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doc
10页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系列试题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3)[原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水利工程修建于淮水流域的是 ( ) A.芍陂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2.提出“政在得民”、“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商鞅3.《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4.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的出现5.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直接触犯旧贵族政治利益的是 (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6.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 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 ) 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 7.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汉武大帝》的编剧主要依据《史记》和《汉书》等历史著作,这说 明 ( ) A.这两部著作所述史实是绝对可信的 B.这两部著作的作者都生活在当时,亲眼目睹了时代的变迁,因此比较可信 C.这两部著作是记录西汉历史的主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D.影视作品完全可以通过再现历史原著来还原历史 8.张骞出使西域与班超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相似之处是 ( ) (1)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2)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统治; (4)帮助西域人民摆脱了匈奴的奴役 A.(1)(2) B.(2)(3) C.(3)(4) D.(1)(4)9.下列有关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辰韩居民多为秦朝移民后裔,又称“秦韩” B.汉代文明通过陆、海路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 C.天竺政治制度、城市建筑深受中国影响 D.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事务2008080110.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 C.皇帝要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11.秦汉文化的特点之一是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其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是因为( ) A.秦汉在科技文艺各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B.秦汉文化上承先秦传统下开魏晋隋唐的先河 C.秦汉文化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D.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格局12.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提出这一说法是 ( ) A.张衡 B.祖冲之 C.僧一行 D.郭守敬13.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我国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②江南得到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③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④北方城市经济的发展高于南方 ( )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4.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15.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 ( )A.查阅历史文献 B.参观唐招提寺C.咨询专家学者 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16.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17.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水路运输线从江南直接运输物资到长安的正确路线是 ( )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广通渠 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C.江南河→通济渠→广通渠→邗沟 D.江南河→永济渠→邗沟→通济渠18.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19.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赛里斯国(即中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普林尼《自然史》)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表层或深层信息是 ( ) A. 古罗马和中国已有丝绸贸易 B.丝绸之路为两国贸易创造有利条件 C. 古罗马很了解中国盛产丝绸 D. 古罗马已熟知中国丝绸的制造工艺2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 ) A.行书 B.隶书 C.篆书 D.草书22.《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23.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4.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25.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20080801第Ⅱ卷 (非选择题 满分 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0分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礼记》【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
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匈奴,其祖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匈奴)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披旃裘”……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材料二 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傍山险涧溪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 材料三 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匈奴列传》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匈奴的社会生活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二、三,说明秦汉为巩固北方边郡的安全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8分)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
至四年,米斗四五线,……马牛被野 ——《新唐书》 材料二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三 表1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