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商事仲裁法(中文版).doc
11页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UN doc. A/40/17, 附件I,1985年6月21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第一章 总则第1条 合用范畴* (1)本法合用于国际商事**仲裁,但须服从在本国与其她任何一国或多国之间有效力的任何协定 (2)本法之规定,除第八、九、三十五及三十六条外,只合用于仲裁地点在本国领土内的状况 (3)仲裁如有下列状况即为国际仲裁: (A)仲裁合同的当事各方在缔结合同时,她们的营业地点位于不同的国家;或 (B)下列地点之一位于当事各方营业地点所在国以外: (a)仲裁合同中拟定的或根据仲裁合同而拟定的仲裁地点; (b)履行商事关系的大部分义务的任何地点或与争议标的关系最密切的地点;或 (C)当事各方明确地批准,仲裁合同的标的与一种以上的国家有关 (4)就第(3)款而言: (A)如当事一方有一种以上的营业地点,营业地点为与仲裁合同关系最密切的营业地点; (B)如当事一方没有营业地点,以其惯常住所为准 (5)本法不得影响规定某些争议不可交付仲裁或仅根据本法之外的规定才可以交付仲裁的本国其她任何法律 第二条 定义及解释规则 在本法范畴内: (A)“仲裁”是指无论与否由常设仲裁机构进行的任何仲裁; (B)“仲裁庭”是指一名独任仲裁人或一组仲裁人; (C)“法院”是指一国司法系统的一种机构或机关; (D)本法的规定,除第二十八条外,容许当事各方自由决定某一问题时,这种自由涉及当事各方授权第三者涉及机构作出此种决定的权利; (E)本法的规定提到当事各方已达到合同或也许达到合同的事实时,或在任何其她状况下援引当事各方的一项合同时,此种合同涉及其所援引之任何仲裁规则; (F)本法的规定,除第二十五条(A)项和第三十二条(2)款(A)项外,提及祈求时,也合用于反祈求;提及答辩时,也合用于对这种反祈求的答辩。
第三条 收到书面通讯 (1)除非当事各方另有合同: (A)任何书面通讯,如经当面递交收件人,或投递到收件的营业地点、惯常住所或通信地址,或经合理查询仍不能找到上述任一地点而以挂号信或能提供作过投递企图的记录的其她任何方式投递到收件人最后一种为人所知的营业地点、惯常住所或通信地址,即应视为已经收到;(B)通讯应被视为已于以上述方式投递之日收到2)本条规定不合用于法院程序中的通讯第四条 放弃提出异议的权利 当事一方如懂得本法中当事各方可以背离的任何规定或仲裁合同规定的任何规定未得到遵守,但仍继续进行仲裁而没有但是分迟延地或在为此订有时限的状况下没有在此时限内对此种不遵守情事提出异议,则应视为已放弃其提出异议权利第五条 法院干预的限度由本法管辖的事情,任何法院均不得干预,除非本法有此规定第六条 法院或其她机构对仲裁予以协助和监督的某种职责第十一条第(3)和(4)款、第十三条第(3)款、第十四条、第16条第(3)款和第三十四条第(2)款所指的职责应由……(实行本示范法的每个国家具体指明履行这些职责的一种法院或一种以上的法院或其她有权力的机构)履行 第二章 仲裁合同第七条 仲裁合同的定义和形式 (1)“仲裁合同”是指当事各方批准将她们之间的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特定法律关系上已经发生或也许发生的一切或某些争议提交仲裁的合同。
