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身抗体的检测.ppt

51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49943099
  • 上传时间:2018-08-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50M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自身抗体的检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应用及应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检验科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曹青凤曹青凤2012.9.192012.9.19抗核抗体(ANA)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抗核抗体的定义® 传统定义:针对细胞核成分抗原总称 ® 广义定义:针对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 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对ANA的理解不再 局限于核成份,而是指核质和核蛋白的 总称ANA测定原理和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现多以Hep-2细胞(人喉 癌上皮细胞)为底物(Ag),其以核质丰富而极 大地提高了ANA检测的阳性率和滴度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标准筛选试验 ®我们实验室采用欧蒙荧光检测系统,将1:100作 为血清起始稀释度,所以如果是低滴度的1:100 阳性,只能视为一个临界可疑值,临床意义不 大®ANA作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筛选试验必须 强调高滴度ANA的靶抗原分布整个细胞,包括细胞核、 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 周期蛋白等ANA检测的临床意义 ® ANA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 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疾病,常作为 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 疗效观察的指标® 已证实ANA对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 诊断价值。

      ANA的靶抗原为细胞核内的不同生化成份,包括核酸、细胞核蛋白和 核糖体蛋白在不同疾病中,特别是风湿 性疾病,其抗体谱有一定的特意性在炎 症性风湿病中ANA阳性率在20%-100%之 间,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ANA阳性率 最低,为20%-40%所以,检测ANA对于不同类型风湿病意义重大⑴ SLE活动性:占95%-100%,非活动性:占80%-100%2)药物诱导的SLE:占100%3)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占100%4)其它风湿性疾病:占20%-50%(5)进行性系统硬化症:占85%-95% 6)多肌炎和皮肌炎:占30%-50%7)干燥综合征:占70%-80%8)慢性活动性肝炎:占30%-40%9)溃疡性结肠炎:占26%常见疾病其它还可见于: 非结缔组织疾病中也可 出现阳性;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也 可出现阳性,但滴度低,并且常表现为 IgM型;高滴度ANA则高度提示自身免 疫性疾病ANA(+)的原因®风湿性疾病®SLE®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血管炎®RA®正常的健康人®女性>男性,出现 率随年龄而增加®风湿性疾病患者亲 属®?孕妇®药物诱导®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感染®血液系统异常®恶性肿瘤SLE患者使用IIF法测定ANA阴性的一些解释 ®技术方面®临床方面®经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终末期肾病®隐蔽ANA:与循环中免疫复合物结合,沉积 于组织®由于大量蛋白尿而从肾脏丢失ANA的荧光染色型别Ø细胞核:核均质型(DNA、组蛋白和核小体等)核颗粒型(Sm、uRNP、SS-A、SS-B、Ku、I和Ⅱ型周期蛋 白)核膜型(板层素、gp120等)核仁型(SCL-70、PM-SCL、RNA多聚酶、原纤维蛋白等)核浆点型(着丝点、核多点及核少点型)Ø细胞浆:胞浆颗粒型(线粒体、Jo-1、核糖体等)胞浆纤维型:波形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等Ø分裂期细胞阳性:纺垂体、中间体、中心体等根据产生的荧光模型、靶抗原的分布部位分类如下:ANA筛查的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基质组合为:HEP-2细胞 + 灵长类肝( 猴) 核颗粒型:核粗颗粒型®抗核抗体染色类型核仁型(nucleolar)均质性 ( homogeneous )ANA的 荧光类型® ANA试验的结果中一般会报告其分型,这些 分型可能与某一特定的抗原反应活性相关 分型 相关疾病 核仁型硬皮病 着丝丝点型CREST综综合征 周边边型SLE 斑点型/ 弥散型混合性结缔组织结缔组织 病(MCTD)抗双链DNA抗体(ds-DNA) 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检测:测定抗ds-DNA以血鞭毛虫属的 绿萤短膜虫为靶抗原基质,可联合使用 HEp-2细胞及灵长类肝组织检测。

