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邓国铜器综考-徐少华.pdf

15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6751422
  • 上传时间:2017-08-3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40M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邓国铜器综考徐少华关键词 : 邓国铜器 邓国 历史 文化,邓 , 是先秦时期一个颇有影响的古族、 理, 进一步认识邓国历史发展与文化演变的古国 西周以来, 邓立国于南阳盆地南缘、 基本脉络, 弥补文献记载的诸多缺环 , 为今汉水中游北岸 , 占据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 后的深入研究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置, 是周王室控制“南土” 的重要辅助力量” … 丄 、之 关于古邓幽历史、 麵与族属 ,巳一、 西周早期的邓器及有关问题有多位学者结合文献记载与出土资料作过 有关邓国尤其是具有铭文的青铜器, 传系统分析和讨论 , 取得大体一致的意见 , 世与近年来先后出土的共有几十件 , 加上一为进一步研究邓国的历史与文化奠定了有 些虽非邓国器物 , 或因婚姻、 同盟关系而与利的基础 随着近些年田野工作的进展, 又 邓密切相关, 以及虽无铭文记载、 但出于古有多批与邓相关的考古材料面世, 较大改变 邓城遗址周围 , 从时代、 墓葬分布来看可判了此前探索中资料不足的局面 , 使早先的若 定为邓国的遗物等等 , 就更加丰富 对这批干模糊认识逐渐清晰明了 本文在巳有研究 确切、 可信的实物材料加以分期排比、认真成果的基础上 , 拟对有关邓国的青铜器加以 释读, 有助于了解西周至春秋时期邓国历史综合、 系统的考析 , 以期通过实物资料的整 发展与文化演变的基本信息。

      作者: 徐少华 , 武汉市,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总徐少华: 邓国铜器综考传世邓小仲方鼎 , 早年曾为刘体智所收 出土 件邓仲 :春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铭文亦见于 牺尊 , 其中 件完《三代吉金文存》 与 《殷周金文集成》 整 , 件仅存尊盖该器因锈蚀严重, 铭文有几处纖不清 , 器作兽形 , 头上释读为 行 字 之后, 《欧洲臓中国青立双角与两耳 , 曲铜器遗珠》 发表了收藏于苏黎世利特堡博物 颈 , 四蹄足 , 身有馆的 件醜方鼎 , 其翻純文赠、 格 双翼 顶立局与台北故宫臓的雜 致, 应为同人所 虎 , 纟 有 龙 ,作的同 组翻 该灘长方体 , 折沿 , 方 尾部为 曲龙 兽唇, 两立耳, 四柱足 口沿下饰 周带状立 背上有 方孔 , ?羽兽耐 腹部素面, 四隅有平滑的扉棱 , 上有盖 , 盖钮为外底有交叉的带状范痕 腹内壁有铭文 行 大鸟 盖周缘有字 : 登 (邓 ) 小仲获得 , 弗敢取, 用作厥 周双身龙纹 , 器身 图二 邓仲牺尊铭文拓本文祖宝鼐障, 用蹲厥圃于口宫 图一 ) 通体饰兽面纹、 夔纹、 雷纹 器与盖之内铭文第一字上从 “豆” , 下从两手, 当从 底均有铭文 行 字: 登 ( 邓 ) 仲作宝蹲彝“豆”得声, 各家皆释为“登”, 即古邓国之 ( 图二 ) 。

      邓”, 可信 会双手奉豆向前祭享之意 “邓仲” 与上述 “邓小仲” 一样 , 是器铭载邓小仲或因赠馈或战争而有所获 邓国名 “仲” 的贵族 根据墓葬布局 、 人得 , 不敢丧失 , 故为其文祖制作祭器 铭文 骨鉴定与相关器物特征 ,发掘者认为该墓第四行第四字似为 “福” 邓小仲 , 当是邓 ( 为某代井叔 ( 的妻室墓 ,国 、 邓族名 “小仲” 的贵族 年代当在西周中期偏晚的共懿时期 , 而两件关于这两件方鼎的时代, 上述诸书皆定 邓仲牺尊则作于西周早期的康昭之世 从为 “西周早期” 若从铭文字体进一步分析, 如 康昭时期的邓仲牺尊出于共懿时期的井叔妻“宝”所从之“贝”、 所从之“鼎”等 其制 室墓中的史实推测 ,“邓仲”可能是早先嫁…作年代应以 于井叔家族的邓国女子, 两件牺尊作为井叔康昭之际为 家族的传世重器 , 于其族内传承了几代以宜 若推测 后 , 在餅叔夫人死后, 葬人墓中 邓仲牺大致不误, 说 尊的出土, 細西周早期邓人与关中地区井明邓国 、職叔家族的婚姻关系于西周早期 据传世盂爵铭载: “隹王初果于成周 ,即有较高的 王令盂宁邓伯 , 宾贝 , 用作父宝障彝”经济、 文化水 言周天子初到成周就派大臣盂前往安抚邓准 , 政治地 伯, 删当时周、 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雜■ 位也不会太 来 , 铭称“邓伯”, 或与宣王时封于南阳的低。

