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文本与道儒关系演变研究.pdf
208页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老子》文本与道儒关系演变研究姓名:刘晗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中国古代史指导教师:臧振20070501《老子》文本与道儒关系演变研究刘晗摘要对于道家和《老予》的研究,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是,由于文献记载的不够确定,在《老子》文本问题上,汉代以后即有不少学者提出怀疑,并有不同的有关《老子》篇章结构的记载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至7 0 年代以前,学术界主要围绕《老子》是早出还是晚出两种见解展开讨论,在晚出的见解中又有《老子》成于战国的前期、中期、末期以至秦汉之际的不同2 0 世纪7 0 年代、9 0 年代出土了帛书和竹简‘老子》之后,学者们将它们与传世文本相互参证,先后否定了《老子》成书于秦汉之际和战国中、晚期的观点,并对传统道儒对立的看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尽管如此,有关t 老子》文本的演变特别是其中所反映的道儒关系的思想变化,仍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有人虽也曾提出过问题,但还没有科学地解决本文力图从版本的演变入手解答这个问题,这不仅对于理解和促进当下对《老子》的各种释读和校勘,而且对于设想未来的《老子》研究和演变应该是大有裨益的本文首先通过检讨 小足一奉完整的书,胤束奉/卜分章,分章皆后人所为.他在与‘老了新编枝释》时 把‘老了》的原结构伞部打乩,重新r 以分币.分五T .奇为“叫道1 “讧德”、“喻理”,“善行”、。
警世”、“治国”、“用兵”、自述1 、残简”几章、一订一f 一条.参见l :蚌:‘关于( 老了= ) 分章问题之管见》, 载‘针会科学辑刊》1 9 8 6 年第6 期,第8 6 砸又带京泉将通行奉《老了》八l + _ 一章改分为八l 叫章,打 乱腺束章序,按内容重新持列,分为道论、德论,修身、治田叫篇参见簟京泉:‘( 道德经) 新编及J e 论 证》.载‘文虫哲》2 0 0 3 年第1 期,第1 3 - 2 】贝:第2 期.第2 5 _ 3 2 贞. ⑤刘皈I 黄:‘论老了.1 [ - 人和( 老了) 其书》,载t 历史学》1 9 7 9 年第2 期.第7 - 1 】页:刘毓璜:‘先秦请了初 探》,南京:江嚣人民H ;版扎1 9 8 4 年1 0J 】第1 版.第1 3 6 .1 5 0 贞 ⑥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年1 1t r 】版,第9 6 页. ⑦张松如;‘老了说解' ,济南:齐鲁书社1 9 9 8 年4 月第】版,第4 5 1 贞.2 0近代刘师培均疑本章有注语杂入,但未怀疑首句之衍,王念孙最早怀疑本章首句“佳”字乃“隹( 唯) ”字之误,同本学者中井积德则在《老子雕题》中首先提出“佳字疑衍”的见解,证之以帛书,“佳”字确为衍文。
三是“圣人常无心”句之订正这一句通行本都作“圣人无常心”,而帛书本作“圣人恒无心”,当从帛书本为是,因为凡《老子》书中所用“常”字均为正面肯定的意义,而若依通行本,“常心”乃成反面的意思,与老子思想不合,况且汉宋注家严遵、河上公、李荣、王安石等人都以“无心”作解,与帛书正同学者们在高度肯定帛书‘老子》对校订今本《老子》的重大意义的同时,对帛书《老子》本身以及老子其人其书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有学者提出,帛书《老子》是最好的版本,而且认为它迟早将会取代今本《老子》,其具体理由是:用“道经”或“德经”来命名《老子》上下篇,名实不符,因为《老子》并非通篇论道或通篇论德而由这种名实不符的篇名,又导致了《老子》后来的篇次颠倒及某些文字的篡改;由于错误的篇名,导致了唐玄宗颠倒了篇次,使得‘老子》一开始便从道可道,非常道”这种艰深的哲理出发,大违老子初衷;今本《老子》有四分之一的章分章不妥当,帛书《老子》提供了审定分章的充分证据;帛书《老子》为今本《老子》颠倒混乱的章次提供了原始合理的顺序,《老子》之章次应按帛书本重新排列归队;今本《老子》文字谬误较多,帛书本提供了古而可靠的文字基础有了这些这些论据,尹振坏总结说:“在篇名、篇次、章次方面,帛书《老子》完全胜过今本‘老子》,而在分章与文字方面又可以纠正今本《老子》之误之不当。
