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20及其相关技术.docx
12页web2.0及其相关技术什么是web2.0?1 产生的背景1) 互联网质的变化五联网正在升级换代截至2005年12月底,全球有9亿多互联网用户,中国有1.11亿多互联网用户量变会引发质变,互联网上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成员扩充到一定阶段必然引发质的变化而今天和未来一段时 间我们和业界都感觉到互联网正在经历这样重大的变革,互联网正在升级换代,不仅仅单纯是技术上的,这次 更多是互联网社会体制的变化,我们今天笼统将其称之为web2.0 (互联网2.0)的抽象概念,而实际上带来的东 西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因为我们知道,社会体系的变化是深层次的变化,整个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 变化从而激发出新的量级的效率和财富2) 互联网用户强劲的个性独立和社会化需求互联网用户需求和行为一直是互联网产业所关注的重心个性独立和社会化是今天互联网用户日益深化的需求,也是未来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两者并不矛盾,个性独立 是社会化的前提互联网-web2.0其本质是社会化的互联网,是要重构过去的少数人主导的集中控制式的体系而更多关注个体以及 在个体基础上形成的社群并在充分激发释放出个体能量的基础上带动体系的增长• 个性独立起因个性独立需求始终是存在的,这是独立的人的基本需求,会延伸到网络社会中,而个性独立今天爆发出来 的原因在于■ 技术和理念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用户自我呈现表达的门槛降低■ 得到重视和仿效: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表达出自己,很多人由于内心需求的驱动纷纷仿效并开始形成一 种现象■ 互联网用户需求在深化,在很多基本需求被满足以后,有了社会交往和个性表达的深入需求• 社会化起因人多了就会形成各种隐性的(看不见的)、显性的(看的见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上也是如此。
今 天和未来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趋于真实社会的社会,今天的社会学理论(例如六度分隔理论以及社会资本、 社会性网络)同样也在互联网社会中得到实践和验证并推动网络社会的和谐,而今天的互联网社会和商业体制 也在社会化的浪潮中开始升级换代3) 互联网创新应用和创新思考的积累公众互联网的商业发展经历了若干年(中国十年,美国十五年),留给今天业者的思考就是:为什么有些互联 网公司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而有些互联网公司却消失了或苦苦挣扎?这些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其成功的决定性因 素是什么?还有一些新涌现的现象,例如博客(blog)在蓬勃的发展,一些新的创新应用的轻量型的公司在给用 户带来非凡的体验而这些似乎都有一些共同之处,有一个隐型的纽带在联结这都是业者思考的问题,而到2004年这些创新的思考的片段汇聚在了一起,逐渐在业者的讨论中形成了系统的 理论和思想体系并不断被人认识、思考、完善和应用,这个系统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就是web2.0o2. 概念的提出2004年,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产生了web2.0的概念O'Reilly公司副总裁戴尔•多 尔蒂(Dale Dougherty)注意到,同互联网“崩溃”的说法迥然不同,互联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令人激动的新 应用程序和网站正在以令人惊讶的规律性涌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那些幸免于当初网络泡沫的公司,看起来有一些 共同之处那么会不会是互联网公司那场泡沫的破灭标志了互联网的一种转折?Web 2.0 (互联网2.0)的概念由此 诞生3. web2.0的是什么?Web2.0是什么?很多人在说,又好像所有的人都无法说清可以肯定地是Web2.0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变革,不是一-种简单的诸如C2C、IM这样可以描述出来的相对独立的服务或应用web2.0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它只是一个符号,表明的是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这些变化相辅相成,彼此 联系在一起,才促使互联网出现今天的模样,才让社会性、用户、参与和创作浮到表面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中坚力量 并表征了未来互联网协会对web2.0的定义是: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 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web2.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 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了个人的积极性参与到体系中来,广大个人所贡献的影响和智慧和个人联系形成的社群的影 响就替代了原来少数人所控制和制造的影响,从而极大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
4, 与web1.0的对比其实互联网上本没有web1.0, web2.0,说得人多了也就有了,web1.0泛指web2.0概念产生之前即2003年之前互联网的应用的统称web 1.0web 2.0时间1993-20032003-?表现形式通过浏览器浏览大量网网页,加上很多通过web分享的页其他“内容”,更加互动,更像一个应用程序而非一个“网页”模式“读”“写”和贡献主要内容单元“网页”“帖子/记录”(微内容)形态“静态”“动态”(聚合)浏览方式浏览器浏览器、RSS阅读器、其他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web服务”内容创建者网页编写者任何人主导者“geeks” 极客“大量业余人士 ”旗手netscape, yahoo, googlegoogle微内容:由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算是微内容,比如一则网志,评论,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要做的事 情,想要去的地方、新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它的数量、重要性,还有我们 对它的依赖,并不亚于那些正统文章、论文、书籍极客: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1967年,哈佛大学还是耶鲁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 (1933〜1984)米尔格兰姆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