仲裁合同可以采用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形式或单独合同的形式 (2)仲裁合同应是书面的合同如载于当事各方签字的文献中,或载于往来的书信、电传、电报或提供合同记录的其她电讯手段中,或在申请书和答辩书的互换 中当事一方声称有合同而当事她方不否认,即为书面合同在合同中援引载有仲裁条款的一项文献即构成仲裁合同,但该合同须是书面的并且这种援引足以使该仲裁 条款构成该合同的一部分 第八条 仲裁合同和向法院提出的实体性申诉 (1)就仲裁合同的标的向法院提起诉讼时,如当事一方在不迟于其就争议实体提出第一次申述时规定仲裁,法院应让当事各方交付仲裁,除非法院认定仲裁合同无效、不能实行或不能履行 (2)本条第(1)款所指诉讼已提起时,仍然可以开始或继续进行仲裁程序,并可作出裁决,同步等待法院对该问题的判决 第九条 仲裁合同和法院的临时措施 在仲裁程序开始前或进行期间,当事一方祈求法院采用临时保全措施和法院准予采用这种措施,均与仲裁合同不相抵触 第三章 仲裁庭的构成第十条 仲裁人人数 (1)当事各方可以自由拟定仲裁人的人数 (2)如未作此拟定,则仲裁人的人数应为三名 第十一条 仲裁人的委任 (1)除非当事各方另有合同,否则不应以所属国籍为理由排除任何人担任仲裁人。
(2)当事各方可以自由地就委任一名或数名仲裁人的程序达到合同,但须遵从本条第(4)和第(5)款的规定 (3)如未达到此种合同: (A)在仲裁人为三名的仲裁中,当事每一方均应委任一名仲裁人,这样委任的两名仲裁人应委任第三名仲裁人;如当事一方未在收到当事她方提出如此行事之要 求的三十天内委任仲裁人,或两名仲裁人在被委任后三十天内未就第三名仲裁人达到合同,则经当事一方祈求,应由第六条规定的法院或其她机构委任; (B)在独任仲裁人的仲裁中,如当事各方未就仲裁人达到合同,则经当事一方祈求,应由第六条规定的法院或其她机构委任 (4)根据当事各方合同的委任程序,如果: (A)当事一方未按这种程序规定的规定行事,或 (B)当事各方或两名仲裁人未根据这种程序达到预期的合同,或 (C)第三者,涉及机构,未履行根据此种程序所委托的任何职责,则当事任何一方均可祈求第六条规定的法院或其她机构采用必要措施,除非委任程序的合同订有保证能委任仲裁人的其她措施 (5)就本条第(3)或第(4)款交由第6条规定的法院或其她机构的事情所作出的决定,不容上诉该法院或其她机构在委任仲裁人时应合适顾及当事各方协 议的仲裁人所需具有的任何资格,并合适顾及尽量保证委任独立和公正的仲裁人的种种因素,并且在委任独任仲裁人或第三名仲裁人时,还应考虑到委任一名所属 国籍与当事各方均不相似的仲裁人的合适性。
第十二条 回避的理由 (1)在被询几有关其也许被委任为仲裁人之事时,其应当披露也许对其公正性或独立性引起合法的怀疑的任何状况仲裁人从被委任之时起直至在整个仲裁程序进行期间,应不迟延地向当事各方披露任何此类状况,除非其已将此状况告知当事各方 (2)仅因存在对仲裁人的公正性或独立性引起合法的怀疑的状况或她不具有当事各方商定的资格时,才可以对仲裁人提出回避当事一方只有根据其作出委任之后知悉的理由才可以对其所委任的或参与委任的仲裁人提出回避 第十三条 提出回避的程序 (1)当事各方有权对仲裁人提出回避的程序达到合同,但须服从本条第(3)款的规定 (2)如未达到此种合同,拟对仲裁人提出回避的当事一方,应在她得知仲裁庭构成或得知第十二条第(2)款所指的任何状况后十五天内向仲裁庭提出书面陈述,阐明提出回避的理由除非其规定回避的仲裁人辞职或当事她方批准所提出的异议,否则仲裁庭应就回避事宜作出决定 (3)如根据当事各方合同的任何程序或本条第(2)款的程序提出的回避不成立,提出回避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驳回其所提出的回避的决定告知后三十天内 祈求第6条规定的法院或其她机构就该回避作出决定,该决定不容上诉;在等待对该祈求作出决定的同步,仲裁庭涉及被提出回避的仲裁人可以继续进行仲裁程序和 作出裁决。
