈肾阴充盈 水能润金:水能润金:肾阴充盈,上润肺金肾阴充盈,上润肺金→→肺阴充足肺阴充足 25 2 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 1)呼吸方面)呼吸方面 肺气虚弱,肃降失司肺气虚弱,肃降失司 呼吸表浅,呼多吸少,胸闷,呼吸表浅,呼多吸少,胸闷, 肾气不足,摄纳无权肾气不足,摄纳无权 动则气喘动则气喘((2 2)水液代谢)水液代谢 肺失宣降,通调失职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肿、尿少。

      水肿、尿少 肾阳不足,气化无权肾阳不足,气化无权————水邪内停,上犯于肺,咳嗽喘息、水邪内停,上犯于肺,咳嗽喘息、 不能平卧不能平卧3 3)阴液互滋方面)阴液互滋方面 : 肾阴不足肾阴不足→→水不润金水不润金→→肺阴亏虚肺阴亏虚 肺阴亏虚肺阴亏虚→→金不生水金不生水→→肾阴不足肾阴不足 → →肺肾阴虚肺肾阴虚→→潮热、骨潮热、骨蒸、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干咳、甚至痰中带血蒸、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干咳、甚至痰中带血26 肝肝肝肝 与与与与 脾脾脾脾27 八、肝八、肝 与与 脾脾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统血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 1.1.肝之疏泄肝之疏泄与与脾之运化脾之运化在在饮食物的消化饮食物的消化方面相互为用;方面相互为用; 2. 2.肝之藏血肝之藏血与与脾之统血脾之统血在在血液运行血液运行方面方面相互协调。

      相互协调28 1 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1 1))消化方面消化方面::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机调畅→→脾升胃降正常脾升胃降正常→→运化正常运化正常土得土得木而达木而达”” 脾气健运脾气健运→→生血有源生血有源→→肝血充足肝血充足→→肝体得养肝体得养→→疏泄正常疏泄正常木赖土以培之木赖土以培之”” 两脏协调配合,以助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两脏协调配合,以助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 2))血液运行方面血液运行方面:: 主运化主运化————生血有源生血有源 调节血量调节血量 脾脾 肝主藏血肝主藏血 固藏血液固藏血液 主统血主统血————血行脉中血行脉中 防止出血防止出血 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29 2 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 1))消化方面消化方面::①①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可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可致肝脾不调肝脾不调。

      疏泄太过疏泄太过→→木旺乘土木旺乘土 疏泄不及疏泄不及→→木不疏土木不疏土 →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肝脾不调肝脾不调→→腹胀便溏、腹胀便溏、 嗳气、胸胁胀痛、食欲不振嗳气、胸胁胀痛、食欲不振②②脾失健运,影响肝之疏泄而致脾失健运,影响肝之疏泄而致““土壅木郁土壅木郁””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水湿内停、郁而化热→→熏蒸肝胆熏蒸肝胆→→肝失疏泄肝失疏泄→→胁痛、胁痛、 呕恶、黄疸、腹胀纳少呕恶、黄疸、腹胀纳少2 2))血液方面血液方面肝脾俱虚,藏血统血功能失常,可致血虚、出血和血瘀等证肝脾俱虚,藏血统血功能失常,可致血虚、出血和血瘀等证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化血不足化血不足→→肝血不足肝血不足→→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脾不统血脾不统血 肝不藏血肝不藏血 → →血行失常血行失常→→各种出血证:月经量多,崩漏各种出血证:月经量多,崩漏 30 肝肝肝肝 与与与与 肾肾肾肾31 九、肝九、肝 与与 肾肾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为封藏之本,肝与肾的关系,主要为封藏之本,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表现在精血互生精血互生,,藏泄互用藏泄互用,,肝肾肝肾阴阳互滋互制、同寄相火阴阳互滋互制、同寄相火方面。