      ®自身抗原:位于DNA脱氧核糖磷酸框架 上抗dsDNA抗体荧光模式 : 绿蝇短膜 虫:动 基体均 质的或 边缘亮 度增强 的荧光 Hep-2细胞 :细胞 核的均 质型荧 光临床应用抗双链DNA抗体(ds-DNA)是系统性 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因检测方 法而异,在40-90%但抗ds-DNA阴性并不 能排除患有SLE的可能性抗ds-DNA抗体具 有预测价值,85%的出现抗ds-DNA抗体的 健康人在五年内发展为SLE已证实抗ds- DNA抗体参与SLE的病理过程,在疾病形成 过程中,抗ds-DNA和其抗体形成的免疫复 合物沉积在皮下毛细血管、肾和其他器官内 ,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导致组织损伤 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随着疾 病活动的控制,抗ds-DNA抗体滴度可 以下降或消失 ANA谱3检测及临床应用抗RNP/Sm抗体荧光模式: Hep-2片:细 胞核粗颗 粒,核仁 阴性 肝组织切片: 同上 荧光法不能区 分抗RNP 和抗体Sm 抗RNP/Sm抗体®自身抗原:抗原RNP和Sm属于一组小核糖核 蛋白(snRNP),由低分子量的RNA和多种 蛋白质组成,RNA中尿苷(U-RNA)含量较 高。

      ®临床意义:高滴度的抗RNP抗体为 混合结缔 组织病(MCTD)的特征,发生率为 95~100%也可出现于SLE,但总是与抗 Sm抗体同时出现抗Sm抗体对SLE具有高 度特异性,发生率为20~40%抗SSA/SSB抗体荧光模式 Hep-2片: 细胞核呈 细颗粒荧 光,核仁 不发光 肝组织片: 细颗粒荧 光抗SSA/SSB抗体®自身抗原:SSA抗原是一个小核糖核蛋白, 由一个RNA分子和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的分子量为52KD和60KD抗体直接 针对蛋白质的抗原决定簇SSB抗原是分子 量为48kD的磷酸化蛋白®临床意义;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SS),也见 于SLE、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偶 见于慢活肝抗SSA抗体在新生儿红斑狼疮 的发生率几乎为100%核仁阳性(Nucleolar)®核仁荧光增强,核浆均质型---Scl-70抗 体 ®核仁均质型---PM-Scl及其他抗原抗体 ®核仁细颗粒型---原纤维蛋白抗体®核仁粗颗粒型---RNA多聚酶-1抗体抗Scl-70抗体荧光模式: Hep-2片:细 胞核几乎 均质的荧 光,核仁 荧光加强 而且也为 均质型, 胞浆无荧 光 肝组织片; 细胞核颗 粒或均质 型荧光, 常见到细 胞核荧光 。

      抗Scl-70抗体®自身抗原:为DNA拓扑异构酶1,分子 量为100KD在DNA双链的复制和转录 中起作用®临床意义:25~70%的系统性硬化症( PSS)弥漫型患者阳性,局限型硬皮病 患者阴性细胞浆阳性®胞浆均质型---抗核糖体抗体细颗粒---抗Jo-1抗体 ®胞浆颗粒型 粗颗粒---AMA抗体滴状点状---溶酶体抗体核周颗粒--高尔基体抗体®胞浆纤维型 细纤维---波形蛋白抗体环状纤维---原肌球蛋白抗体针状纤维---肌动蛋白抗体抗核糖体抗体荧光模式: Hep-2:胞浆 细颗粒到 均质状、 非常致密 的荧光 肝组织片: 岛状荧光 临床意义: SLE的特 异性抗体 ,与精神 症状有关 抗Jo-1抗体荧光模式: Hep-2:胞浆 颗粒到细 块状荧光 肝组织片:胞 浆中弱荧 光 自身抗原:组 氨酰tRNA 合成酶 临床意义:见 于PM,发 生率 25~35%抗线粒体抗体荧光模式: Hep-2:胞 浆内粗的 颗粒型荧 光 大鼠肾组织 切片:肾 小管明显 荧光,肾 小球荧光 较弱抗线粒体抗体®自身抗原:位于真核细胞线粒体膜的内 面线粒体自身抗原为2-氧酸脱氢酶复 合体的亚单位,为一组自身抗原,其中 与PBC有关的包括:®(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2)支链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 BCOADC)®(3)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OGDC )抗线粒体抗体®临床意义:AMA-M2对PBC具有诊断意义。