第十四条 未行事或不能行事 (1)如果仲裁人在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职责或由于其她因素未能但是分迟延地行事,其委 任即告终结,如果其辞职或当事各方对终结其委任达到合同的话但如对上述任何因素仍有争议,当事任何一方均可祈求第六条规定的法院或其她机构就终结委任一 事作出决定,该决定不容上诉 (2)如果按照本条或第13条第(2)款的规定,一名仲裁人辞职或当事一方批准终结对一名仲裁人的委任,并不意味着承认本条或第十二条第(2)款所指任何理由的有效性 第十五条 委任替代仲裁人 因根据第13条或第14条的规定或因仲裁人由于任何其她因素而辞职或因当事各方合同解除仲裁人的委任或在任何其她状况下终结仲裁人的委任时,应按照本来合用于委任被替代的仲裁人的规则委任替代仲裁人 第四章 仲裁庭的管辖权第十六条 仲裁庭对其管辖权作出裁定的权力 (1)仲裁庭可以对其管辖权涉及对仲裁合同的存在或效力的任何异议,作出裁定为此目的,构成合同一部分的仲裁条款应视为独立于合同其他条款的一项合同仲裁庭作出有关合同无效的决定,不应在法律上导致仲裁条款无效 (2)有关仲裁庭无权管辖的抗辩不得在提出答辩书之后提出当事一方已委任或参与委任仲裁人的事实,不阻碍其提出此种抗辩。
有关仲裁庭超越其权力范畴的 抗辩,应在仲裁程序中被指越权之情事浮现后立即提出在这两种状况下,仲裁庭如觉得有合法理由,均可准许推迟提出抗辩 (3)仲裁庭可以 根据案情将本条第(2)款所指抗辩作为一种初步问题裁定或在实体裁决中裁定如果仲裁庭作为一种初步问题裁定它有管辖权,当事任何一方均可在收到裁定告知 后三十天内规定第六条规定的法院对这一问题作出决定,该决定不容上诉;在等待对这种规定作出决定的同步,仲裁庭可以继续进行仲裁程序和作出裁决 第十七条 仲裁庭裁定采用临时措施的权力 除非当事各方另有合同,仲裁庭经当事一方祈求,可以裁定当事任何一方就争议的标的采用仲裁庭也许觉得有必要的任何临时性保全措施仲裁庭可以规定当事任何一方提供有关此种措施的妥适担保 第五章 仲裁程序的进行第十八条 对当事各方平等相待 当事各方应得到平等相待,并应被予以充足的机会陈述其案情 第十九条 程序规则的拟定 (1)在不违背本法规定的状况下,当事各方可以自由地就仲裁庭进行仲裁所应遵循的程序达到合同 (2)如未达到此种合同,仲裁庭可以在本法规定的限制下,按照它觉得合适的方式进行仲裁授予仲裁庭的权力涉及拟定任何证据的可采性、有关性、实质性和重要性的权力。
第二十条 仲裁地点 (1)当事各方可以自由地就仲裁地点达到合同如未达到此种合同,仲裁地点应由仲裁庭拟定,但应考虑到案件的状况,涉及当事各方的以便 (2)虽有本条第(1)款的规定,除非当事各方另有合同,仲裁庭可以在其觉得合适的任何地点会面,以便在其成员间进行磋商,听取证人、专家或当事各方的意见或检查货品、其她财产或文献 第二十一条 仲裁程序的开始 除非当事各方另有合同,特定争议的仲裁程序,于被申请人收到将该争议提交仲裁的祈求之日开始 第二十二条 语文 (1)当事各方可以自由地就仲裁程序中要使用的一种或数种语文达到合同如未达到此种合同,仲裁庭应拟定仲裁程序中要使用的一种或数种语文除非其中另有规定,这种合同或拟定应合用于当事一方的任何书面陈述、仲裁庭的任何开庭、裁决、决定或其她通讯 (2)仲裁庭可以命令任何文献证据应附具当事各方合同的或仲裁庭拟定的一种或数种语文的译本 第二十三条 申请书和答辩书 (1)在当事各方合同的或仲裁庭拟定的期间内,申请人应申述支持其祈求的多种事实、争议点以及所谋求的救济或补救,被申请人应逐项作出答辩,除非当事各 方对这种申述和答辩所规定的项目另有合同。
当事各方可以随同其陈述提交其觉得有关的一切文献,也可以附带述及其将要提交的文献或其她证据 (2)除非当事各方另有合同,在仲裁程序进行中,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得修改或补充其祈求或答辩,除非仲裁庭考虑到提出已迟而觉得不适宜容许作此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