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规》图文全解(含故事典故).ppt
46页《弟子规》图文全解《弟子规》图文全解( (含含故事典故故事典故)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宋濂:顶风冒雪不失约宋濂:顶风冒雪不失约• 明代名臣宋濂lián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所以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有一次,他借到了一本书,越读越爱读,就想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当时正是隆冬腊月,滴水成冰母亲见小宋濂这么辛苦,就劝他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扬起头来,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了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求教,因为找这位学者求教的人很多,所以事先就确定好了见面的日期,谁料到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但宋濂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挑起行李就准备上路母亲惊讶地拦住他说:“孩子啊,这样的天气怎么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巳经大雪封山了,路肯定不通你就这一件旧棉袄,怎么能抵御得住深山里的严寒呢?”宋濂耐心对母亲解释道:“娘啊,我也知道天冷雪大路不好走,可是今天要是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是失约。
失约,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冒着严寒出现在老师面前时,老师由衷地称赞道:“这样守信好学的年轻人,将来必定有出息!”董遇巧用三余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书读百遍(有余力则学文)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其意自见•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陆绩六岁作客,怀橘二枚献母陆绩六岁作客,怀橘二枚献母•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告辞回家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吃,并非自已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同学们!陆绩时时想着母亲,希望母亲和他一起分享甜美的橘子,这般孝心,多令人感动!我们对父母亲不仅不私藏东西,更要能体贴亲心啊! 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苦苦 心心 劝劝 父父• 从前,有个叫孙元觉的少年,小时候就十分懂事,可他的父亲对祖父却非常不孝敬。
有一天,父亲要把病弱的爷爷扔到深山里去孙元觉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可是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会变成妖怪的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这时,孙元觉对父亲说:“扔了爷爷把筐子拿回去吧父亲不明白他的意思,孙元觉说:“等到你老了,我好用它来装你,把你扔到山里来呀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最终改变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母在一子寒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单母去三子单闵子骞谏父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亲有过谏使更 亲憎我孝方孝亲憎我孝方孝]•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lúlú花的•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 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解: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汉汉 文文 帝帝 侍侍 母母• 西汉时,汉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很孝顺自己的母亲虽然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他从没忘记到母亲的房间去问候后来文帝的母亲病了,他日夜精心服侍,甚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母亲吃药时,他都要先亲口尝尝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长达三年之久,实在难能可贵后来,汉文帝侍奉母亲的故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孝孝 感感 动动 天天• 汉代有个叫董永的人,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
后来父亲也不幸去世,由于家里穷,董永连葬父亲的费用也凑不出来为了埋葬父亲,他只好把自己典押给有钱人家当佣工相传,董永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九天仙女下凡,帮助董永还清了债务戏剧《天仙配》的故事就由此演变而来,后来人们便把仙人下凡的地方命名“孝感”(即今河北省孝感市)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善待父母、孝顺双亲孔融让梨孔融让梨—兄道友兄道友 弟道恭弟道恭 兄弟睦兄弟睦 孝在中孝在中•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贤贤 明明 的的 妻妻 子子•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婴有位车夫,有一次车夫回家后,妻子表示坚决要离开他车夫很吃惊,忙问为什么。
妻子说:“你看晏婴虽然身为相国,名扬天下,可是今天我见到晏婴坐在车上,样子安然,态度谦恭再看你相貌堂堂的男子汉,只是一个车夫,却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这是不知进退相国都那么谦恭,你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难道只是因为给相国驾车吗?”听完妻子的批评,车夫很惭愧,从此变得谦虚了圯y圯yí 桥桥 进进 履履• 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年轻时非常尊重长辈在辅佐刘邦之前,有一天,他正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的圯桥边散步,旁边有一个老者坐在桥边,这位老者就是著名的学者黄石公他故意把鞋丢到桥底下,看着张良说:“年轻人,你去帮我把鞋捡起来!”张良看到这个老人故意把鞋丢下去,非常气愤,真想揍他一顿后来又一想他是长辈,气就消了,到桥底下把鞋子捡起来捡上来之后,老者又说:“帮我把鞋穿上吧!”张良见此情景,心中暗暗惊奇,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他恭恭敬敬地长跪在地上为老人穿上鞋老人穿上鞋,哈哈一笑,扬长而去张良很惊异地目送老者离去没想到老者走不远又回来跟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天明桥上见张良按时来见老者,想不到老者已经在桥上了,老者见到他来迟了,不高兴地说:“五天后再来吧!”又过五天,张良鸡鸣即起去见老者,没有想到老者又已经在桥上了,老者又很生气地说:“怎么可以比我还晚到呢?”对张良又说:“五日后再来吧!”第三次张良半夜就起来,赶快到桥上等候老者,不一会老者就来了,从袖子里取出一本书,对张良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之后,你辅佐的主人将来可以称王天下。
说罢转身离去,张良从此再没有见过这位老人• 张良回到家中已是清晨,把老人送的这本书拿出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得到此兵法后,夜以继日潜心研究了十年之久,掌握了许多设计用兵的韬略,可是在当时没有人赏识他,后来遇到了刘邦,刘邦屡屡接受张良的建议,所以屡建战功,张良也因此获得刘邦的肯定和器重果然十年之后刘邦建立汉朝,封张良为留侯,但是张良抛弃了功名利禄,归隐学道•张良当初遇到老人时,如果不能忍耐、谦虚、卑下受教,黄石公就不会把兵书给他,张良也就不会有那样的成就并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晏婴使楚(行高者晏婴使楚(行高者……非貌高)非貌高)•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晏婴使楚(行高者晏婴使楚(行高者……非貌高)非貌高)•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但长相很普通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来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
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羞辱他,就说:“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结束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