显然,帛书‘老子》经过整理,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比今本 的结构j 性质》,载陈鼓麻主编:‘道家文化研究' 第十七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店1 9 9 9 年8 月第1 版.第] 6 0 - 1 6 1 贞 @ 裘锡土:‘郭店( 老了) 简初椿》,薮陈鼓戍土编;‘道家文化研究' 第t 一七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兰联书店1 9 9 9 年8 月第1 版.第2 7 - 2 8 贞. @ 高晨阳:‘亨| f 店楚简( 老于) 的真相及】e l j 今奉( 老子) 的关系一与郭沂先生商讨' ,载‘中国哲学史》1 9 9 9 年第3 期,第7 7 .8 l 贞记叔向引老聃之言,《战国策·魏策一》记魏武侯引老子的话,等等这些见于今本的话,俱不见于简本,足证郭店《老子》并非一个完足本这种观点虽然从整体上肯定《老子》一书为春秋末期老子的著作,但并不同意把郭店《老子》看作一个底本的摘抄本的看法,而认为《老子》书不一定全都是老子一人完成的,很可能是逐步完善、发展演变成通行本样式的,其大体规模当在战国早期或稍晚已基本形成,但至战国中期偏晚其结构可能仍然是松散的,或可称为“《老子》丛书”或“活页文本”。
从《老子》一书的原始形态向郭店竹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及各通行本的发展,编者们都是在有意识地重新编辑《老子》,使之趋向更为合理化,成为名符其实的一部书或文章因为《老子》一书经历了一个完善化、合理化的过程,所以就版本的优劣而言,很难说简本《老子》一定优于其后诸本,正如很难说帛书本《老子》一定优于其后各通行本一样聂中庆循着同一思路展开研究,有着大致相同的看法,“从简本《老子》的文本构成上看,当时尚未形成一个数量上相当于今本五千言的《老子》全本,简本《老子》正处在老子的语录缀合到编辑成书这样一种过渡形态”@ 竹简本《老子》与帛书本、通行本《老子》在内容上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即帛书本、通行本中比较激烈地批评儒家仁义思想的话不见于竹简本,如今本第十九章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在竹简本中作“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第五章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不见于竹简本研究者由此认为,早期的儒道关系并不像后来那样对立但是,又有研究者认为,竹简本《老子》不仅是摘抄本,而且是“援道入儒”的产物,是“儒家化”了的改编本,是“稷下道家”或“邹齐儒者”的传本@ 这样就更增加了对《老子》版本认识的复杂性,而要从竹简本《老子》来探讨《老子》的原貌或“祖本”就更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1 9 9 8 年5 月,在美国达慕思大学召开的郭店‘老子》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布①丁四新:‘郭店楚简思想研究》.北京:东方{ l ;版{ L2 0 0 0 年1 0 月第1 版,第3 6 - 4 1 页. ②聂中庆:‘郭店楚简( Z - 了) 研究》,北京:中o # 书局2 0 0 4 年2 月第1 版,第1 7 页 ③关十“绝伪弁虑.民复孝慈”{ 1 J .学术群解释小一,J t 中“虑”‘,nj } 史中依装锡圭按语作“诈”,刘信 芳秆为忸1 ,张口文释为峭”,季旭”、庞朴小I 叫患装氏看法.山土张释为此据荆门市博物馆 ‘郭店楚墓竹简》释文对十“慈1 ,研究肯多数据《尝了》令奉,把“了”凄为“慈”.把“干”舌作“孝” 的讹7 ,.但也有一砦研究肯认为“季于”足‘老于》原文.小心据今奉改读参见装锡土:‘中闰Ⅲt 古 文献l ·讲》,1 .拇:复‘口- 大学:I j 版t } I = 2 0 0 4 年1 2 门第1 版,第2 3 0 - 2 4 1C A ④陈鼓f 衄:‘从郭店简牟看( 老了:) 尚t 二发守中思想》,较陈敛心土编:《趱客文化研究》第卜七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二三联书店1 9 9 9 年8 .r 】第1 版,第6 9 —7 0 贝:李存山《从郭店楚向看早期道惴关系》,载 陈鼓麻土编:‘道客文化埘f 究》第t 七辑,北京:生活·读书·所知二联{ S 店1 9 9 9 年8 门第1 版.