      “申伯” 类似 , “伯” 既为行辈称 , 亦是当年, 时经理 方诸侯的 “侯伯” 之意 , 可见邓陕西长安张 在周王室有较高地位家坡西周井 孟爵的时代 , 郭沫若先生定为昭王初图一 邓小仲方鼎铭文拓本 叔家族墓地 年, 刘启益先生同意此说 , 陈梦家先生认总考七 年第 期为 “属于成王时代” , 唐兰先生则说是康 周即命盂前往安抚王初年 比较各家说法并结合铭文构架与 我们认为,盂爵与中甎之邓 , 皆为南阳笔画分析, 唐先生的观点似更加合理 爵铭 盆地的饅姓邓国 , 是周王室控制南土的中坚之“邓”, 与邓小仲方鼎及邓仲牺尊铭之 力量与重要诸侯, 并与周王室有着密切的关“邓” 应是同一国族, 与周王室有着某种特 系往来 , 因而周天子初到成周即命盂前往南殊的关系 土安宁邓伯就不难理解了 长安张家坡井叔宋代出土的 “安州六器” 之一的中甎, 妻室墓所出邓仲牺尊 , 当是嫁往井叔家族的记载周昭王南征之前派大臣 “中” 到南方各 邓女遗物 , 只能说明 “邓仲” 夫家所在 , 不地视察, 为周王安置行帐 , 并言 “中省 自 能作为邓国亦在关中地区的证据方、 邓” 唐兰先生认为 “方当即方城” 传世有 件邓公簋 , 以前未见于记载 ,邓即位于南阳盆地南部的古邓国 。

      由此可 后被 《集成》 所收录 , 有铭文 行 字: 隹十确证邓国是当时周王朝在南土的重要诸侯与 又四月 ’ 王在侯口 , 登 ( 邓 ) 公作旅簋 据点之一, 与 《左传》 昭公九年周大夫詹 这件簋未见器形 , 不知出 自何处 其时代 ,桓伯所言“及武王克商,……巴、 濮、 楚、 《集成》 断为春秋早期 , 吴镇烽先生认为是邓, 吾南土也” 和 《 国语 郑语》 周太史史西周晚期 , 值得讨论 从铭文格局来看,伯语 “当成周者 , 南有荆蛮 、 申 、 吕 、 应、 布局较规整 , 笔划较粗, 文字结体古朴, 如邓、 陈、 蔡、 随、 唐” 的史实相互印证十”字仅一竖笔, 上下尖细 , 中间粗壮;此前, 曾有部分学者认为邓小仲方鼎、“王” 的下面一横呈三角形 ;“在” 字下部邓仲牺尊与盂爵诸铭所言之 “邓” 在关中, 为倒三角形 ;“公” 下面的 “ 口 ” 作扁圆若然, 则西周时期就存在两个邓国 ,一在南 状, 上面两笔为倒八字形 此类现象, 多为土, 即南阳盆地南端的今湖北襄阳市古邓城 西周早期至中期前段的作风 , 不应晚至穆遗址 , 为熳姓邓国 ; 一在关中, 属西土范共以后 。

      王在侯口” , 可能与师俞鼎“王围 , 具体地望与族姓不明 如果我们认真分 如上侯” 、 不栺方鼎的 “王在上侯位” 之事析, 关中之邓的说法未必确实 有一定联系王在侯口 , 邓公作旅簋”首先, 传世文献中并无关中地区曾有古 表明 “侯口” 与 “邓” 相去不远或有内在关邓国或邓族存在的任何信息 , 就目前的考古 系 , 结合中甎 “中省自方、 邓” 的记载 , 或资料而言, 也无法确认关中邓国的族属与地 许昭王南征时曾在邓地或附近的 “侯口” 驻望; 而南土之邓不仅文献记载明确 , 且为一 跸, 因而邓公为此作器铭功系列的考古材料所证实 , 其族属、 地望与历 此 “邓公” , 当与河南平顶山、 湖北襄史都比较清晰 樊出土的邓公簋及邓公牧簋所载 “邓公” 一其次, 中甎记载的方、 邓之 “邓” 为南 样 , 亦应是南土邓国之君 铭称 “邓公” ,土之邓国,诸家皆无异辞,盂爵所言周康王 一方面说明邓国的实力 , 另一方面亦反映出初祓于成周即令盂前去安宁邓伯之 “邓” , 西周早中期之际,王室的力量有所减弱 , 对应与中 同例,亦是南土之邓 我们试想, 诸侯的控制也不如成康时期那样严格, 以至假若此邓位于关中 , 而以宗周或关中为根本 僭越之风兴起, 由此或能看出 “昭王南征而的周天子可随时派人去安宁邓伯 , 没有必要 不复” 的某些背景。