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分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放了波士顿股票经济人的名字,信中要 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比较接近那个经济人的朋友,朋友收到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份信经过五、 六个步骤后抵达该股票经济人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他创立六度分隔理论,简单地来说,六度分隔就是在这个社 会里,任何两个人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六个人(包括这两个人在内),无论这两个人是否认识,生活在地球的任 何地方,他们之间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Web 1.0 is making the internet fOr people web 2.0 is making the internet better fOr computersweb1.0是为人创造internet,经常谈到的是门户,内容,商业模式,封闭,大而全,以网站为中心它是一对一的(网 站对用户)web2.0是为计算机更好的创造internet,相对于web1.0谈论的是个性化,应用,服务,开放,聚合,以个人为中心, 它是社会性网络(用户对用户)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浏览器yahoo: 杨致远提出了互联网黄页,将网站进行分类。
google:后来居上,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搜索服务netscape:以传统的软件摹本来勾勒其所谓的“互联网作为平台”其旗舰产品是互联网浏览器,一个桌面应用程序 同时,他们的战略是利用其在浏览器市场的统治地位,来为昂贵的服务器产品建立起市场最终,浏览器和网络服务器 都变成了 “日用品”,同时价值链条也向上移动到了在互联网平台上传递的服务google:以天生的网络应用程序的角色问世,它从不出售或者打包程序,而是以服务的方式来传递没有了定期的软 件发布,只需要持续的改善没有了许可证或销售,只需要使用没有了平台迁移,只需要搭建宏大的、由众多个人计 算机组成的、可伸缩的网络,其上运行开源操作系统,及其自行研制的应用程序和工具,而公司之外的任何人则永远无 法接触到这些东西关于web1.0是为人创造internet而web2.0是为计算机更好的创造internet的解释: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英国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欧洲共同体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任职时发明的 通过WEB,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链来链去在WEB1.0 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浏览器,Yahoo的杨致远提出了互联网黄页,将互联网进行了分类,而Google后来居上,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搜索服务搜索最大的贡献是,把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用机器初步分了个线索但是,光知道网页里有哪些关键字,只解决 了人浏览网页的需求所以,Tim-Berners-Lee在提出WWW不久,即开始推崇语义网(Semantic Web)的概念为什么 呢?因为互联网上的内容,机器不能理解他的理想是,网页制作时和架构数据库时,大家都用一种语义的方式,将网 页里的内容表述成机器可以理解的格式这样,整个互联网就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知识库从理想的角度,这是很诱人 的,因为科学家和机器都喜欢有次序的东西Berners-Lee关心的是,互联网上数据,及能否被其它的互联网应用所重复 引用举一个例子说明标准数据库的魅力有个产品叫LiberyLink装了它后,到Amazon上去浏览时,会自动告诉你 某一本书在用户当地的图书馆能否找到,书号是多少等因为一本书有统一的书号和书名,两个不同的互联网服务(Amazon和当地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可以公享数据,给用户提供全新服务但是,语义网提出之后,曲高和寡,响应的人不多。
为什么?因为指望要网页的制作者提供这么多额外的信息去让 机器理解一个网页,太难;简直就是人给机器打工这违反了人们能偷懒就偷懒的本性看看Google的成功就知道 Google有个Page Rank技术,将网页之间互相链接的关系,用来做结果排序的一个依据,变相利用了网页制作人的判断 力想一想网页的制作者们,从数量来说,比纯浏览者的数量小得多google就这一个革新,用上了网页的制作者的 一部份力量,已将其推上了互联网的顶峰所以互联网下一步,是要让所有的人都忙起来,全民织网,然后用软件,机器的力量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 找到和浏览如果说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那么WEB2.0可以说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web2.0的特征• 互联网成为平台(参与体系)而不是利用互联网来统治和控制;• 充分重视并利用集体力量和智慧;• 将数据变成“ Intel Inside”;• 分享和参与的架构驱动的网络效应;• 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把各个系统和网站组合形成大汇集的改革;• 通过内容和服务的联合使轻量的业务模型可行,分享经济的模式;• 注重用户体验的持续的服务(“永久的Beta版”);• 服务和应用无处不在(非单机版和单一平台版本);• 不仅仅是少数重要用户,而是渗透到全体用户,包括大量的普通用户,要有拉动长尾的能力;长尾:三web2.0的应用及成功案例1. blog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且不断更新。
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反向引用(TrackBack) 和留言/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Blog的作者(Blogger),既是这个Blog的创作人,也是其档案管理 人TrackBack:是一种Blog应用工具,它可以让Blogger知道有哪些人看到自己的文章后撰写了与之有关的内。












