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浴养生的优美诗句.doc
13页足浴养生的优美诗句【篇一:足浴养生的优美诗句】?? 我国古人洗脚沐足养生诗歌 25 首 图 俗话说, 寒从脚下起 冬天许多人通常一觉醒来, 发现整个被窝都是凉的,加厚被子、放暖水袋也无济于事, 以致引发感冒等多种疾病养生先养足,下面选取 25 首古 诗,看看古人如何沐足养生唐 李白 洗脚亭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李白( 701 年- 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出 生于西域碎叶城, 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 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享年 61 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颂古》 年代 : 宋 作者 : 释道颜 洗脚处更不安排,侧聆时非是啖啄赵州临济二老人,相见何曾不注脚《颂古八首》 年代 : 宋 作者 : 释道颜 椎锣擂鼓转船头,席卷波翻喊激流洗脚上船乘快便,顺风相送下扬州《偈颂一百六十首》 年代 : 宋 作者 : 释宗杲 德山捧,临济喝,今日为君重牛掇天何高,地何阔,休向粪扫堆上更添搕 { 左扌右上大下韭 } 。
换却骨,洗脚肠, 径山退身三步,许尔诸人商量红粉易成端正女,无钱难作好儿郎《颂古三十八首》 年代 : 宋 作者 : 释从瑾 剃头头光生,洗脚脚清爽脱衣上闲眠,抓著通身 {左疒右养 }《颂古十四首》 年代 : 宋 作者 : 释师体 添钱买得漏灯盏,洗脚长拖破草鞋翻著襕衫歌雪曲,倒携席帽赶村斋《樵歌三首》 年代 : 宋 作者 : 郑起 上山斸山山丁登,下山嵌山山棱层秋残日暮归来晚,茅檐洗脚月又明, 明朝早入芙蓉城《送侍读常尚书绝句六首》 年代 : 宋 作者 : 刘克庄 蚀月妖蟆俄扫穴,鸣阳丹凤力回天围腰不爱重金带,洗脚宁登一叶船刘克庄 (1187 ~ 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 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 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 (1209) 补将仕郎,调 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 (1235) 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佑三年 (1243 )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 ,理宗以其 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 ,秘书少监 ,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
景定三年(1262) 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 (1264) 因眼疾离职度宗咸淳四年(1268) 特 授龙图阁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定他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他与江湖派戴复古、敖陶孙等也有交往 ,自言 江湖吟人亦或谓余能诗 (《跋赵 崇安诗卷》)江湖社友犹以畴昔虚名相推让(《刻楮 集序》)他的《南岳稿》曾被陈起刻入《江湖诗集》但他后来不满于永嘉四灵的寒俭刻削 之态,也厌倦了江湖派的肤廓浮滥,而致力于独辟蹊径,以诗讴歌现实所以他的诗终于摆脱了四灵的影响,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诗人之上他一生 前后四立朝 ,但时间都很短暂,多数时间被贬斥出守外郡,这样便扩大了眼界,接触社会面较为广 阔,诗歌内容亦随着丰富起来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 国势江河日下,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他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昔二首》),感慨 书生空抱闻鸡志(《瓜洲 城》)他有不少诗歌抒发忧时的孤愤: 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有感》 )他痛心国土沦陷 (《冶城》 ), 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扬州作》),同情遗民的悲伤(《书事二首》其二),关怀战士的疾苦(《赠防江 卒六首》)而向往于祖国的统一 (《破阵曲》 )对于南宋 王朝依靠 岁币 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戊辰即事》);对于文恬武嬉的腐败现象,他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如《绳伎》、《闻城中募兵有感二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组以边防为题材的歌行体诗歌,明显地模拟中唐 新乐府 ,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其中《卖炭图》叹息: 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与白居易《卖炭翁》也极其相 似他对陆游、杨万里很推崇,自述 初余由放翁入 ,后喜诚斋 (《刻楮集序》)他晚年的不少诗活泼跳脱,就深得杨万里 诚斋体 的旨趣可是他学陆游不免才力不逮,学诚斋又不免流于质俚浅露,因而其诗瑕瑜互见他的《后村诗话》和一些论诗文字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比如批评当时贵理学而忽视诗歌特性,把诗写成押韵的语 录讲义的风气,《后村诗话》论诗较能注意联系史事及作 者生平但他也有《先儒》一类语录式和《题何秀才诗禅方丈》一类颂偈式的诗歌,而且应酬叠和之作太多,率尔 成章,不免疏于辞采,缺乏性情。