      到了成周之后又命盂返回关中去安宁邓伯《匸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此邓伯并不在关中 , 赃二、 西周中晚期的邓国铜器距成周较近的某一地区 , 因而周天子初到成 西安市文物中心曾收藏有 件邓公鼎总徐少华 : 邓国铜器综考该器作立耳 ,口微敛 , 折沿 , 方唇 , 腹较折沿 , 方唇,腹较浅, 底近平 , 三足上部略深 , 下腹略外鼓 , 底近平 ,三兽足 中腹 粗 , 颈部有一周窃曲纹, 与陕西岐山董家村有一周带状变形夔龙纹 , 三足膝部有以小所出 件卫鼎相近而略晚 , 亦属于西周中期扉棱为中隔的兽面 腹内有铭文 行 字: 登 偏晚的作风, 说明周先生的判断是可信的 邓 ) 公作旅障鼎【 该鼎的时代 , 原被定 应国为周武王子的封国 , 故都在今平顶山为西周中期 , 吴镇烽先生考订为西周中期 市西的溃阳镇一带 , 周先生已有详考 此组的前段 从其腹部较深 , 下腹略鼓 , 底近 器铭之“邓公”, 学术界一般认为乃南阳盆平 , 三足较矮, 以及中腹饰带状变形夔龙纹 地的邓国之君 西周孝夷时期, 邓公嫁女与等特征来看 , 与陕西岐山董家村所出 件卫 姬姓的应国联姻 , 表明当时邓国与周王室及鼎和扶风庄白所出伯或鼎近似 ,属于西周中原列国关系密切。

      如果此组邓公簋的国族共王前后的风格, 吴先生的观点值得信从 明确无疑, 则上述时代较早的邓公簋、 邓公世纪 年代末至 年代初, 河南平顶 鼎铭之 “邓公” 亦应是南土的嬡姓邓国之山市郊原溃阳镇西门外义学岗一带在相距不 君 邓公鼎见于陕西 , 或因馈赠 、 婚姻, 或远的范围内先后出土了 件邓公簋 , 形制 、 者流失的原由 纹饰皆一致 , 应为同一座墓葬所出 该器有 传世有件复公子簋 , 早年曾为 《捃古盖, 盖顶有喇叭形捉手;器身敛口, 鼓腹, 录金文》 和 《三代》 等书所著录 , 后一并腹部有一对兽首衔环 , 圈足下附三足 盖面收入 《集成》 皆有铭文 行 字 : 復公与器身皆饰瓦纹 , 盖沿与口沿各有一周窃曲 子伯舍曰敗新, 作我姑登 ( 邓 ) 孟媿媵簋,纹, 圈足饰斜角云纹 盖内与器内底均有铭 永寿用之 按“復” 即复, 复公子, 以铜器文 行 字 : 登 ( 邓 )公作应饅毗媵簋 , 其 铭文的行文惯例 , 第一字应是国名或族氏之永宝用 】 ( 图三 ) 这是一组邓国国君为其 称, 当即复国之公子,字伯舍名败新 这三女子嫁往应国所作的媵器,“应” 为其夫国, 件铜簋, 是复国公子伯舍为其大姑 “孟媿”“嬡” 为邓国族姓,“嬡毗” 则为其女之字 , 嫁往邓国所作的媵器, “邓” 为夫方国名 ,该墓可能是应国夫人镘毗之墓。

      这组器物的 “孟” 是排行, 而“媿” 为复国族姓出土 , 证明有关史籍记载和前人考证古邓国 件复公子簋的时代 , 周永珍先生曾论为嬡姓的史实是正确的 述说,“器形、 花纹近师酉簋,……为西周这组邓公 中晚期器”; 《集成》 等皆定为 “西周晚簋的时代 , 简 期”从铭文风格来看 , 较上述平顶山市报定为 “西周 郊所出邓公簋略晚, 约在西周晚期偏早的夷时期 ” , 周永 厉时期珍先生通过进 由器铭可知 , 西周时期存在一来自北一步的分析比方的媿姓复国 , 并与邓国联姻通婚 古复; 较 , 认为属于 国 , 我们认为当在淮河发源地、 古大复山之:西周中期偏晚 阳、 两汉复阳侯国所在的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丨的孝夷时期 二三十里的固庙村一带 与南阳盆地南端年 , 与 的邓国相去不远件邓公簋同出 西周中晚期 , 邓国一方面嫁女为应侯夫有 件铜鼎 人, 不久又娶媿姓复国的女子为妻, 说明当时图三 邓公簋铭文拓本该鼎为立耳 , 邓国的对外联系与姻亲关系是比较广泛的总者士 年第 期《大系 》 曾收录有 件邓器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