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1069759
  • 上传时间:2018-05-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高高中中生生物物科科学学家家总总结结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必必修修一一第第1章章))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 年,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许多小 室,并命名为细胞 (观察到的是死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 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3.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 细结构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4.施莱登和施旺(★★):施莱登提出细胞是 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施旺发表《关于动植物 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提出了细胞学说, 论证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5.魏尔肖(★):1858 年,总结出“细胞通过 分裂产生新细胞” , “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 在的细胞” 二、二、对对生生物物膜膜结结构构的的探探究究历历程程((必必修修一一 第第4 章章))1.欧文顿(★★):1895 年,他曾用 500 多 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 的试验,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 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是由脂质组成2.(★★)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 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成 单分子层,结果膜面积为细胞膜的 2 倍。

      得出 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3.罗伯特森(★★):1959 年,在电镜下看 到了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 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静态模 型) 4.1970 年,科学家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分别标 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蛋白质,融合一段时间后 两种颜色均匀分布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5.桑格和尼克森(★):1972 年,提出“流动 镶嵌模型” 三、酶的发现(必修一三、酶的发现(必修一第第5章章)) 1.斯帕兰札尼:1783 年,通过鹰吞食金属笼包裹的肉块,证实胃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2.巴斯德:1857 年,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 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 细胞的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3.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 物质,但只在酵母菌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4.毕希纳:发现酵母菌研磨获得的提取液能把 糖类变成酒精,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 称为酿酶5.萨姆纳:1926 年,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 酶的结晶,并证实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6.切赫和奥特曼:1982 年,发现少数 RNA 也 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必修一第四、光合作用的发现(必修一第 5 章)章)1.普里斯特利(★★):1771 年,通过小鼠 窒息、蜡烛熄灭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英格豪斯(★★):1779 年,发现普利斯 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 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 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3.1785 年,人们确定绿叶在光下放出 O2,吸 收 CO24.梅耶(★★):1845 年,根据能量转化与 守恒定律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 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5.萨克斯(★★★):1864 年,发现叶片曝 光一侧经碘蒸气处理变深蓝色,而遮光一侧没 颜色变化,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1865 年, 他证明叶绿素仅存在于叶绿体中 (P99、P102)6.恩格尔曼(★★★):1880 年,发现好氧 细菌只向水绵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证明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P100 )7.鲁宾和卡门(★★★):1939 年,用同位 素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8.卡尔文(★★★):在 20 世纪 40 年代, 用14C 标记 CO2 ,探明 CO2 中碳在光合作用中2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四、遗传(必修四、遗传(必修 2)) 1.孟德尔(★★★):遗传学之父,1865 年, 以豌豆为材料,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分离定 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约翰逊:1909 年,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命 名为基因并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 概念 (P12) 3.魏斯曼:预言存在减数分裂后在 1890 年 被证实 (P16) 4.萨顿(★★):1903 年,用蝗虫细胞研究 减数分裂,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 的平行关系,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 上 5.摩尔根(★★★):以红白眼果蝇为材料, 用假说-演绎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 列 6. 格里菲思(★★★):1928 年,通过肺炎 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 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 R 型细菌转化 为 S 型细菌,且这种转化可以遗传7.艾弗里(★★★):1944 年,通过肺炎双 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 DNA,也就是说 DNA 才是遗传物质8.赫尔希和蔡斯(★★★):1952 年,通过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 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DNA9.沃森和克里克(★★★):1953 年,提出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后又提出半保留 复制的假说,并被其他科学家实验证实(P52) 10.克里克(★):1957 年,提出中心法则, 之后补充了 RNA→RNA 和 RNA→DNA 两条途 径。

      11.克里克:1961 年,以 T4 噬菌体为材料, 研究其中某个碱基的增加或减少对其编码的蛋 白质的影响,发现增添或缺失 3 个碱基时还能 合成正常蛋白质,而增添或缺失 1 或 2 个不能,证明 3 个碱基编码 1 个氨基酸并表明遗传密 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 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P75)12.尼伦伯格和马太:1961~1962 年,采用蛋 白质体外合成技术,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 核苷酸,分别加入各种氨基酸,发现加入苯丙 氨酸的试管出现肽链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P75)五、生物进化理论(必修二弟五、生物进化理论(必修二弟 7 章)章) 1.拉马克(★★):1809 年,最先提出了生 物进化的学说,打破神创论,提出用进废退和 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1859 年,出版《物种起 源》 .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六、稳态六、稳态 1.贝尔纳:1857 年,推测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机制为神经调节P8) 2.坎农(★):1926 年,提出稳态调节机制 的经典解释:神经—体液调节3.沃泰默(★):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 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 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但是他 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 难以剔干净的缘故4.斯他林和贝利斯(★★):1902 年,从小 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进胰液分泌的物质— —促胰液素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七、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必修三第七、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必修三第 3 章)章)1.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 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 部伸长区时,会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 长快,因而向光性弯曲2.鲍森·詹森(★):1910 年,发现胚芽鞘 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很可能是物质3.拜尔(★):1914 年,发现胚芽鞘的弯曲 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 均匀造成的4.温特(★★★):1928 年,确定造成胚芽3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 生长素5.郭葛:1931 年,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生 长素效应的物质——吲哚乙酸(IAA)(但还不 确定生长素就是 IAA)6.1946 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 素,并确认它就是 IA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