第4 2 3 - 4 3 5 贝. ⑤阔风五:‘郭店竹简的彤武特征发J e 分类意义,.载武汉人学中固立化研究院编:《郭店楚倚同向、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武汉:湖北人民j { ;版朴2 0 0 0 年5 门第J 版.第5 3 - 6 3 贞;曲钊:‘竹简( 老了) 的版奉归属 及J e 文献价值探微》,载武汉人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湖北人 民m 版礼2 0 0 0 年5 ,】版,第4 8 4 - 4 9 2 贞:黄人r 二:‘读郭简( 老了:) 并论J L 为郜齐惴肯之版奉》,载武汉 人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同际学术研¨会论义集》,武汉:湖北人民“:版社2 0 0 0 年5 月版,第4 9 3 - 4 9 8 贝.朗大学的罗浩( H a r o l dD .R o t h ) 曾试图用三种模型来表示传世本《老子》与郭店简本《老子》可能存在的三种关系,即“辑选”模型、“来源”模型和“并行文本”模型。
罗浩的这三种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老子》从简本到今本演变的几种可能性所谓“辑选”模型,即是说郭店《老子》对文是《老子》祖本的“辑选”而“来源”模型,是说郭店《老子》对文是祖本《老子》的来源之一如果郭店《老子》对文自身构成一种独立的文本,同祖本《老子》及从罗浩的研究中提到的《管子·内业》等类似作品一样,来自更早的一种或多种原始材料,即称之为“并行文本”模型罗浩还指出,竹简本《老子》甲组和丙组中都有相当于通行本六十四章的内容,但语句差异较大经过比较,他认为这两组简文不可能互相抄袭,“它们似乎代表两种独立的文本,由两位不同作者抄自两种不同的文本来源”回邢文进而认为,在郭店竹简本完成之时,‘老子》的文本仍处于尚未定型的变化状态,作为一部整体的、完整的文献,《老子》一书也许并非完成于一时@ 王博也注意到竹简本《老子》甲组和丙组所显示的传本的不同,从而认为《老子》书从出现到定型经历了一个流动而漫长的过程就竹简本、帛书本和通行本在语句上的差异而言,通行本与帛书本不同的地方,并不就意味着晚出,而是它有另外的来源,即竹简本也是通行本的来源之一@ 随后,李存山根据这些学者的观点,在罗浩的“并行文本”模型的基础上,把老子思想的原始形态作为郭店《老子》的来源,归纳出《老子》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另外两种模型,统称之为“演变模型”.李存山说,在他的“演变模型”中,还容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因为《老子》一书在逐步完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可能不仅是结构形式上的编辑,而且可能加进一些老子思想的原始形态所本来没有的内容。
他进一步推论,就现有的三类《老子》版本而言,虽然帛书本早于传世本,但帛书本并不完全具有更接近老子思想的原始形态( 或称“祖本”) 的优越性;同样,虽然竹简本早于帛书本和传世本,但竹简本也不完全具有更接近老子思想的原始形态的优越性;而且,由于传世本有竹简本( 以及推测性的其他简本) 和帛书本两个来源,所以传世本并不一定就劣于竹简本或帛书本这也就是说,就现有的三类《老子》版本而言,它们各有所长,我们若只根据其中的某一类来探讨老子思想的原始形态( 或祖本”) ,条件并不成熟李若晖也认为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老子》原本,我们必须将每①罗洁:《郭店( 老于) 对文中一些方法论问韪》.载陈鼓戍主编:‘道家文化研究) 第十七辑,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二三联书店1 9 9 9 年8 月第J 版,第2 0 0 .2 0 2 贝 ②艾兰、魏克彬蟓编,邢义编译:‘郭店( 老了) :东西方学肯的对话' ,北京:学苑出版社2 0 0 2 年9 月第1 版.第6 6 - 7 1 贞@ l :博:‘关于郭店楚墓竹简《老了) 的结构| j 性质~兼论1 1 - o j 通行本( 老了) 的关系,,载陈敛应主编:‘道 客文化研究》第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