      ®AMA亚型与疾病的相关性:®AMA-1:梅毒、干燥综合征®AMA-2:PBC®AMA-3:药物性红斑狼疮®AMA-4:PBC与AIH重叠®AMA-5: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MA-6:异烟肼引起的药物性肝炎®AMA-7:AIH®AMA-8:AIH、闭塞性血栓性血管炎®AMA -9:药物性肝炎®AMA-10:SLE分裂期细胞阳性®染色体阳性---染色体相关抗体,相关疾 病?®纺锤体纤维阳性---纺锤体纤维抗体,如 燕麦细胞型支气管肺癌®中间体阳性---中间体抗体,相关疾病?®细胞两极阳性---中心粒抗体,相关疾病 ?®着丝点阳性---抗着丝点抗体抗着丝点抗体(ACA)荧光模式: Hep-2:细胞核细 的、相同大小 的颗粒荧光, 分裂期颗粒荧 光带状位于细 胞中间 肝组织片:分布 于细胞核的 10~20个颗粒 ,荧光弱,易 被忽略抗着丝点抗体®自身抗原:着丝粒中的三种不同的蛋白 质:着丝点蛋白A、B、C,主要抗原为 着丝点蛋白B®临床意义:对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亚型 (CREST综合征)有诊断意义阳性 率80~95%还可见于PBC、SS等器官/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平滑肌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浆型 )cANCA®荧光模式 :®猴肝:肝 血窦区粒 细胞强荧 光,而肝 细胞阴性 。

      甲醛固 定的中性 粒细胞: 胞浆内粗 大到细的 荧光颗粒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浆型 )®自身抗原:为丝氨酸蛋白酶-蛋白酶3(PR3 )该靶抗原为可溶性蛋白,存在于正常中 性粒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临床意义:cANCA可见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 主要见于Wengener’s肉芽肿,约占ANCA 阳性率的80~95%cANCA被认为是活动性 Wengener’s肉芽肿和微多动脉炎的特异和敏 感的标志性抗体还见于Churg-Strauss综合 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 )pANCA®荧光模式 :®乙醇固定 的中性粒 细胞:细 胞核周围 平滑的带 状荧光, 细胞核阴 性®猴肝:肝 血窦区粒 细胞强荧 光,而肝 细胞阴性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 )®自身抗原:主要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 ),其他抗原还有白细胞弹性蛋白酶,组织 蛋白酶G、溶菌酶及乳铁蛋白等®临床意义:见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可见于 Wengener’s肉芽肿、微多动脉炎、Churg- Strauss综合征、炎性肠病、自免肝、系统性 风湿病(RA、SLE、SS、PM/DM)抗平滑肌抗体(SMA)荧光模式: 大鼠胃组织, 呈现肌膜、 黏膜肌层和 肌膜腺体间 收缩纤维的 明显细胞浆 荧光 。

      大鼠肾组织, 肾小管细胞 内原纤维、 肾小球膜细 胞及血管肌 层的荧光抗平滑肌抗体(SMA)®自身抗原:主要的靶抗原为肌动蛋白, 肌动蛋白可以单体(G-肌动蛋白)或聚 合体(F-肌动蛋白)形式存在于微丝中 , F-肌动蛋白自身抗原与自免肝关系 密切,而G-肌动蛋白自身抗原则与酒精 性肝硬化有关®临床意义: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PBC 、酒精性肝硬化抗角蛋白抗体(AKA)荧光模式: 大鼠食管, 仅限于上 皮角质层 的较强的 线性分层 的均质荧 光抗角蛋白抗体(AKA)®自身抗原:丝聚蛋白(filaggrin)为 AKA的靶抗原®临床意义:见于RA,阳性率36~59%, 特异性95~99%还是一个潜在的预后 标志,高抗体滴度可能预示着较严重的 RA类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有三种荧光模式: LKM-1:肝细胞胞 浆明显荧光, 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