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禁发录取信息与高考炒作终结.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亦明
  • 文档编号:153729368
  • 上传时间:2020-1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1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禁发录取信息与高考炒作终结 禁发录取信息与高考炒作终结 卢军 据《扬子晚报》报道,今年江苏省高考考生录取信息不再在媒体,高校根据经江苏省招办核准备案的录取考生 ___填写录取通知书,加盖本校校章后直接寄送被录取考生江苏省招办明确表示此举是出于对考生个人信息保密的考虑,笔者却认为这更是对那些把高考越炒越火、越炒越离谱的媒体迎头泼了一盆冷水,让他们清醒反思自己到底应该为高考、为考生做些什么 时下的新闻媒体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热衷于话语炒作、制造“话语爆炸”的特殊行当以高考为例,每年未及3月,电视、电台办专题、专访,报纸开专版、专栏,开始披露所谓专家名师的“权威预测”、“灵通消息”,随后是对这些预测和消息的更正说明补充,以及层出不穷的再更正、再说明、再补充……并辅之以五花八门的仿真试题,如此一直沸沸扬扬到“黑七月”,炒得考生心烦意乱、无所适从即使在考生最需要全神贯注的7、8、9三天,媒体也闲不着,炒全社会“一切为了高考”的紧张气氛,炒各科试卷、炒标准答案、炒名家评说、炒社会反响,炒得考生人心惶惶录取后,更是爆炒“新科状元”、名校名师(无非是某某校录取率是多少,某某所带班级有多少人上了名牌之类),甚至将各省十数万“登科”学生的 ___密密麻麻地列到报纸上、荧屏上,伴之以满天飞的谢师宴、状元宴广告……将高考炒翻了天!如今,高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媒体如此不遗余力的“造势”实在功不可没,当然这些炒作都能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炒作名义上是服务考生,呵护考生,实际却是扰乱考生,比如在考试期间刊登试题及答案就是典型的片面强调新闻“时效性”而牺牲考生宁静心态的不道德行为;有的炒作甚至有违法之嫌,比如未经考生同意公布录取信息,就是对考生个人信息的干涉和侵犯众多考生及家长深受其苦,这些媒体见利忘义,实在有愧公众 众所周知,高考有其一贯的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便有些许变化,也只能通过 ___门传达和实施所谓“权威预测”其实只是一些原则性的套话,真能有什么“灵通消息”更是不正常从高考运作过程看,教有教纲,考有考纲,学有学案,报名录取自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媒体的作用恐怕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或进行 ___,比如向学生提供招生信息、专业介绍、志愿填报、心理调适方面的知识等所以媒体切不可越俎代庖,将高考视作“卖点”,喋喋不休、夸大其辞、哗众取宠,甚至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使自己成为僭越 ___门职责的干扰性因素,人为地将高考拔高到不恰当的地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令原本就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考生心神不宁、无所适从从这个意义上讲,某些媒体实际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为正在艰难实施的素质教育添乱 江苏禁止媒体考生录取信息的决定正确而及时,它让人看到了“高考炒作”终结的希望,看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成为大众化教育的希望。

      笔者恳请媒体自重,恳请名师专家自重,“有所不言”,对考生负责,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健康的舆论环境 【禁发录取信息与高考炒作终结】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