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docx
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九章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德育概念 一、德育概念: 广义的德育指全体有目的、有筹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导者按照确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筹划、有系统地对受教导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导者积极的熟悉、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确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导活动,即教导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导者品德的活动 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导、思想教导、道德教导、心理教导和法制教导五个方面 二、“德育”一词的由来 西方社会:19世纪后半叶;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育这个新名词传入我国 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统一使用“德育”这个术语 三、我国德育的内容: 四、内容包括:道德教导、思想教导、政治教导、法制教导、心理教导 (一)政治教导 政治教导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举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导和法制教导以及社会行为模范教导。
(二)思想教导 思想教导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导,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导、革命梦想和革命传统教导、劳动教导、自觉纪律教导 (三)道德教导 层次划分:公德教导目标、私德教导目标、职业道德教导目标 道德教导提防受教导者的良好天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学识学习、传统美德教导、审美及情操教导、社会公德教导,以及道德思维才能、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道德学识和传统美德教导是青少年人格进展的重要内容四)心理健康教导 (四)、心理健康教导是指通过对学生举行心理健康学识的教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进展 五、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 1. 阶级性和历史性 2. 共同性和继承性 3. 稳定性和可变性 六、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办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根基和保障 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进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其次节 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德育目标的概念: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
德育目标的分类: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德育目标内容分层:道德教导目标、思想教导目标、政治教导目标、法制教导目标、心理教导目标 (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 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 二、德育目标主要依据(内容构成布局): 1,德育目标,它抉择德育内容2,受教导者的身心进展特征,抉择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抉择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在1988《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把全面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 1、强调根基性 2、提防道德思维才能的培养 3、留神了德育的层次性 4、具有全面性 5、提防稳定性与变革性 (三)】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 1、思想政治方根本要求: 喜欢祖国、喜欢家乡,关切家乡创办;有民族骄傲感、自尊心。
2、道德行为方面的根本要求: 崇敬,关切他人,保护、扶助他人 3、天性心理素质和才能方面的根本要求: 养成忠诚正直、积极向上、自 尊自强的品质 第三节 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导(我国德育教导的核心地位)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教导是指通过学校德育培养起青少年的这种态度,并逐步演化为自身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办,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了解: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有共性:创办祖国,发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抗击侵略,保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小学爱国主义教导的内容: ①扶助儿童从小培养喜欢祖国的深厚感情 ②扶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和国家两者的内涵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逐步树立起民族和国家意识 ③扶助儿童初步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社会进展现状,引导儿童自觉地将自己乃至本民族的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为民族与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④教导儿童在喜欢本民族与国家的根基上,正确地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逐步树立起崇敬、友爱、合作的精神 ⑤重视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导 2、梦想教导 梦想问题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社会梦想、事业梦想、人格梦想、生活梦想等等是否具有健康、正确的梦想是儿童能否顺遂成长与进展的关键 小学梦想教导的内容: ①教导者应充分理解、崇敬并正确对待儿童梦想的现实性与丰富性 ②扶助儿童熟悉到梦想对于人深进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其举行正确引导,逐步提高他们辨识正确梦想和错误计划的才能;扶助他们自觉将个人梦想与民族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起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而奋斗的远大梦想 ③教导者应结合传统与现实,培养儿童学习革命荣誉传统,并将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3、集体主义教导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道德的根本问题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导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根本准那么集体主义以个人利益按照集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充分崇敬个人正值合法的利益 小学集体主义教导的内容: ①教导儿童关切集、喜欢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一员。
②用集体主义精神来模范言行 ③初步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熟悉个人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在此根基上培养起崇敬他人与按照集体的意识 4、劳动教导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小学劳动教导的内容: ①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懂得劳动的意义,崇敬和喜欢劳动 ②扶助儿童逐步养成喜欢劳动的习惯 ③留神培养儿童保护公共财物和崇敬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④安置劳动时间,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特点和规律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导 人道主义是人类共有的根本美德,是一种重要公德,看法崇敬人、相信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对等与互助 小学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导的内容: ①引导儿童学会善意对人,热心待人,乐于助人 ②培养儿童的文明行为,如讲法则、有礼貌、爱感激、敬爱师长、举止高雅等 ③养成良好的品质,如忠诚、热心、谦逊、简朴、大胆、决断、冷静、细心、埋头苦干等 其次章 德育过程 第一节 德育过程的概念、布局与冲突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概念:程是教导者根据确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导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导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导者能动的熟悉、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导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导活动过程。
其识别表现为:德育过程是一种教导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进展其联系表现为:德育过程是小事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德育过程的布局 德育过程的布局是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导者、受教导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方面 教导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确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表达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导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导者和群体教导者 受教导者包括受教导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导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采纳德育影响、举行自我品德教导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导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那么和法纪道德模范,是 受教导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根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进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确定的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导者施教传道和受教导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教导者借助确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导者,受教导者借助于确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三、德育过程的冲突 德育过程的冲突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德育过程中的最根本是在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冲突,它是抉择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冲突 其次节 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的规律 ①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进展的规律 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③学生思想冲突内部转化规律 ④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 1.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 2.是教导和自我教导的过程 3.是组织实践活动多方面施加影响的过程 4.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进展的过程 (一)知、情、意、行是构成品德的四个根本因素 “知”即道德熟悉 “情”即道德情感 “意”即道德意志 “行”即道德行为 (二)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 1、道德熟悉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根基 2、道德情感是道德熟悉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 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 (三)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 1、德育要提防全面性 2、德育要提防多开端性 3、德育要有针对性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导性活动的过程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