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视剧《窦娥冤》与关汉卿剧本的区别.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663135
  • 上传时间:2017-08-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电视剧《窦娥冤》与关汉卿剧本的区别《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国学大师王国维对《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评论在课堂上观看了电视剧《窦娥冤》之后,我又研读了关汉卿的原著,从中感受到了关汉卿原著的精辟和同名电视剧对原著修改的精准到位,及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逻辑通过比对,我发现了原著和电视剧的几点不同:一、原著情节简单,在原著的基础上,电视剧增加了张驴儿贿赂、太守派刺客刺杀证人赛卢医等情节,使得作品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符合逻辑;二、原著中含有封建迷信思想和情节,由鬼魂上场控诉,在电视剧中改编者巧于构思,将翻案时间前移,继符合现代观众的思维,使情节高潮迭起,又有效的剔除了封建迷信思想;三、原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而电视剧为了通俗易懂使得语言和原著相差甚远回到原著,我们具体分析,作者关汉卿写了元代寡妇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2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通过窦娥先遭遇高利贷,接着又遭遇夫权、神权和政权等多重迫害,最后含冤屈死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吏的草官人命,并通过鬼魂复仇,表现了她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关汉卿原著具有自然分明的艺术结构, 《窦娥冤》在节奏安排上,紧凑集中,巧妙自然,虽然只是短短的四折戏,但由于作者匠心独用巧妙构思,因而,把剧情组织的繁简得体,疏密相间,使人读来既感到严守绳墨,两峰夹一谷无隙可击,又觉得节奏鲜明,摇曳多姿,在剪裁上,该简略处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如窦娥七岁到蔡家,一直到悲剧发生,中间十三年,许多情节只在第一折作了极简单的交代,从楔力铺陈,如对第三折的安排,作者没有按照审案紧接判决的一般规律处理,不是把公堂审问放在第三折,而是把张驴儿告状,窦蛾受刑等所有的事件都放在前两折,交代清楚,然后腾出笔3来,用第三折整一折戏来写窦娥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形成“两峰夹一谷的形势,从而把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关汉卿原著具有现实主义烘托出的浪漫主义,他为了抒发被压迫妇女感天动地的冤屈,表现被压迫人民宁死不屈的性格和有冤必伸的理想,按照自己对元代的深刻认识和窦娥性格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让窦娥临死前发出气壮山河的三桩誓愿,即六月飞雪、血飞白练、三年大旱,这虽然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幻想产物,但却反映了人民群众伸冤复仇的愿望,和真理不可战胜的力量三桩誓愿的实现,不是上天对窦娥的怜悯,而是人民力量的取大胜利通过这三桩震撼人心的誓愿,人们心中怒火为之燃烧,精神为之振奋,斗志为之昂扬最后, “天从人愿” 的安排,预示窦婚后斗争的胜利,而且是冤气大清,正义大伸,人心大快,而且告诉人们,不是封建主义的天地神权主宰着人民的命运,而是人民不可屈服的斗争精神,支配天地的意志剧终时窦天章的出现,窦天章对案情的重新审理,表现了作者对窦娥的深切同情,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善恶有报的良好愿望这一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下层群众惩恶扬善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以精神的安慰,反映了人民群众报仇雪恨的决心再次关汉卿原著具有强烈的悲剧气氛作品通过刻画窦娥的悲剧性格,展示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描写了封建制度给被压迫人民造成的社会悲剧。

      窦娥高尚的品格和悲苦的命运,构成她性格的特征,她的遭遇是悲苦的,抗争是坚强的,结局是悲惨的窦娥具有美好高尚的品质、坚贞不屈的性格,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4大和反抗势力的相对弱小,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冲突这种矛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法解决,作者不甘心让被压迫人民无声无息地死去,不肯让真,善,美的东西被无辜毁灭这折戏里运用独特的构思,创造了独特的悲剧美,窦娥一出声,阴风飕飕,杀气腾腾,气氛凄烈悲壮,使窦娥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构成一种悲剧的壮烈美最后,三桩誓愿实现,冤案平反昭雪悲剧性矛盾,处处化为喜剧性的结局,体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特征 作为悲剧的主人公,窦娥不仅是贪官屠刀下的屈死鬼,而且是封建社会的控诉者,抗争者窦娥的悲剧不仅是一个善良者被毁灭的悲剧,而且是一个抗争者被毁灭的悲剧它不仅使人产生悲哀之情,更令人激起悲壮之气电视剧《窦娥冤》共有四个高潮,一、蔡婆讨债遇劫;二、张驴下药诬告窦娥;三、法场斩娥;四、窦天章翻案情节不断起伏变化,高潮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调动着观众的观看热情电视剧从舞台演出本到电视分镜头拍摄剧本的创作过程中更是大胆地想象,情景交融,既充分展示电视艺术技巧的运用,又着力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窦娥冤》的创作人员熟悉戏曲艺术的时空转换关系、善于把握电视艺术场景写实、时空转换关系、充分利用镜头切换突出简洁,贴切地保持与剧情,使电视艺术的镜头运用得到了发挥剧中高潮处,窦娥行刑后,白练瞬间变成红练渐渐消失于漫漫大雪中,紧接着连续几个空镜头,被雪覆盖的台桌以及柱子等等,这一组空镜头将窦娥的冤屈形象地告诉了观众,画面的构思胜过了很多言语5的表达,实乃妙不可言,而窦娥在临死之前丰富的面部表情,既继承了戏曲化的技巧身段,又保留并发展了戏曲的精华既有影视的写实,又丰富了戏曲的写意;既有影视的叙事特点,又有戏曲写意的意境这种写实手法不仅没有破坏舞台的诗化意境,相反使意境更加优美、深邃,其想象空间更加耐人寻味电视镜头的技术化处理,背景音乐及语言口语化,以及字幕的运用等,在电视剧中都有所尝试,并不同程度地丰富了电视剧的表现手段与艺术内涵,在《窦娥冤》中明显可以看到当然,并非电视剧就完美无缺了,有时因其过多压缩传统戏曲的内容和舞台剧精湛的表演动作,使得观众感觉不过瘾也就是说,电视剧作为传统戏曲嬗变的一种表现形式,既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电视手段,又要保持和发展传统戏曲独特的美学风格总体来说,原著和其同名电视剧各有千秋,原著语言的锤炼很到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一读,而电视剧情节丰富,逻辑合理,能很好的吸引观众,值得一看。

      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应用化学093 班 刘建春20091221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