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观题加口诀.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主观题加口诀 1.二十世纪后教导的进展特征 (1)教导的终身化 (2)教导的全民化 (3)教导的民主化 (4)教导的多元化 (5)教导有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2.赫尔巴特的教导思想 1德国出名的教导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导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导学之父”或“科学教导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遍教导学》 (1)教导性教学原那么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导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导学理论的两大理论根基: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导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领略、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导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导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导》 (1)论教导的本质杜威认为“教导即生活”、“教导即生长”、“教导即阅历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导目的 “看法教导无目的论,认为教导过程就是教导目的,教导之外再没有什么教导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导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阅历中心 4.教导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导的抉择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抉择教导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导布局的变化; ③生产力进展水平制约着教导的内容和手段 (2)教导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导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导是科学学识再生产的手段 5.教导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导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抉择教导的性质,概括表现如下: ①政治经济制度抉择着教导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抉择着受教导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抉择着教导目的 (2)教导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①教导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教导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教导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确定的政治和经济 6.教导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导的制约与影响: ①文化学识制约教导的内容与水平;②文化模式制约教导环境与教导模式;③文化传统制约教导的传统与变革。
(2)教导与文化: ①教导的文化传承功能; ②教导的文化选择功能; ③教导的文化融合功能; ④教导的文化创新功能 7.如何理解教导的相对独立性 教导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导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概括表现在: (1)教导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进展的不平衡性 (2)教导具有历史继承性,概括表现:教导内容的继承,教导方式的继承、教导理论与阅历的继承 (3)教导的相对独立性并非十足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8. 影响个体进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根基; (2)环境——为人的进展供给可能; (3)学校教导——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进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抉择性因素 9.学校教导在人的进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导在人的身心进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导是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导是通过特意训练的教师来举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导能有效地操纵、影响学生进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导在影响人的进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导对个体进展做出社会性模范; ②学校教导具有加速个体进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导对个体进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进展天性的功能。
10.如何依据个体身心进展的规律举行教导 (1)教导要适应年轻一代进展的依次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进展 (2)教导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进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导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留神教导的针对性 (3)身心进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导要抓住关键期 (4)教导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进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1.制定教导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导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导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导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导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进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导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导目的制定者的教导梦想与价值观 12.我国教导目的的根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创办事业服务指领略我国教导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进展说领略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导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导目的的根本途径,指领略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13.简述现代教导制度进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导及其与小学教导的贯穿;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导年限; (3)普遍教导和职业教导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进展; (4)高等教导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导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导与非学历教导的界限逐步淡化; (7)教导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4.简述教师角色 (1)传统的教师角色观:传道者,授业解惑这,管理者,示范者,挚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2)现代的教师角色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导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记忆口诀:社区开发促进终身研究】 15.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学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学识素养、教导学识素养、文化学识 (3)才能素养:.根基才能素养和专业才能素养 (4)心理素养: 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 (5)身体素养 16.简述教师所务必具备的学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学识素养 (2)教师的教导学识素养 (3)文化学识 17.请简要对比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筹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1)课时筹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的差异 【需逐条开展】 18.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进展阶段理论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的阶段 19.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举行特意训练 (4)反思教学阅历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导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冲突 21.简述学生中心课程论看法 (1)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才能等为核心来编排;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以人为本课程理念,关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学识的获得过程 22.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3.新课改的概括内容 (1)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学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课程布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导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导、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导 (3)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4)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进展”的课程评价 (5)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24.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 (1)备课: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筹划,即学年教学筹划、学期教学筹划和课时筹划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