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七 酶的性质影响因素实验.doc
4页实验七实验七 酶的性质影响因素实验酶的性质影响因素实验一、目的要求一、目的要求了解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与 pH、温度、抑制剂和活化剂对酶活性的重要影响二、原理二、原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比较多,如温度、pH、活化剂、抑制剂等,本实验就这些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试验酶活性对 pH 极为敏感,每种酶通常只能在一定 pH 范围内表现活力,并且有一个表现为具有最高活性的 pH,偏离最适 pH 较远,酶的活性越低,甚至消失,不同酶有不同的最适 pH,如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1.9,而胰蛋白酶的最适pH 为 8.1人的唾液淀粉酶在 pH3.8~9.4 之间表现其活性,最适 pH 约为6.8不同酶的最适 pH 值不同然而,酶的最适 pH 受底物性质和缓冲液性质的影响例如,在磷酸缓冲液中,其最适 pH 为 6.4-6.6,在醋酸缓冲液中则为5.6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也很大一般说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并且有一个使活性达到最大值的最适温度,偏离最适温度越远,酶的活性越小,甚至丧失(一种酶的最适温度,并非完全固定,它可受作用时间的长短,pH 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一般作用时间长,最适温度低,而作用时间短,则最适温度高。
但一般来说,偏离值不会很大)人的唾液淀粉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直到 37℃左右,温度更高时酶的活性则下降有些酶促反应需要加入某种物质,反应速度才加快,如唾液淀粉酶遇 Cl-时,活性增高,这种增高酶活性的物质,称为活化剂,其它的阴离子,如 Br-、NO3-和 I- 对该酶也有激活作用,但较微弱;相反,在酶促反应中,有些物质能足以阻抑酶促反应速度,这种物质称为抑制剂,如 Cu2+就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激活剂和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剂量是很少的,并且常具有特异性所以,酶的活性有时还受其它一些物质的影响在本实验中,以稀释的唾液作为淀粉酶液唾液内的淀粉酶可将淀粉逐步水解成各种不同大小的糊精分子,最终产物为麦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它们遇碘呈不同的颜色直链淀粉(即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和红色或橙黄色,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显颜色: 由于在不同温度,不同 pH,或者在有激活剂或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低不同,则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不同,所以,可由酶反应混合物遇碘所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从而可了解上述诸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但需注意在碱性条件下碘会发生歧化反应,部分碘形成无色的碘酸盐、次碘酸盐,此时应增加碘液加入量。
上述四种因素是影响酶活性的几种主要因素,因而也是影响酶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酶活性高,与之作用的一定量的底物反应时间就越短,反之则长故可用时间来表示影响酶活性的强弱三、实验材料、器材与试剂三、实验材料、器材与试剂(一)实验材料1. 唾液淀粉酶的制备 (1) 提取:实验者先用水漱口清洁口腔,然后含一小口(约 5mL)蒸馏水于口中轻嗽一、二分钟 (2) 稀释:将酶提取液用水定容至 100mL作为唾液淀粉酶的样品液 (由于不同人或同一人不同时间收集到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并不相同,稀释倍数可以是 50~300 倍,甚至超过此范围 )(二)器具1.试管及试管架2.吸管3.白瓷板4.烧杯5.水浴锅6.量筒7.漏斗与滤纸8.滴管(三)试剂1.冰水;2.0.1%CuSO4溶液;3.0.3%NaCl 的 1%淀粉溶液:先用蒸馏水配制好 0.3%NaCl 溶液,然后称取1g 可溶性淀粉与少量的 0.3%NaCl 溶液混合,之后倾入沸 0.3%NaCl 溶液直至稀释到 100mL,需新鲜配制4.磷酸缓冲液(pH5.8,6.2,7.0,7.6,8.0 五种);pH0.2mol/LNa2PO40.2 mol/LNaH2PO45.88.0mL92.0mL6.218.5mL81.5mL7.061.0mL39.0mL7.687.0ml13.0mL8.094.5mL5.5mL6.碘化钾-碘溶液:称取 2g 碘和 6g 碘化钾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7.1%Na2SO4;8.1%NaCl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1.pH 对酶活性的影响(1)取试管一支(设为 6 号管)加入 pH7.0 的缓冲液 3mL,0.3%NaCl 的 1%淀粉溶液 1mL 及稀释唾液 2mL,震荡,将试管置于 37℃水浴锅内保温,并立即计时,每隔 1~2min 用滴管从试管中吸 1 滴样品于白瓷板上与碘液作用,当颜色出现橙黄色时,从水浴中取出试管,记录保温时间2)取试管五支,编号,分别加入 pH5,pH6.2,pH7.0,pH7.6,pH8.0 的磷酸盐缓冲液 3mL 及各管均加入 0.3%NaCl 的 1%淀粉液 1mL,然后各管加入稀释唾液 2mL,摇匀,立即置水浴锅中 37℃保温3)当各管保温时间与第 6 号试管相等时,依次从水浴锅中拿出试管,并立即加入碘液一滴,观察并记录各管颜色,然后确定唾液淀粉酶的最适 pH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取试管三支,编号,各管均加入稀释唾液 2mL,然后将第 3 管唾液在酒精灯上煮沸2)将第 1、3 管置 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约 5min,第 2 管置冰水中冷却约 5min3)分别在各试管中加入 0.3%NaCl 的 1%淀粉液 1mL,振荡试管后,各管仍在原温度下作用约 20min(三管时间要一致)。
4)将第 2 管倒出一半于另一试管(设为第 4 号)中,4 号管又置 37℃恒温水浴约 20min5)在第 1、2、3 管中各加入一滴碘液,观察颜色并记录结果6)第 4 号管温浴 20min 后取出,亦滴入一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第 2 管颜色7)比较各管颜色,解释结果3.抑制剂和活化剂对酶活性的影响(1)取试管四支,编号,各加入稀释唾液 2mL,然后于第 1 管中加入 1mL 1%NaCl,第 2 管加入 1mL0.1%CuSO4,第 3 管加入 1mL1%Na2SO4,第 4 管加入 1mL蒸馏水2)各管加入 1mL0.3%NaCl 的 1%淀粉液,振荡各试管,然后置于 37℃水浴锅内保温,约 5min 后,每隔 1min 从第 1 管中取出试液 1 小滴于白瓷板上与碘液反应,直至与碘反应呈橙黄色时,将四支试管从水浴中取出3)每管取 1 滴试液于白瓷板上与碘液反应,比较各管颜色,若加入1%Na2SO4 的第 3 管颜色仍为浅蓝色或蓝色时,则将第 2、3、4 管再放入 37℃ 恒温水浴,直到第 3 管与碘液反应为橙黄色时,将三支试管同时从水浴锅中取出4)每支试管滴入 1 滴碘液,振荡,比较各管颜色。
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1. 反应试管应清洗干净,不同酶液,试剂及其滴管不能交叉混用;2. 使用混合唾液,或通过预试选出合适的唾液稀释度,效果更为显著. 3. 氯化钠溶液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为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为该酶的抑制剂例如:氯化钠到 1/3饱和度时就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六、思考题六、思考题1.试根据淀粉的结构和性质,说明碘液可作检查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指示剂的原理2.什么是酶促反应的最适 pH?为什么 pH 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度?3.在“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加入 Na2SO4的第 3 管有什么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