      方面32 1 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1 1))精血同源互生精血同源互生,又称,又称““肝肾同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乙癸同源): 精血同源于水谷精气,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血同源于水谷精气,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肝藏血肝藏血————肝血赖肾精化生肝血赖肾精化生————精能生血精能生血 肾藏精肾藏精————肾精赖肝血滋养肾精赖肝血滋养————血能化精血能化精 精血互相滋生,互相转化精血互相滋生,互相转化——盛则同盛,衰则同衰盛则同盛,衰则同衰 ((2 2))藏泄互用藏泄互用::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制约肾之封藏,肾开合有度制约肾之封藏,肾开合有度 肾主封藏肾主封藏————制约肝之疏泄制约肝之疏泄 ,防止肝疏泄太过防止肝疏泄太过 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月经、排精正常月经、排精正常3 3))肝肾阴阳互滋互制,同寄相火肝肾阴阳互滋互制,同寄相火:: 肾阴滋养肝阴肾阴滋养肝阴————肝阳不亢肝阳不亢 肝阴资助肾阴肝阴资助肾阴————相火不亢相火不亢 肾阳资助肝阳,同寄相火肾阳资助肝阳,同寄相火————温煦肝脉,以防肝脉寒凝温煦肝脉,以防肝脉寒凝 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以维持肝肾阴阳协调平衡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以维持肝肾阴阳协调平衡33 2 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 1)精血病变,相互影响)精血病变,相互影响 肾精亏虚肾精亏虚→→精不生血精不生血→→肝血不足:头晕目眩、腰酸肢麻、肝血不足:头晕目眩、腰酸肢麻、月经量少、经闭早衰月经量少、经闭早衰 肝血不足肝血不足→→血不化精血不化精→→肾精亏虚肾精亏虚((2 2)藏泄失调)藏泄失调 肝失疏泄肝失疏泄 肾失封藏肾失封藏 → →月经紊乱、遗精、滑精月经紊乱、遗精、滑精((3 3)肝肾阴阳失调)肝肾阴阳失调 ① ①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不能滋养肝木→→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 肝阴不足肝阴不足→→相火妄动:遗精、性欲亢进相火妄动:遗精、性欲亢进 肾阴不足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头胀痛、急躁、易怒、中风肝阳上亢:头胀痛、急躁、易怒、中风 ② ②肝肾阳虚肝肾阳虚→→阴寒内盛:少腹冷痛、阳萎精冷、宫寒不孕阴寒内盛:少腹冷痛、阳萎精冷、宫寒不孕34 脾脾脾脾 与与与与 肾肾肾肾35 十、脾十、脾 与与 肾肾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先天之本,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脾与肾关系,主要表现在脾与肾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后天相互资先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生、相互促进和和津液代谢津液代谢两方面36 1 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1 1))先后天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先后天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共同维持人体,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生命活动 ① ①先天温养后天先天温养后天————脾主运化,赖肾阳温煦推动脾主运化,赖肾阳温煦推动 ② ②后天充养先天后天充养先天————肾主藏精,须脾化生水谷精肾主藏精,须脾化生水谷精微补充微补充((2 2))水液代谢水液代谢:共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协调共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协调 脾主运化水液脾主运化水液————以防肾水泛滥以防肾水泛滥 肾为主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开合有度,以助脾运开合有度,以助脾运37 2 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 1)脾病及肾)脾病及肾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肾精失充、肾精亏虚:头晕、耳鸣、肾精失充、肾精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腰膝酸软 脾阳久虚脾阳久虚→→损及肾阳、脾肾阳虚:畏寒肢冷、腹损及肾阳、脾肾阳虚:畏寒肢冷、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水肿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水肿((2 2)肾病及脾)肾病及脾 肾阳不足肾阳不足→→脾虚失运:下利清谷、腹部冷痛、水脾虚失运:下利清谷、腹部冷痛、水肿、尿少肿、尿少38 五五脏脏为为中中心心的的整整体体观观3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