晚节颓唐,诗亦渐趋 潦倒 (《四库全书总目》)刘克庄论词,推崇辛弃疾、 陆游,对辛弃疾评价尤高他的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 的艺术风格见称于时,在辛派词人 三刘 (刘克庄、刘 过、刘辰翁)中成就最大,甚至被认为 与放翁、稼轩, 犹鼎三足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沁园春〕《梦孚若》、〔玉楼春〕 《戏林推》等词 ,是他的代表作或悲痛 长安不见 ,或 慨叹 功名未立 ,诸如〔玉楼春〕《戏林推》中 男儿 西北有神州 ,莫滴水西桥畔泪 等名句 ,爱国情深 ,沉郁苍凉 , 确乎 壮语亦可起懦 (杨慎《词品》 )此外,像〔鹊桥 仙〕《乡守赵寺丞生日》要求更将补纳放宽些,便是个 西京循吏 ,直是以词为民请命 ,在别的词家中这样的作品 是不多见的刘熙载注意到刘克庄不屑于剪红刻翠,认为 后村〔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云: 粗识国风《关 雎》乱 ,羞学流莺百转 ,总不涉闺情春怨意殆自寓 其词品耶? (《艺概》)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词 直致近 俗,乃效稼轩而不及者 (《词林纪事》引《历代诗余》 录张炎语); 纵横排宕,亦颇自豪,然于此事究非当家 (《四库全书总目》)这是偏颇之见。
实际刘克庄也不 乏清切婉丽之作,如咏海棠的〔卜算子〕、咏舞女的〔清 平乐〕等词即是其缺点在于有的作品思想内容比较消极 颓丧,语言过于议论化、散文化应酬的寿词太多,亦是 一病刘克庄在诗、词之外,尚有不少散文著作纪昀等人 认为他的文章文体雅洁,较胜其诗,题跋诸篇,尤为独 擅 (《四库全书总目》),而在当时则以表制诰启见称 (林希逸《后村先生行状》)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 ,嘱林希逸为序 ,继有后、续、 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 200 卷《四部丛刊》 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 卷 ,系影印抄本词集有《宋六 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 1 卷,《□村丛书》本《后村 长短句》 5 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 卷《偈八首》 年代 : 宋 作者 : 释慧远 昨夜来报五参,正值老僧洗脚,起来抖擞精神,末上输他一著《水龙吟 海*许氏舟名》 年代 : 元 作者 : 韩奕 软红尘里忙人,有谁能识沧洲趣飘然一叶,也无根蒂,御风千里禅客芦茎,仙翁莲瓣,笑他方外任浮家不繁,行踪无定,算前身,岂飞絮不着风花浪蕊,护篷窗、青帘休起卧游容与,笔床茶灶,安如屋里待约灵槎,银河秋夕,访牛寻女且先载我月明中,洗脚唱歌归去。
《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 年代 : 宋 作者 : 陆游 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僧房假榻》 年代 : 宋 作者 : 陆游 过尽青山唤渡船,晚窗洗脚卧僧毡剩偿平日清游愿,更结来生熟睡缘吞啄渐稀如老鹤,鸣声已断似寒蝉旁观莫苦嘲痴钝,此妙吾宗秘不传陆游( 1125 年 11 月 13 日 -1210 年 1 月 26 日) 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 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 自言 六十年间万首诗 ,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 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 1125 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名爱国诗人生于 1125 年,陆 游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 国主义教育 20 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 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 为此 29 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 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 ,竟在复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
淳熙二年(1175 ),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 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 ,亲到灾区视察,并 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 料却固此触犯当道,竟以 擅权 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 6 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 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210 年 1 月 26 日)与世长辞《题画扇》 年代 : 宋 作者 : 陈著 松下披衣坐著,飞瀑岩前洗脚画向尘污人看,教知山林之乐陈著( 1214 ~ 1297 ), 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佑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 ○),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